常州府學明倫堂

常州府學明倫堂

常州府學明倫堂是明代至清代時期的江蘇省不可移動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府學明倫堂
  • 所屬年代:明代至清代
文物歷史
成化二年(1466),知府卓天錫重建明倫堂,將廬舍增至八十間。成化五年(1469),復建“四齋”,在明倫堂北增建尊經閣。常州府學明倫堂位於大成門的北面,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九檁,高達8米。“明倫”一詞最早出自於《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明倫堂,多設於古文廟、書院、太學、學宮的正殿,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之所,也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社會精英講學論道的地方,同時承擔著傳播文化與學術研究的功能。宋朝在理學家的提倡下,尤其重視明倫教化的功能,“帝王為治,學校其大務也;學校之設,明倫其大端也”。明倫堂的設立,就是要使天下人格物致知,由仁、義、禮、智、性五常,以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倫,以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校專設明倫堂,期望生員以明倫為本。常州府學明倫堂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之後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建,現存建築為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建,歸學宮(儒學)掌管,是聚集生員講經、講聖諭、宣傳封建倫常的地方,這種功能一直沿用至清末。明倫堂置於大成殿之後,這也是明清時期學宮最常見的建築布局,體現了尊奉先師孔子的重要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