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師說:梁漱溟卷》是201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梁漱溟、梁培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師道師說:梁漱溟卷
- 作者:梁漱溟 梁培寬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42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6059817
- 類型:人文社科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後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師道師說:梁漱溟卷》編輯推薦:回顧中國文化書院二十多年的歷史,在它將進入“而立”之年時,編者從2010年起開始籌備編輯出版一套已故去的和現仍在世的九十歲以上導師每人一冊的“文集”。在這套“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中,收入他們有代表性的論文和他們的子女、學生的紀念文章。這套“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不僅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和尊敬,而且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中國文化走過的歷程。《師道師說:梁漱溟卷》不僅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和尊敬,而且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中國文化走過的歷程。
圖書目錄
總序一
總序二
編者的說明
梁漱溟先生生平(代序)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節選)
自序
第八版自序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西洋中國印度三方哲學之比觀(選錄)
世界未來之文化與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選錄)
《人心與人生》(節選)
自序
緒論(上)
緒論(下)
略說人心
計畫性
我對人類心理的認識前後轉變不同
東西學術分途
談人類心理發展史
孔子真面目將於何求?
孔學繹旨
儒家孔門之學為體認人的生命生活之學
道德為人生藝術
佛法大意
儒佛異同論
東方學術之根本
民族自救與社會演進
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
社會演進上之中西殊途
《中國文化要義》(節選)
自序
緒論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理性——人類的特徵
文化早熟屬之中國(選錄)
試論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屬於馬克思所謂亞洲社會生產方式
思考與回憶
談靜
談樂天知命
懷念熊十力先生
思親記
三種人生態度
——逐求、厭離、鄭重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再變
我早年思想演變的一大關鍵
如何成為今天的我
編後記——“文期後世知”
總後記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曾創建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投身農村工作,四十年代參與發起創建中國民主同盟任秘書長,建國後全國政協第一、二、三、四屆委員,第五、六、七屆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早年任教北京大學,晚年參與創辦中國文化書院,並親自為學員授課、答疑,接待來訪的國內外著名學者,為弘揚民族文化,擴展中外文化交流做貢獻。著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並結集《梁漱溟全集》出版。
媒體推薦
弘揚中國文化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時刻要有一個觀照全球的眼光,我們一方面要堅持自身文化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文化的開放性。根據這樣的認識,中國文化書院一直在努力使它成為一個更加有主體精神、更加開放、能容納多元趨向的有朝氣的學術團體。
——湯一介
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的作者,大多出生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近百年來他們用心血寫就了二十世紀學術史上最恢宏的篇章,他們的心路歷程是二十世紀的生活史中最讓人心痛的一頁。他們有過愉快,有過迷茫,有過痛苦,但他們矢志不渝愛著中國。他們用心用筆將世界文化迎進中國,又將中國文化介紹給世界。
——王守常
後記
《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從2010年5月份策劃、啟動,到現在已經兩年零七個月了。從開始的討論,到今天的編輯、出版,中國文化書院同仁以及導師家屬、學生、出版社都付出了很多努力與艱辛,可以說,大家一路相伴,風風雨雨,因而今天能看到這十五卷觸手可及的《導師文集》,幸甚大焉!
最初,按湯一介先生的意見,計畫給九十歲以上的導師各出一卷文集,按年齡數下來就有二十多位,分別是梁漱溟(院務委員會主席)、馮友蘭(名譽院長)、袁曉園(導師)、鄧廣銘(導師)、張岱年(名譽院長)、虞愚(導師)、季羨林(院務委員會第二任主席)、何茲全(導師)、侯仁之(導師,1911年生)、啟功(導師)、金克木(導師)、周一良(導師)、吳曉鈴(導師)、楊憲益(導師)、陰法魯(導師)、任繼愈(導師)、石峻(導師)、牙含章(導師)、宮達非(導師)、吳江(導師,1918年生)、王元化(導師)、李慎之(導師)先生等。但最終因各種原因,如有些先生離世多年,親屬雖多方聯繫沒有音信,還有其他“原因”,因此有七位先生的文集無法出版,故而原計畫的二十二卷就成了今天大家能看到的十五卷文集。
當時我們在擬定策劃案上,寫了很多“豪言壯語”——“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處於偉大復興的前夜,中國文化書院應當繼承前賢,擔當起時代所賦予的‘反本開新’的歷史使命。為此,中國文化書院聯合出版社,意圖為中國文化書院的導師們編輯出版一套《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其目的是“為表彰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們為中國文化與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以表達我們深切的敬意與紀念”。編輯方法和要求,則是“選取導師們代表性文章或散文、隨筆,文字30萬字以內為宜,由這些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們的直系親屬或其學生擔任,文章多能體現導師們的真性情與人生本色,內容活潑,不限定內容的範圍,沒有固定規則,每本有一簡明的內容提要,選取導師們的自述文章作為代序前言,最後由編者寫編後記或者跋語。《文集》體現親情,反映導師們的人格風貌,也能反映後人對前人的認識”。
所以就這個問題回到最初,湯先生最早和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我也是有顧慮的。因為導師們的學術地位很高,文集、選集出的並不少。當然,也有如研究藏學並護送“班禪”進藏的“特使”牙含章先生,研究佛教因明學的虞愚先生,今天學界亦少有人知。如此,我們中國文化書院再編一套學術文集,其意義和現實作用何在?最終我們決定,從“學術生活史”的概念,編輯一個含有學生、親屬的紀念文章、評論文章的親情感性文本。我以為,這樣的文本,更具有生命及其理由。
中國文化書院自1984年成立,到2014年就是三十年了。成立之初,中國文化書院“是推動八十年代中國‘文化熱’的北京三大學術團體之一;九十年代以來的‘國學熱’,中國文化書院同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分布在海內外的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們,在各個領域、各個學科、各個專業都做出了不同的努力,為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因此,這次編輯出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自然成為我們的責任與使命。
十五卷《導師文集》的出版面世,我特別感激湯一介先生、樂黛雲先生,是他們提出並促進完成這樣一個任務;還要感激書院副院長李中華教授、魏常海教授,是他們的熱情支持,使得編輯以及具體編輯環節都得以順利實現;書院秘書長苑天舒、院長助理江力,以及在書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辦公室“管家”劉若鄰,更是多年來的得力助手。沒有他們的參與以及支持,也不會有《導師文集》的及時出版,這是我要深深感謝的!
另外也要感謝老朋友張雲昌先生,我們在“大家文叢”、“四為書系”等文集出版方面有著良好愉快的合作,他也是這套文集的發起人之一,感謝他以及繼任耿明山社長和中國三峽出版社為了這套書初期付出辛勞的副總編肖玉平先生以及編輯們! 話說到這裡該謝幕了,我們要談談這套書的出版者東方出版社。中國文化書院與《新華月報》合作“文化中國”學術欄目,故因張傑先生結緣東方出版社,並把《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交付東方出版社出版。這是我要深深感謝的!同時我要感謝《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文集》所有的導師、親友以及編輯者,沒有你們的支持、寬容與理解,是不可能有這套文集的出版。
最後說說書名,湯先生提出一個“師道·師說”,我覺得是神來之筆,突出了這套文集所給予的內容與含義,因此決定這套文集的名稱:《師道·師說——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
僅以此書系,獻給2014年——“中國文化書院”建院三十周年!
王守常
2012年12月18日於北京大學治貝子園
序言
中國文化書院創辦於1984年,是一所在眾多老一代著名學者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鄧廣銘、周一良、任繼愈等先生的支持下,由一批中青年學者辦起來的民間學術文化團體。到今年(2011)已經有二十七年的歷史,一個純民間的學術團體在艱難的情況下,能堅持下來,而且對推動中國學術文化的建設多多少少出了點力,是可以感到欣慰的。
自1949年後,民辦的書院在中國大陸逐漸消失了,1984年中國文化書院的建立也可以算是一件新事物。據我所知,如果說中國文化書院不能算1949年後第一個頗有影響的純民間學術文化團體,大概也是最早辦起來的少數幾個中的一個了。自中國文化書院建立後,全國各地出現了眾多的新辦書院,並恢復了多所在歷史上有影響的書院。因此,說中國文化書院對民辦書院起了個帶頭作用,大概也不為過吧!
我認為,對中國文化書院來說,也許最為寶貴的是,書院集合了一批有志發展和創新中國文化的老中青三代學者。老一代學者如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鄧廣銘、周一良、任繼愈等,他們的學術風範,無疑是當時維繫書院的精神力量。1984年底,文化書院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開會,當時我們沒有院址,也沒有什麼經費。任繼愈先生說:“草棚大學可以辦,我們連草棚都沒有也要辦。”因此,1985年3月中國文化書院借青年幹部學院場地舉辦了第一期“中國傳統文化講習班”。這次講習班是梁漱溟先生自1953年後的第一次公開演講,當時梁先生已經88歲了。我們請他坐著講,而梁先生一定要站著講,他說這是一種規範。梁先生在演講中高聲地說:“我是一個拚命乾的人,我一生都是拚命乾。”這對在場二百多名聽眾是極大的鼓舞,也給了中國文化書院在風風雨雨艱難的環境中得以支持下去的一種精神力量。
一個希望在中國發生良好作用的學術團體,應該是一個“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開放型群體。中國文化書院在走過的二十多年中雖然存在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它卻是一個能容納不同學術觀點,無門戶之見,有良好學術風氣的團體。例如在中國文化書院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既有持激進批判態度的青年學者,也有被視為致力復興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師,還有努力尋求使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接軌的中堅力量。這些在文化問題上具有不同認識的學者集合在一起,雖然對中國文化發展路向的考慮有所不同,但他們所抱有的一種推動中國文化從傳統走向現代、走向世界的願望則是一致的。在這一時期,中國文化書院也和國內外的許多學術團體和非學術團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中國文化書院導師隊伍中不僅有眾多的我國第一流學者,而且還聘請了一批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地區的著名學者作為導師。
中國文化書院的“宗旨”是:“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教學和研究,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優良傳統;通過對海外文化的研究、介紹和學術交流,提高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水平,促進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弘揚中國文化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時刻要有一個觀照全球的眼光,我們一方面要堅持自身文化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文化的開放性。根據這樣的認識,中國文化書院一直在努力使它成為一個更加有主體精神、更加開放、能容納多元趨向的有朝氣的學術團體。
回顧中國文化書院二十多年的歷史,在它將進入“而立”之年時,我們從2010年起開始籌備編輯出版一套已故去的和現仍在世的九十歲以上導師每人一冊的“文集”。在這套“文集”中,收入他們有代表性的論文和他們的子女、學生的紀念文章。這套“文集”不僅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和尊敬,而且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中國文化走過的歷程。
在我們編輯的過程中,江力同志出力頗多,東方出版社的同仁給予大力支持,並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特此致謝。 湯一介
2011年12月1日
編輯推薦
《師道師說:梁漱溟卷》編輯推薦:回顧中國文化書院二十多年的歷史,在它將進入“而立”之年時,編者從2010年起開始籌備編輯出版一套已故去的和現仍在世的九十歲以上導師每人一冊的“文集”。在這套“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中,收入他們有代表性的論文和他們的子女、學生的紀念文章。這套“中國文化書院九秩導師文集”不僅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和尊敬,而且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中國文化走過的歷程。《師道師說:梁漱溟卷》不僅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和尊敬,而且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代中國文化走過的歷程。
目錄
總序一
總序二
編者的說明
梁漱溟先生生平(代序)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節選)
自序
第八版自序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西洋中國印度三方哲學之比觀(選錄)
世界未來之文化與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選錄)
《人心與人生》(節選)
自序
緒論(上)
緒論(下)
略說人心
計畫性
我對人類心理的認識前後轉變不同
東西學術分途
談人類心理發展史
孔子真面目將於何求?
孔學繹旨
儒家孔門之學為體認人的生命生活之學
道德為人生藝術
佛法大意
儒佛異同論
東方學術之根本
民族自救與社會演進
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
社會演進上之中西殊途
《中國文化要義》(節選)
自序
緒論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理性——人類的特徵
文化早熟屬之中國(選錄)
試論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屬於馬克思所謂亞洲社會生產方式
思考與回憶
談靜
談樂天知命
懷念熊十力先生
思親記
三種人生態度
——逐求、厭離、鄭重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再變
我早年思想演變的一大關鍵
如何成為今天的我
編後記——“文期後世知”
總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