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儉堂

師儉堂

師儉堂,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12號,始建於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

師儉堂,占地面積2746.54平方米,建築面積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餘間。堂以寶塔街為界,分南北兩部分。師儉堂內共有244幅雕刻,其中磚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師儉堂主軸的規整、嚴謹與東西軸的結合在一起,主次分明的建築將園林與住宅互相融合貫通,形成“西宅東園”的宅第格局。師儉堂,其門屋、大廳前檐有雲頭挑梓梁檁的做法。師儉堂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紳士坐行經商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築。

2006年5月25日,師儉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師儉堂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12號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746.54平方米
  • 所處年代:清
  • 保護級別: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Ⅲ-235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結構,特點,文物遺存,雕刻,書畫,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師儉堂始建。
乾隆六十年(1795年),寶山知縣唐作梅贈送的“誼敦周急”匾。
清同治三年(1864年),徐汝福重建師儉堂。
光緒二年(1876年),師儉堂又有修葺或擴建。
20世紀60年代,師儉堂房屋由該地居民租居。
1971年,師儉堂136間房除留給自住房屋1間外,其餘房屋予以全部沒收。
1983年,師儉堂後樓廳西部195.69平方米退還徐氏。
2004年4月,師儉堂對外開放。
師儉堂師儉堂

建築特點

結構

師儉堂,占地面積2746.54平方米,建築面積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餘間。堂以寶塔街為界,分南北兩部分。從南向北依次為:中軸:河埠、倉庫、鋪面、寶塔街、門廳、大廳、樓廳、內宅、後天進、河埠;東軸:河埠、鋪面、寶塔街、黎光閣、半亭、假山、曲廊、四面廳、梅花亭、佛樓、後天井、河埠;西軸:河埠、鋪面、寶塔街、鋪面、備弄、走廊、廚房、河埠、雜屋、柴房等。每進之間有石板鋪地的院子或天井,路與路之間設定備弄、封火牆。街北門廳南向上部有木雕門樓,宅內三進有磚細牆門;共有六個河埠貼水而建,其中一個商用,一個公用,四個家用;師儉堂中軸前後六進。
師儉堂其單體建築有南北兩路,北路有花廳、附房;南路有門屋、祖屋、大廳、樓廳兩路單體建築之間有備弄貫通。大廳,山牆設五山屏風式封火。面闊三問,進深九檁。為內四界前重軒形式。樓廳,面闊三問帶兩廂樓。底樓副檐做法。二樓廊柱退半界,騎廊形式。樓廳前塞口牆正中設磚雕牌科牆門一座。花廳,取名凝香書屋,面闊三問,進深九檁。為內四界前軒後雙步形式。
師儉堂師儉堂

特點

師儉堂由於三面環河和周邊建築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取北偏東43.7°,師儉堂主軸規整、嚴謹與東西軸的結合,主次分明將園林與住宅互相融合貫通,師儉堂,其門屋、大廳前檐採用雲頭挑梓梁檁的做法。
師儉堂

文物遺存

雕刻

師儉堂所有建築內共有244幅雕刻,其中磚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師儉堂隔扇欞格由回紋、藤紋、龜紋、冰裂紋等圖案構成,內面是在油漆過的絛環板、裙板上雕刻花鳥、隔扇內側由徐伯銘將其收藏的“漢元康銘”、“漢舞鐃一”、“穎陰宰之印”、“漢鐸”、“長壽半鉤”、“新莽泉範文底”等古董臨摹後,刊刻在油漆絛環板上。師儉堂第三進門廳臨街建有一座4米寬的木雕門樓。第一幅雕刻說得是狀元及第的故事。第二幅說的是三國時,諸葛亮驅船前來迎接從東吳歸來的劉備。第三幅刻的是“福祿壽禧”四神。
師儉堂

書畫

師儉堂裙板上是清代宋谷年在益壽軒內創作的“水仙”、“梅花”、“竹子”、“菊花”一組花卉,由清代精於竹刻的金之駿刊刻。外側是徐伯銘關於收藏書畫真偽的鑑定文字,由清人堅白寫成行書,夢吉(即金之駿)用線刻的手法刊刻在清水裙板上。師儉堂牆門字牌內鐫“職思其居”四字,並署“辛酉春月蔡元定”款識。

研究價值

師儉堂是集河埠、行棧、商鋪、街道、廳堂、內宅、花園、下房等於一體的江南民居古建築群,兼具官、儒、商三重使用功能。師儉堂布局規整,整體建築精美,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紳士坐行經商的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築。師儉堂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師儉堂

保護措施

1995年,師儉堂師儉堂被列入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7月,震澤鎮政府開始對師儉堂的住戶進行搬遷、置換。
2002年8月,由江蘇省計委、省文化廳、吳江市建設局、震澤鎮政府共同投資,對師儉堂進行全面修繕。
2006年5月25日,師儉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師儉堂修縭過程被評為“首屆江蘇省文物保護優秀工程獎。
2009年,師儉堂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 堂名由來
“師儉”兩字源出於《史記·蕭相國世家》:“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其義不僅反映了主人勤儉持家,謹慎經營的態度,也點出了整個師儉堂的格調和品位。徐氏家族具有鮮明的儒商特點,這種儒商氣質同樣體現在建堂造園之中。師儉堂自同治年間(1862-1875年)重建以來,一直為徐氏家族經商、居住使用。
  • 人物
潘爾豐,原在湖州開米行,後把米行擴展到了嘉定、上海一帶。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該地發生饑荒,餓殍遍野,大批難民湧入城鎮。潘爾豐打開糧倉進行賑災,沿途置鍋施粥,並捐出大米三百擔,緩解了災情,受到了地方官府的表彰。

旅遊信息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12號。
師儉堂
交通:乘坐蘇州公交781路至石墩浜橋站,或乘坐7501(7502)路至師儉堂,下車後步行即可到達。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8:00-16:3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