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設定
【名稱】:帝如來
【稱號】:佛首、四境佛宗戰鬥之首
【性別】:男
【詩號】:三身果報自凡根,六界因緣無了痕。善逝從來非本相,枯榮生滅盡空門。
【身份】:雲鼓雷峰創建者兼首任最高領導、四境佛宗三大源流之一
【再登場】:霹靂魔封第56集(佛劍分說腦海中閃現)
【根據地】:賢劫殿、偈心天窟
【坐騎】:魚龍座
人際關係
人物能力
武器
佛刑禪那(招提僧給予之佛煉鑄天術所鑄空刀,佛首修行有成後空刀蛻變成形)
以往的佛門先天級角色,少有持刀者,因此編劇特別指定佛首以刀為兵器。佛刑禪那四字的意思是——
“佛刑
”彰顯雲鼓雷峰宗旨,同時對應帝如來的身份;
“禪那
”是梵語,為佛教用語,可譯為靜慮,是一種修行的方式,專指色界以上的四禪境界,則是呼應招提僧這個應化法相。
帝如來所持之鎮魔戒刀,雲鼓雷峰鎮界聖器,為不再殺生,將之封於雲鼓雷峰。為對抗魔王子,帝如來一開舍戒刀懺,藉由梵業枷刑,統合千僧之力,為佛刑禪那開封。後鬼如來持滌罪犀角與佛劍分說互擊同斷,在闍魘那迦設計下被齊子然所修復。並置於毒邪蜂湧,與滌罪犀角互蘊如來生機。
◎刀柄處為炎紅獅頭造型,刀鍔軸心鑲入白水晶,造型呈火焰狀。刀背處扣有六枚梵文狀刀環,刀身主色為琥珀金,上刻紋路。前端飾有卍字法輪。
武學
初禪三式·(菩提之間、輪迴之末、涅槃之初)、吾佛照燈印 、禪海雷音、 吾佛慈航·百心如一·金剛薩埵卍蓮懺
人物設計
形象設計
為了讓一頁書的入魔之行不要太過順理成章,劇情需要一個類似七彩雲天、專司制裁的佛教組織,而且規則要相當嚴厲,於是特別將佛教三寶——佛、法、僧中的“法”單獨提出,並加以變體詮釋,以“留招自律”為梗概,延伸出“佛尊犯法與眾僧同罪”這個超越領導者的至上規則,身為創建者與最高領導的帝如來,也在地位與九界佛皇、天佛尊並列的設定中,堂而皇之浮上檯面。
名字設計
帝如來之名號取自《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卷第二:
“佛號:勝帝。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同時也是為了對應九界佛皇的
“皇
”以及天佛尊的
“天
”(取
“帝
”與
“地
”之諧音),佛首稱號則有萬佛之首、四境佛宗鬥戰之首等意思。
為了替帝如來營造出不同的佛門先天形象,於是出現了招提僧,讓帝如來不只是高高在上的領導者,同時擁有兩種面相,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一是領導雷峰、奉法遵刑的威武佛首,一個是普現塵世,傾聽眾生的掃禪僧者。
詩號設計
三身果報自凡根,六界因緣無了痕。善逝從來非本相,枯榮生滅盡空門。
帝如來的詩號,是由編劇從無到有親手打造。三身,指的是法身、報身、應身,六界則是地、水、火、風、空、識,前兩句的大略解釋,即是:佛性起自凡根、萬般水過無痕;善逝,就是如來十號之一,佛果修成即不執相,因此便無所謂的本相,如此世間萬物枯榮、形體生滅,無所著相,意即諸法本空、因緣本空、便是佛法的真諦。
人物經歷
如來前愆
在佛尊、佛皇、佛首三大源流未現之前,一名僧者莫名得到一柄犀角神兵,冥冥之中,聲識傳耳,告知此兵刃能滌盡世間罪惡,更能證己大道,過程中,僧者行事愈加極端,甚至殺上傳聞中的罪惡之都,進行「千罪祭血屠城儀式」,傳說中的罪惡之都,七天之內,血流成河。這一切都在天閻魔城的算計中——培養佛愆·鬼如來,這才是滌罪犀角的真正功能。然而,滅罪執著反噬佛根,僧者瀕臨形散之際,從善之血以命相殉,破除魔障。僧者噩夢乍醒,幡然悔悟,然極罪之血千數缺一,罪惡之都最後的血脈免於劫難,卻也種下了日後滅神之禍,也就是號天窮的復仇。
僧者的罪愆來自於對「罪」的執著與濫殺,縱使罪惡之都是充滿原罪的地方,依照一般佛家觀念,仍以慈悲渡世為主,如此罪惡匯集之地,必然受到大家關注,因此僧者的瘋狂舉動,自然引來各界目光,也成為當時佛門中人「引以為恥」的過去,自然想盡辦法重重封鎖,經過時代變遷,佛尊、佛皇、佛首三大源流並起,奠定佛門完整體系,如今,對於此事也甚少有人了解,只是沒有人知道當年的佛愆便是如今的佛首。
死在犀角之下的,是僧者與御神風共同的朋友—玉橫雪。所謂「從善之血」意即玉橫雪從前為惡,而後歸入正道。開化他的人,其實就是那名僧者。因此,玉橫雪償還前恩,御神風也因玉橫雪的全然信任,決定幫僧者隱藏過往,因此「帝如來」這個身份可說是在御神風的關注下誕生的。
話說在鬼如來恢復理智後,茫茫無依,此時,一名自稱招提的僧侶,給了他一柄擁有充沛靈力、足以抗衡滌罪犀角的空刀,代表了從頭開始的抉擇,此後,鬼如來逐漸修成帝如來,乃至於創建雲鼓雷峰的過程中,也將空刀修成了具有實體形象「佛刑禪那」,因此帝如來化身招提,一來是為了贖己罪業,二來是為了回向招提。
帝如來和鬼如來
在雲鼓雷峰覆滅、滌罪犀角正式離開封愆禁地之後,封鎖在帝如來內心深處的嗜血渴望,逐漸無法壓抑,直到靖滄浪聞風阻殺,精神正處混亂的帝如來,自此隱於台面下,當他再出之時,已是佛愆面目。
這種情況並沒有維持多久,當鬼如來成為六魔禘、接受魔皇戮印之後,逆轉之力啟動,帝如來的意識逐漸恢復,這層變數的起因,源自帝如來消失在檯面上的一個月,任誰也沒想到,在這關鍵的一個月,已悄然埋下魔城正式覆滅的原因,原本帝如來所留血書,乃為解說佛愆緣由,並留下對付鬼如來武學之法,卻也因為此間變數,帝如來在血書最後,補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暗示語句。這一切發展,超乎他化闡提預料,更超乎鬼如來預料,或者該說,是披著佛愆外表的帝如來,在聖魔執著之下選擇的道路,已是回返無期。
滌罪犀角與鬼如來一氣共生,帝如來不願入魔,此時自稱蘊果諦魂的巒主,設法與帝如來靈識溝通,在提供維持帝如來意識之法的當下,同時交託任務,而帝如來欣然接受的原因有二,一者不願再返罪惡原路,二者滌罪犀角乃魔城贈予,帝如來更不能縱容此等迷惑人心、破壞戒律的「邪惡」,繼續存於世間,危害蒼生,於是決定以罪身入道,前往修羅鬼闕臥底,而當他正式回到帝如來意識,早已是太荒神決啟戰前夕。
帝如來所扮演的,是「天下有罪、無所不殺」的佛愆,因此,他只能以瘋狂殺性、玩弄敵手的表象,掩飾不想與黑衣劍少對戰的意圖;為了取信魔城,選擇針對曾為魔方助力、今為聖方兵源的古武族,於明巒攻防戰中殺害岱宗羔百年;故意激發靖滄浪鬥志,使自己能在毫無保留的狀態下,順利導向兩敗俱傷的戰果;神決最終戰,全力以赴贏得勝利,對於阿修羅的生死,只能將希望放在於百年千年後,阿修羅再次甦醒的可能。
這種種的布局,只為了加深他化闡提對自己的信任,讓他化闡提相信「以滌罪犀角培養佛愆」是成功的,進而於明巒裡應外合,將魔城一步步推向敗亡的深淵,甚至配合海蟾尊的計畫,使他化闡提判斷錯誤,成功拔除無明法業,同時降低他化闡提的戒心,最終的目標,是在魔城敗亡後,迫使他化闡提孤注一擲,前往開啟魔皇陵,而那時隨側者,只能有一個人,就是鬼如來。
斷滅闡提戮首借命,血戰艷涼,他化闡提被海蟾尊連番逼殺,而後鬼如來護駕擋關,順利將計畫推向預設結局,滌罪犀角刺入由飲血邪刃所造成的傷口,瓦解不壞王軀,更順利摧毀僅有闡提一脈與相關人士知悉正確位置的魔皇陵,豈料鬼如來所作所為,卻是將自己甚至蒼生的命運,推向另一個深淵,
其實,鬼如來從不奢望自己在完成臥底任務之後,能夠再次回返正道,遑論以帝如來的身份重新獲得世人認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與「傳聞中的鬼如來」如出一轍,既已墮入阿鼻,便有捨身覺悟,但遺憾的是,從計畫一開始,所謂的「正義」早已經走了調,只因委託者不是真正的蘊果諦魂,而是假借名義、潛伏聖方不知過了多少歲月的「葬界刁雄」魑岳,帝如來的弘願,成為被厲族利用、踐踏的墊腳石,所謂真相,讓聞者一時愕然。
他化闡提的警告,很快地便由海蟾尊的連番逼殺得到驗證,但這還不足以動搖鬼如來,從私下邀約素還真的舉動來看,表示鬼如來早有覺悟,只是他的內心仍希望這一切都不是真的,於是在海蟾尊率眾前往三教公審之際,鬼如來潛入龠勝明巒,就算最終確認的真相如此不堪,也要親手毀滅禍源,無奈的是,植入佛脈而保持帝如來意識,已在無形中慢慢消磨佛愆至極毀滅威能,犀角難以認可不完全的鬼如來,同樣失去傳說的恐怖色彩,導致鬼如來敗於魑岳之手,逼命之際,鬼如來催動他化闡提事先寄下的魔皇起手式能量,自刻鏡紋圖敗逃而出。
而後,鬼如來先後遭到刺行殺手、玉清界、競豹兒、佛門的追殺,正邪兩道皆無容身之處,厲族更因鬼如來身系之秘,欲除之而後快,直到在雲鼓雷峰一同共事的無惑渡迷,在追殺過程中口出「妖佛」二字,鬼如來終於明白,導致如今局面的,是自己的選擇,所有慘亡犀角之下的冤魂,不是為了所謂的蒼生大意而犧牲,因為自己的一廂情願,而讓堅持不願成為佛愆的帝如來,也在無形中成為真正的儈子手,其實,如來已成鬼,其犯行更勝屠殺罪惡之都。
遙憶雲鼓雷峰仍盛的時期,帝如來奉法遵行,提倡戒律,便是以曾經殺生破戒的過往為借鏡,也因己身曾為佛愆,進而對梵天入魔有著同理心。帝如來能渡人卻無法自渡,只因未曾放下身為佛愆的過往,這份執迷,已在被搗毀的魔皇陵中,由冥冥迴響娓娓道出:「
帝如來執著於鬼如來,相應而生,鬼如來欲脫帝如來之表象,更形執著,心生極端,兩造相斥,如此永困輪迴,再難擺脫。」
暗夜荒野,逆轉識中佛脈的佛愆卸下鬼相,以帝如來的面貌一戰甫脫離巒主身份的魑岳,而在身體無法承受體內真氣衝突的狀態下,浩勢擋下魑岳至極一招,終至身形解裂,化作金芒消散無形,也象徵著帝如來的執法初心,從此灰飛煙滅,但鬼如來的執殺惡念,卻也因此確立於世,只待一人手持佛刑禪那,化身修羅,殺生渡罪,斬斷佛愆之路。
滌罪犀角、佛刑禪那齊斷,代表鬼如來、帝如來走向了相同的結局,卻也開啟了另一條大道,這條大道,也許不再有人同行,但對帝如來或者鬼如來而言,一切不過虛妄,是否得到認可,已經不重要了。
人物語錄
1. 三寶之中,僧者本人,佛者超人,唯有法,不獨於人,普及眾生,放諸三千世界皆準。
2.若是梵天絕不允許自己遠離初心,墮入魔道,以致犯下如此滔天大罪。於情於理,帝如來皆無理由停止腳步,否則便是違反當初約定,是為不義也。
3.梵天,還記得雲鼓雷峰成立之初,你親自前往殊印塔,於自身種下締命之鏈,自此之後,雷峰戒律遍行四境佛宗,莫有不從。當時盛況,仍是歷歷在目。
4.身處虛妄之中,總有勘不破的迷障。
5.兵武止戈,鬥戰阻殺,彼岸,就在回首之處。
6.風吹屋上瓦,瓦落破吾頭。吾不怨此瓦,此瓦不自由。
7.奉法遵刑,吾身誥罪。雲鼓雷峰莊嚴殿,為神州蒼生請命,鞠躬盡瘁。然天時不允,乃至舍肉身,受魔劫,斷惡障。起自鏖戰,終於邪孽,誓願未成。今千僧萬佛見證,帝如來願持明王怒相,殺生負罪,成就莊嚴殿未盡宏願,一開舍戒刀懺,斷劫斬魔身!
8.當真實的面孔,無法再為蒼生鞠躬盡瘁的時候……
9.前愆啟途,吾身誥罪,因生果滅,不怯輪迴。
10.沉沉夜空,耀耀恢弘,如來帝相,威震蒼穹,本該湮滅不復返,如今再現,為騁一念·戰!
11.帝如來穩若泰山磐石,掌起掌落,渡罪殺生!
12.只見帝如來拔地撼穹,身化蹤雲之姿,再現明王威武相,霎時八方應和,昔時力戰海天絕式,再現塵寰!
13.斗佛怒心,廣慈悲、渡殺業,誓以無上功德,淨除萬劫魔障!
14.“三身果報自凡根,六界因緣無了痕……”,詩韻未盡,霎時收聲,只見佛像迸散金芒,受創碎裂的身影,如飄渺魂逝,涅槃證道,與天同塵。
15.佛途崎嶇難行,最終,仍是帝相鬼相盡此身,既不曾分別,此生又何勞,唯有歷劫一遭,方知固中味。
人物配樂
◎一切如來(帝如來文戲曲)
曲/編曲:黃建秦 收錄於《滄海遺珠五》
震撼的開場序幕,伴隨高人沉穩緩和的步伐邁開大步,以佛教修行高人為題材,搭配鐘磬的樂音與背景的喃喃誦經聲,表現出濃厚的佛教樂風。
◎開宗明卷(帝如來武戲曲)
曲/編曲:孫敬凡 收錄於《霹靂英雄音樂精選三十》
本曲為孫敬凡老師為帝如來量身訂做的武戲配樂,開始時,氣氛較為沉穩,再轉化為快節奏的琵琶,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出由掃地僧變身為戰鬥佛的不同氣勢,在琵琶主音後,接著的是笛聲,在進入胡琴,樂曲中搭配穩重的層層人聲合音,在佛首威風凜凜的同時,更添莊嚴正氣。
◎雲鼓雷峰(雲鼓雷峰場景曲)
曲/編曲:孫敬凡 收錄於《霹靂英雄音樂精選二十九》
雲鼓雷峰乃佛門聖地,故本曲創作上除著重中國大器風之外,還需附帶有雲霧飄渺的感覺,因此佐以人聲來家中豪邁的羅漢氣息,節奏編排則多以中國大小鼓作為根基,並在結尾時以轉折加強整體的莊嚴感,突顯雷峰戒律的神聖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