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胸甲騎兵

帝國胸甲騎兵

荷蘭人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為了對抗當時歐洲最強大的西班牙方陣,荷蘭人在摩利士將軍(Maurice of Nassau)的領導下,加速完成騎兵部隊的改建,並在1597年的Turnhout戰役中取得了回報,把依然使用騎槍和長戟的西班牙人打得潰不成軍。長達41年的戰爭結束了,西班牙與荷蘭終於在1609年達成脆弱的和平。相當一部分荷蘭的富裕省份如尼德蘭從此獲得了獨立,荷蘭人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為了對抗當時歐洲最強大的西班牙方陣,荷蘭人在摩利士將軍(Maurice of Nassau)的領導下,加速完成騎兵部隊的改建。為數1200人的11個支隊全部換裝熱兵器,8個支隊使用手槍,3個支隊使用火繩槍,重甲騎兵甚至放棄了長矛。這種革新在1597年的Turnhout戰役中取得了回報,依然使用騎槍和長戟的西班牙人被打得潰不成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帝國胸甲騎兵
  • 職業:騎兵
  • 騎兵領導者:摩利士將軍
  • 國籍:荷蘭
發展,作用,

發展

當時的中歐,從荷蘭到波蘭之間的廣袤疆土中,散布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眾多半獨立聯邦,一直以來聽命於維也納的君王,史稱神聖羅馬帝國。嫡系的士兵為了與地方部隊相區別,在腰部或肩上披一條鮮紅的綬帶,在頭盔或帽子上插一段橡樹枝。他們驕傲的自稱Imperialists,帝國軍。
注意到荷蘭鄰居的巨大成就,帝國胸甲騎兵也放棄了笨重的長矛,代之以兩把手槍。此時的火器更輕巧更可靠,步兵編制也發生變化,一半裝備火繩槍,另一半裝備六米長的槍戟,用來對付騎兵衝擊。
日耳曼人的裝甲技術始終走在全歐洲前面,此時的鎧甲去除了多餘裝飾的部分,重點加強胸、背和頭部的防護,由於冶煉技術的進步,總體重量反而有所增加。現存最重的鎧甲收藏於奧地利,足有42公斤。這些盔甲表面不再修飾,也不像過去那樣要求密不透風,因為最大的威脅已不再是近身的刀劍,而是日益精確的火槍。

作用

這些胸甲騎兵在三十年戰爭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古斯塔夫二世太過強大,他的光芒使同時代的名將們黯然失色。帝國軍最有名的元帥當屬帕本海姆(Gottfried Pappenhaim 1594-1632)和華倫斯坦(Albrecht Wallenstein 1583-1634),他們雖然在呂岑會戰敗北,但並不是種恥辱。帕本海姆往往將一千人的騎兵分成十列,縮小突擊正面,力求達到更持久的突破效果;而華倫斯坦則把千人的騎兵排成六行,放在隊伍最前面加強首次突擊的力度,這種做法更為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