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劇,起源,發展,題材,創作原則,劇場,表演,服裝和面具,悲劇,解析,起源,悲劇詩人,喜劇,起源,發展,喜劇舞蹈,新喜劇,近代戲劇,現代戲劇,摹擬劇,戲劇節,希臘國家劇院,其他,
古希臘劇
起源
雅典最早的戲劇傳統起源於祭奠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宗教活動。這一起源經考證證實準確,因為雅典最早的戲劇表演便出現在一年一度的酒神節上。至於這類乞求豐腴的祭神活動如何發展成為最早的悲劇和喜劇,學術界不得而知。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詩學》中說:
希臘悲劇的誕生要早於羊人劇(satyr play)和喜劇,而悲劇則由頌揚狄奧尼索斯的酒神精神的讚美詩演變而來。這些讚美詩都是人們在酣醉的時候即興創作的。西元前600年,詩人阿利翁將酒神讚美詩發展成了一種由歌隊吟唱、具有敘事性特徵的新的藝術樣式。在西元前534年,一個名叫泰斯庇斯的人成為最早在這種敘事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人物。他通過背誦台詞和切身表演,試圖完全融入角色;同時他還使自己的表演和歌隊結合。在這種戲劇的雛形中,歌隊扮演的是敘事者和評論者的角色。泰斯庇斯被認為是古希臘最早的演員。
發展
黃金時代
到西元前5世紀,戲劇已經正式成為雅典文化和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一度在酒神劇場的酒神節的重要內容便是盛大的戲劇比賽。每個參賽的劇作家都要提交一個悲劇三聯劇和一個內容相關的羊人劇作為參賽作品,後者的風格往往要比前者輕鬆和愉悅。戲劇發展到這個時期,劇中的人物由一個增至兩個,而歌隊扮演的角色則更像是一個獨立的人物,而非一個簡單的敘事者。劇作的主題也不再僅僅局限於對狄奧尼索斯的頌揚,而是開始在整個古希臘神話中取材。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
戲劇的影響傳至雅典以外的地方。雅典的酒神節仍然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戲劇活動,而每個古希臘城邦都建造了自己的劇院。現今保存最完好的是埃匹朵拉斯劇院。每個古希臘劇院都和宗教慶典活動以及神話傳說有一定的關聯。
這一時期只有四位戲劇作家有作品傳世,四個人都是雅典人。他們分別是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以及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他們的創作,以及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著述,構成了人們對古希臘戲劇的全部了解。
希臘化時代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雅典的勢力大大削弱,其戲劇的發展似乎也逐漸失去了活力。然而,戲劇卻在希臘化時代得到了持續發展,尤其是在西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的一系列擴張戰爭之後。希臘化時代最主要的戲劇形式是“新喜劇”。這個時代唯一有影響力的劇作家是米南德。新喜劇對後世重要的貢獻是它影響了其後的古羅馬喜劇,尤其體現在對古羅馬重要劇作家普勞圖斯和泰倫斯的影響。
題材
古希臘悲劇的題材多半取自荷馬史詩,通過神話和英雄傳說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這些悲劇接觸到命運觀念、宗教信仰、國際與國內戰爭、
政治問題、民主制度、社會關係、家庭問題,並且提出了悲劇詩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創作原則
亞里斯多德將古希臘戲劇的特點歸納於三一律,即時間的一致,地點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臘戲劇的情節通常只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也不變換。在情節上也往往只有一條主線,不允許其他支線情節存在。亞里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論的初衷在於描述一種客觀的形式,而非規定一種理想狀態。並非所有的古希臘戲劇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這一理論適用於絕大多數情況。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提到劇場的六大元素,分別為情節(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語言(language)、
音樂(music)、與景觀(spectacle)。
當時認為悲劇和喜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戲劇樣式,而且沒有任何一部古希臘戲劇能夠同時涵蓋兩者的特點。而羊人劇在題裁上雖然和悲劇一樣以神祇或貴族為主角,但卻透過戲謔的精神與粗鄙的言語諷刺嘲笑劇中主角,具備喜劇的風格。
劇場
古希臘的劇場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個部分:樂池(或主廳、舞池)、景屋以及觀眾席。樂池往往位於建築的中央,通常也作為舞台,是一個周長為150米的圓形區域。樂池是演員表演和歌隊吟唱的地方,也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在樂池中央往往有個祭壇。在雅典,這座祭壇通常是為祭奠狄奧尼索斯建造。
在樂池後面是一個名為“景屋”(skene)的矩形建築,意為“帳篷”或“棚屋”。景屋的功能相當於是古希臘劇場的後台,在這裡演員可以換服裝和面具。通常景物外有三扇門通往樂池。在有些劇場的景屋前方有一個凸出地面的表演區域,這便是現代劇場中舞台前部的雛形。最早的景屋往往如其本義,就是一個帳篷類的結構,為宗教慶典活動而建,在慶典結束之後便被拆除。後來,隨著戲劇成為一種主流的藝術樣式,劇場也成了一種永久性的建築。有的時候人們還在景屋的外表上繪製圖案作為舞台背景。這也是英文中“scenery”一詞的起源。
環繞在樂池周圍的坡形結構就是觀眾席。觀眾席前面有一個圓場,歌隊和演員在圓場上表演,舞台是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才興建的。觀眾席通常依小山坡的坡度建造,觀眾們坐在整齊排列的長椅上觀賞表演。古希臘的劇場通常只能建造在形狀適宜的山坡上。古希臘劇院的規模通常很大,能夠容納1萬5千觀眾。這些劇場通常是開放式的,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其他人,包括演員和歌隊,以及劇場四旁的風光。
古希臘劇場上有自殺而無他殺。殺人流血的事件以及不易表演的場面,一般由傳報人傳達,不在圓場上表演。
表演
古希臘劇院的龐大規模決定了演員們的表演必須要比較誇張。他們要大聲的背誦台詞,大幅度的做出各種手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場的觀眾都能看到和聽到他們的表演。也正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在戲劇表演中往往也不能使用尺寸比較小的道具,演員們要通過打手勢來喻指某些物體。古希臘戲劇中的人物通常只有六七人,這些人物往往由兩至三個演員輪流扮演,女角色由男演員扮演,戴面具,不使用假嗓。演員的動作緩慢而富於節奏,靠姿勢和聲音來表達情感。
古希臘的戲劇演出始終有歌隊。隊員一般不戴面具,他們的服裝輕飄鮮明,可作為劇景的裝飾。古希臘戲劇多半包含音樂和舞蹈的元素。歌隊和角色朗誦、吟唱的韻文都附加伴奏。歌隊跳舞、唱歌,安慰劇中人物,對劇中事件發表感想,向觀眾解釋劇情,代表詩人發表意見。歌隊最大的作用是代替幕,歌隊唱一支歌,劇中的時間和地點可以發生變化。
服裝和面具
由於演員和觀眾的距離非常之遠,因此演員必須頻繁更換服裝和面具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演員們利用厚底的靴子以使自己顯得高一些,有時還要帶上顏色艷麗的手套以使觀眾能夠辨認自己的手勢。
面具是戲劇中最具古希臘特色的象徵。在一部戲劇中,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面具。這些面具通常用亞麻或軟木製成,所以沒有一個能夠保留到今天;但是從以古希臘演員為主題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中,我們可以得知那些面具的形狀樣式。悲劇中使用的面具往往是痛苦或哀悼的表情,而喜劇中使用的面具則通常是微笑的表情,或帶有點邪惡的意味。演員在表演的時候用面具遮住整個面孔,包括頭髮在內。經證明這些面具的形狀有利於演員聲音的擴散,使他們的聲音更有穿透力,更加容易讓觀眾聽清楚。
悲劇
解析
“悲劇”一詞在希臘文里作tragoidia,意思是“山羊之歌”。“悲劇”一詞用到古希臘戲劇上,可能引人誤解,因為古希臘悲劇著意在“嚴肅”,而不在“悲”。
起源
悲劇起源於民間歌舞。古希臘農民於收穫葡萄時節裝扮成牧羊人,舉行歌舞,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這種歌叫做“酒神頌”。表演時,臨時編幾句詩來回答歌隊長提出的問題,講述酒神在人世的漫遊和宣教的故事。泰斯庇斯首先採用第一個演員來表演悲劇。埃斯庫羅斯首先增加第二個演員。有了兩個演員,才能有正式的對話,才能表現戲劇衝突和人物性格,因此埃斯庫羅斯被稱為悲劇的創始者。第三個演員是索福克勒斯增加的。
公元前534年雅典城創辦“大酒神節”,泰斯庇斯首先在這個節日裡把酒神頌化為悲劇。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民主政治提倡集體生活,人民大眾的思想情感要求用集體方式表達,惟有戲劇才能滿足這種要求,因而戲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悲劇詩人
泰斯庇斯之後有3個重要的悲劇詩人。第一個是科里洛斯。他於公元前523年左右首次參加比賽,40年中寫了160部劇本。第二個是普拉提那斯。他於公元前500年左右同科里洛斯爭奪戲劇獎賞。他寫了50部劇本。第三個是佛律尼科斯,他首先引進女性人物,首先寫歷史劇。他的《米利都的陷落》寫小亞細亞的希臘殖民城邦米利都於公元前494年被波斯國王大琉士攻陷的事,演出曾引起全場觀眾流淚,詩人因此被罰1000希臘幣。
此後雅典產生了3大悲劇詩人。第一個是埃斯庫羅斯。他使悲劇具有了深刻的內容和完備的形式。他的悲劇布局比較簡單,抒情氣氛十分濃厚,人物氣魄雄偉,風格莊嚴崇高,雄渾有力,有些誇張,代表作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第二個是索福克勒斯。他使悲劇藝術臻於完善。他的悲劇布局複雜、嚴密、完整,人物性格鮮明,風格樸質、簡潔,代表作品有《俄狄浦斯王》。第三個是歐里庇得斯。他善於描繪人物的心理,風格比較華麗,語言流暢,接近口語,十分自然,代表作品有《美狄亞》。
公元前 5世紀還有兩個著名的悲劇詩人。第一個是伊翁。他寫了40部劇本,其中有喜劇。第二個人是阿伽同(約公元前445~前400?)。他的名聲僅次於3大悲劇詩人。阿伽同首先虛構人物和情節,他的歌曲纖細曲折。
公元前4世紀,雅典在內戰中失敗之後,民主政治衰落了,悲劇也隨之衰落。這個世紀比較有成就的悲劇作家是阿斯提達馬斯,他寫了很多劇本,甚是有名。他的同名的兒子寫了240部劇本,公元340年上演了其中的《帕泰諾派奧斯》,大受歡迎,雅典人因此為他立了一座銅像。
從公元前3世紀起,希臘的戲劇中心移到了亞歷山大里亞城。雅典的大酒神節舉行到公元前120年為止,至此古希臘悲劇的歷史便告結束。
喜劇
起源
古希臘喜劇也起源於民間歌舞。農民於收穫葡萄時節祭祀酒神,他們裝為鳥獸,舉行狂歡遊行,載歌載舞,這種歌叫作komos,(意思是“狂歡隊伍之歌”)。“喜劇”一詞在希臘文里作komoidia意思是“狂歡歌舞劇”。
早在公元前6世紀,墨加拉就有一種描寫神話故事和日常生活的滑稽劇,這便是喜劇的前身。
公元前487年,雅典城在大酒神節正式上演喜劇。喜劇之所以遲遲上演,是因為有人反對喜劇諷刺個人。基奧尼得斯在那次比賽中獲獎,他是第一個被承認的喜劇詩人。
古希臘喜劇的創作方法比悲劇自由。喜劇取材於現實生活,情節是虛構的。喜劇中的人物比悲劇多,但同時說話的一般也限於 3人。喜劇採用日常語言。歌隊隊員是24人,往往分為兩個小隊,各自代表鬥爭的一方。喜劇不大注重結構,劇中的時間和地點有較多的變化。
發展
古希臘喜劇的發展同民主政治和言論自由有密切關係,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漸演變,分為“舊喜劇”(公元前487~前404)、“中期喜劇”(公元前404~約前320)和“新喜劇”(約公元前320~前120)。
舊喜劇享有充分的批評自由,它所攻擊的主要對象是政治上的權勢人物和社會上的知名人士,因此受到這些人的反對。雅典法律曾於公元前416年頒布法案,剝奪喜劇的批評自由。
舊喜劇的主題思想主要表現在“對駁場”中。鬥爭一方勝利之後,是一些歡樂的場面,顯示勝利的後果,最後以宴會或婚禮結束。舊喜劇中有“插曲”,歌隊長往往在插曲中代表詩人發表政治見解和個人牢騷。
喜劇舞蹈
公元前5世紀雅典產生了3個著名的喜劇詩人。第一個是克拉提努斯(約公元前484~前419)。他寫了26部喜劇。首先寫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風格雄渾有力、尖銳潑辣。第二個是歐波利斯。他只活了30多歲,寫了17部喜劇。風格比較溫和雅致。第三個是阿里斯托芬,他是最傑出的喜劇詩人,劇本情節往往流於荒誕,但主題是很現實的。他喜歡採用誇張的手法造成喜劇效果,劇中有插科打諢,也有優美的抒情詩,風格多樣化。
公元前5世紀還有3個有成就的舊喜劇詩人。第一個是克拉泰斯。他首先放棄諷刺劇,而編寫具有普遍性的情節,風格輕鬆愉快。他的喜劇《野獸》寫“黃金時期”炊具能自動做麵包,食物能自動烹調。第二個是佛律尼科斯。他的喜劇《文藝女神們》寫索福克勒斯同歐里庇得斯比賽悲劇藝術,勝利似歸於前者。第三個是柏拉圖(旺盛時期是公元前428~前389),他寫了28部喜劇,其中有政治諷刺劇和神話劇。古代批評家說,柏拉圖的風格既雅致又粗俚。
公元前4世紀,雅典政治、經濟衰落,人民不能享受多少自由,因此喜劇很少批評政治,從而逐漸由政治諷刺劇過渡到世態喜劇,稱為“中期喜劇”。
在現代所知的57箇中期喜劇詩人中有3個比較著名。第一個是歐布洛斯。他寫了104出舊喜劇和中期喜劇。他的神話劇中有很多謎語,謎語是中期喜劇的一個特色。第二個是安提法奈斯。他寫了260部喜劇,其中一部是比較悲劇和喜劇的優劣的。第三個是阿萊克西斯。他是最傑出的中期喜劇詩人,寫了245部喜劇,其中一些是新喜劇。他的喜劇風格很優美。
新喜劇
自公元前4世紀末葉起,喜劇發展成為“新喜劇”。新喜劇不談論政治,不諷刺個人,一般以家庭生活、愛情故事為題材,表現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的願望,把生活理想化,沖淡社會矛盾,缺乏深刻的思想內容。劇中人物性格鮮明、逼真,但都是定型的,如慳吝的父親、機智的僕人。新喜劇結構簡單,劇中的青年男女發生愛情,經過種種波折最後達到圓滿的結局。新喜劇採用日常語言,風格明白清晰,優美雅致,劇中滑稽可笑之處一般是由情節或性格造成的,逗樂的笑話很少。
在現代所知的64個新喜劇詩人中有3個比較著名。第一個是菲萊蒙,他是米南德的勁敵,在演出中比米南德更受歡迎。他寫了97部喜劇,風格比較粗俚,性格描寫比較差。第二個是狄菲洛斯。他寫了100部喜劇。第三個是米南德(約公元前342~約前291)。他是最傑出的新喜劇詩人。他的喜劇通過愛情故事反映當時的社會風尚和現實生活,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人物性格鮮明、生動、真實,風格雅致、優美,而且很幽默。
古希臘喜劇的歷史隨著大酒神節的終結而告結束。
近代戲劇
始於文藝復興後期。自1570年起,希臘處在威尼斯人的控制下,國土只剩下克里特和愛奧尼亞海上諸島嶼。此後100年間,是克里特戲劇,也是近代希臘戲劇的黃金時代。
霍爾塔特西斯出生在克里特島,是近代希臘最傑出的戲劇詩人之一。他的作品有悲劇《埃羅菲莉》(1637)、喜劇《卡祖爾沃斯》(1600)。特里洛斯的悲劇《羅佐利諾斯》取材於塔索的《托里斯蒙多》,寫愛情與友誼之間的衝突,受《埃羅菲莉》的影響,具有同樣的優點。福斯科洛斯的喜劇《福爾圖那托斯》模仿《卡祖爾沃斯》的結構和其中的一些場面,情節相同,有猥褻語而不流於淫穢。作者企圖擺脫義大利喜劇的影響,寫出更真實的克里特生活。
1669年,土耳其人重新占領克里特,希臘戲劇從此中斷100年之久。到了18~19世紀才出現扎金索斯島(在伯羅奔尼撒西北岸外)的喜劇。
古澤利斯(1773~1842)的著名作品《哈西斯》(1795)是在威尼斯人仍然占領著扎金索斯時期寫成的。劇中的哈西斯是個吹牛軍人,說話勇敢而行動怯懦。其他人物,如遊手好閒的青年、狡猾的婦人、威尼斯駐防士兵,都取材於現實生活。扎金索斯人泰爾塞蒂斯(1800~1874)寫了一部喜劇嘲笑詩歌比賽。
19世紀中葉,業餘作家維贊蒂奧斯的《瓦韋爾》,描寫希臘各地方的人各說各的方言,而引起許多滑稽的誤會。該劇的演出取得很大的成功,20世紀後半葉還在上演。韋納達基斯(1843~1907)的第一部戲劇《瑪利亞·多扎帕特里》(1857)寫威尼斯人占領希臘時期的故事,是一出真正的浪漫主義的作品,深受W.莎士比亞的影響。他後來轉向古希臘戲劇,寫古代的題材。
1888~1898年間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田園喜劇,劇中有歌詞。這種喜劇力圖擺脫浪漫主義影響,要求接近現實生活。劇中人物是現實的普通人,語言採用俗語(和官方語相對),情節中攙合著民間風俗與傳說。這是戲劇復興的先兆。較重要的劇作是K.科科斯(1856~1891)的《老人尼科拉的古琴》(1891)和《吉阿庫米斯船長》。但這種生動活潑的戲劇沒有持續多久,從1896年起就衰落了。
現代戲劇
給現代希臘戲劇復興以最大推動力的,是赫里斯托馬諾斯(1867~1911)。1901年他在酒神劇場號召雅典文人復興戲劇藝術,隨即成立“新舞台”,上演用俗語翻譯的歐里庇得斯悲劇《阿爾克提斯》。赫里斯托馬諾斯對戲劇演出、舞台裝置和布景均有革新,這是現代希臘戲劇藝術的最大成就之一。
20世紀初年,一些作家受H.易卜生的影響,開始寫社會問題劇和家庭問題劇,劇中人物大多是破落的貴族,他們的生活反映了社會的蕭條與冷落。代表作家是G.克塞諾普洛斯。1904年上演了他的《伯爵夫人瓦萊雷娜的命運》。該劇的中心人物是一個與周圍的下層社會不相協調的貴婦人。他的作品具有濃重的感傷情調,反映了下層社會的悲哀和沮喪情緒,藝術上相當成功。P.霍爾恩(1881~1941)的劇作結合風土人情和家庭問題劇的特點,觸及社會的創傷與時弊,其《嫩枝》(1921)是一部富於戲劇性的作品,劇中人物的性格有發展。梅拉斯的《幽靈之子》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作品,受到了易卜生的影響。
N.卡贊扎基斯(1885~1957)是一位著名的詩人。1922年寫《佛陀》和《奧德修斯》,1978年改成劇本。他的一些劇本主題相同,都寫一個孤獨的人明知鬥爭要失敗而依然要去鬥爭。他的劇本語言晦澀,缺少矛盾衝突,不適於上演。
摹擬劇
古希臘還有一個劇種,叫作摹擬劇。創始人是索弗龍(約公元前470~約前400),作品已失傳。公元前3世紀產生了一種以現實生活和風俗習慣為題材的新型摹擬劇,這是一種短劇,在街頭演出,分散文劇和詩體劇。劇中有悲劇成分,也有喜劇成分,再加上舞蹈和雜技表演,深受觀眾歡迎,一直流傳到羅馬時代。比較著名的摹擬劇作者是赫羅達斯(約公元前300~?)和狄奧克里圖斯(約公元前310~前256)。前者傳下7部完整的摹擬劇。後者傳下3部摹擬劇,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敘拉古婦女》。
戲劇節
古雅典有3個戲劇節。勒奈亞節於1~2月舉行,以演喜劇為主。大酒神節於3~4月舉行,以演悲劇為主。鄉村酒神節於12月至翌年1月舉行,重演舊劇本。每個參加競賽的悲劇詩人交3出悲劇和1出羊人劇,每個喜劇詩人交1出喜劇,由執政官批准3個悲劇詩人、3個或5個喜劇詩人參加比賽。執政官用搖簽法分配給每箇中選的詩人1個演員(即主角,其餘的兩個演員由主角挑選)和1個歌隊。雅典的10個區各自推選出1人為候選評判員,演出完畢後投票評定,執政官從評判票中抽出5張來決定勝負。
希臘國家劇院
希臘國家劇院於1932年成立,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國家劇院當時由波利蒂斯擔任導演和藝術監督,許多有才華的演員都集中在這個劇院裡。
K.庫恩(1908~1987)於1942年創立藝術劇院,上演不同流派的作品,推動舞台藝術的革新。1954年,他上演S.奧凱西、J.-P.薩特、B.布萊希特等人的作品,力求以新穎的表現手法賦予舞台以詩的魅力和意境。此外,他還探討過現實主義社會問題劇的表演藝術,導演過美國作家A.米勒的《推銷員之死》以及各種現代戲劇流派和希臘現代作家的作品。
20世紀70年代湧現出大批劇作家,其中V.齊奧加斯(1937~)受荒誕派戲劇的影響,寫了《蒼蠅的喜劇》。阿納戈諾斯塔基也寫荒誕派獨幕劇,表現青年一代的失望情緒。
其他
希臘劇
在現代有些亂倫禁忌文也被稱作希臘劇。
希臘劇:亂倫。“五倫即五種人倫關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
經典此類小說(國產)
雙子座(兄妹)
二與一為三(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