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橋樑

希望橋樑

希望橋樑公益團隊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起的,組織北航以及其它13所大學部分志願者致力於公益的志願活動組織團體。

我們與一般學生組織(學生會、社聯)的不同:

1)我們更貼近社會,與企業、媒體直接聯繫,接觸社會資源

2)全方面的鍛鍊,不僅僅是輸出,而有收入,培養全方位的、適應性的人才

3)反對“有熱情我們就歡迎”和“好奇、感興趣、想玩玩”,只容納渴望提升自我,並對自身能力有信心的人

4)沒有形勢政策分,沒有響亮頭銜,只有充實的人生歷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望橋樑公益團隊
  • 成立日期:2013年
團隊簡介,口號,成員,項目,項目詳解,“1+1+1”項目,營養校企項目,支教項目,公益競賽,青基會社企評審會,中航國際答辯,特色活動,優秀志願者評比,希望橋樑團隊成員反饋及自我檢思,光榮史,光輝公益路,勵志成就牆,

團隊簡介

口號

給予希望,共建橋樑

成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志願者,其它13所高校的62名書信志願者

項目

“1+1+1”項目,營養校企項目,支教項目

項目詳解

“1+1+1”項目

一、 項目簡介:
“希望橋樑 1+1+1”活動旨在建立貧困地區兒童同城市優秀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樑,並通 過此橋樑將北京地區的優勢資源,長期、穩定地輸送給貧困地區,從而對貧困地區孩子進行有效的、個性化的幫扶,重點突出對貧困地區孩子視野的拓展。兩邊的“1”分別代表“貧困地區孩子”和“以大學生為主的北京優秀學生及有志於公益事業的企業、組織”,而希望橋樑團隊是中間的“1”,通過兩地調研、問題分析的方式,根據雙方具體需求,團隊為兩邊提供相關的聯繫渠道、資源信息,幫助兩邊的“1”搭建起溝通的橋樑。在活動中,我們將為每一名接受幫助的孩子找到一名合適的的北京高校“大朋友”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幫助。在“橋樑” 建立後,團隊注重維護並穩固這種聯繫,以使兩邊的“1”能進行長期有效的溝通。此外,將有兩個孩子獲得來北京拓展視野的機會。
活動過程中,我們會根據上期活動發現的問題提出一些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同時我們將 會更大的發揮兩個來北京的孩子的作用,讓他們把他們的發現、心得體會以及更多的關於城 市的信息帶到當地的孩子身邊,真正做到最大程度上發揮活動的影響力,讓我們的行動能為更多的孩子拓寬眼界。
二、 項目回顧:
在2013年“希望橋樑 1+1+1”活動中,我們成功地對山西省長治市沁縣進行了針對性的幫扶,成功地幫助 18 名當地優秀貧困生找到了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的優秀大學生志願者。其中有兩名孩子獲得了來北京拓展視野的機會,和相應的志願者家庭進行了全方位的溝通和交流,立體地了解了大學生活和城市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期活動受到了北航校團委、學生處、中航國際、新東方等機構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並得到了新華網中文版、法文版、新民網、中國江蘇網等知名媒體的持續關注。
在2014年“希望橋樑1+1+1”活動中,在前一期活動的基礎上,我們團隊成功幫助了來自四川省綿陽市的35名當地優秀貧困生,這期活動受到了更多企業機構的大力支持,並且得到了更多知名媒體的持續關注。這兩期的活動持續至今,孩子們在與志願者的交流過程之中學到了很多學習技巧,也通過與大朋友們的貼心溝通解決了許多成長中的煩惱,最重要的是,他們感受到了外界對於他們的關心和幫助,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生活的動力。志願者通過活動對貧困地區、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有了更具體的了解,在為孩子們排憂解難的同時,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現在生活的不易,從而更加努力地投身到了現在的學習生活中。而作為中間橋樑的我們,活動開始至今,我們在見證孩子和志願者點滴成長的同時也不斷完善活動,提高自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溝通意識。
在2015年“希望橋樑1+1+1“活動中,我們將目光放在了黑龍江省國家級貧困縣龍江縣濟沁河鄉的濟沁河中心學校。早在2014年10月,希望橋樑團隊就就開始了本次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聯繫當地學校、合作企業、宣傳媒體,歷經兩次基金會的專業培訓,三次志願者招募宣講會、兩次線上招募和兩次志願者面試,最終我們為孩子們從來自14所985、211高校的153份簡歷中精挑細選了62名大學生志願者。在做好充足的準備之後,在中航國際和青基會等企業組織的支持指導下,2015年7月18日,我們終於踏上了黑龍江省龍江縣濟沁河鄉的熱土,在濟沁河中心學校見到了可愛的孩子們。根據早已制定好的活動策劃,我們在一開始為孩子精心設計了破冰活動,迅速拉近了我們與小孩的距離,為之後的漢字聽寫大會、演講培新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做了鋪墊。而活動目的也不僅僅是讓孩子收穫一些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孩子,為志願者提供有關孩子最真實的信息。大大提高了今後志願者配對的有效性,為橋樑的長期穩定打下了基礎。其中,我們大膽的突破了以往固有的支教模式,鑒於貧困地區的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方面或許有所不足,我們採用了演講培訓的形式。我們陪伴著孩子們學習演講技巧、準備演講稿和排練演講,短短兩天的時間,孩子們就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在家長和老師面前自信地進行了演講展示。然而,這些還不足以使我們了解每一個孩子,利用晚上等時間,我們去往每一個孩子的家裡進行家訪,並發放調查問卷,儘可能的蒐集到關於孩子的一切信息。在當地活動結束之後,通過自願申請和面試選拔,我們最終選擇了兩位孩子與我們一起回到了北京,開啟“北京之旅”活動部分,吸取往年經驗,我們將活動的重點放在了能夠真正擴展孩子視野,活動包括邀請北航的博士學長為孩子講解航空航天博物館,北航的老師與孩子進行人生規劃交流,新東方免費課程培訓,以及一系列北京文化參觀之旅……整個活動得到了中國公益線上、新華網、搜狐網、龍江縣電視台、央廣網、公益中國等媒體的報導與宣傳。並獲得了中航國際暑假社會實踐一等獎,通過“強國杯”和中航國際十校微公益的初賽,並進行了緊張的決賽角逐階段。
三、 項目創新
1. 橋樑式完成夢想
2. 搭起孩子之間的橋樑
3. 改變篩選方式
4. 北京活動自主化
5. 完善“橋樑”構建模式
6. 提高企業參與度
四、項目活動:
1.與“美新路公益基金會”聯繫,成功在其指導下,根據其多年從事的“大朋友”項目,對自身項目進行了最佳化;
2.與新東方教育集團聯繫,為當地學校爭取到了部分英語教學資料,且為來北京的孩子獲得了免費外教培訓課程名額;
3.與“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聯繫,為當地學校聯繫到了免費圖書捐贈;
4.與新華網、新浪公益等網路及紙質媒體達成協定,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及結束後對活動進行報導,讓更多人關注該地區;整個活動進行過程中,總計有19家媒體對我們的活動進行了報導。
5.與申通快遞達成協定,申通將免費為團隊提供所有物資的打包、郵寄服務。
6.與三星集團、中航國際等知名企業合作,邀請他們的員工參與到活動中來,其中三星集團為我們派出了7名韓國員工參與活動。
7.與優秀高校同類型社團合作,如對外經貿大學統計學院青年志願者團等,與他們進行交流互相學習,吸取他們活動中的精華之處,對我們的活動進行適當的改進。並且通過他們的宣傳渠道幫助我們找到更優秀的志願者。
8.尋找合適的學校,作為我們本期活動的活動地點。並已經與學校、教育局等各方面進行了適當的溝通,保證活動如期、順利地進行。
9.對來北京的孩子們的北京之旅的內容進行最佳化提升,尋找一些與孩子們有相同身世背景的優秀人才,讓他們與孩子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使孩子們產生更強烈的共鳴。
10.申請志願北京的志願團體,以志願團體的名義申請志願服務項目,給志願者錄入工時,讓志願者的志願服務流程更加正規,並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我們活動中來。
11.進行多方面的合作和宣傳。團隊將與北航附中合作,對1+1+1活動進行宣講,從該校學生家庭中選出熱心公益且條件合適的作為志願家庭參加我們活動在北京的部分。並且團隊會通過線上、線下的宣傳,尋找在北京活動期間願意與孩子們進行交流互動的合適人選,與他們初步確定交流的形式。最後,我們會與其他學校志願者部門合作等多個渠道招募志願者,預期接受超過 100 名志願者報名,最終篩選出40名志願者。
12.完善並充實寒假回訪的活動內容,考慮帶領有意願的志願者跟隨團隊前往活動地點,對當地的孩子們進行回訪,調查活動的實施效果,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使我們的活動更加充實有意義。
13.走訪選出的40 名孩子,全面了解他們的生活,選擇其中 2個特別優秀的孩子,後期獲得來北京拓展視野的機會。同時,為所有的孩子選擇合適的志願者進行 1 對 1 配對(2名來京孩子與志願家庭配對),在團隊指導下幫助其進行第一次聯繫。
14.進行活動的後期反思,為下一期活動做準備。同時進行活動推廣,引起更多人關注,爭取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
15.維護並穩固搭起的 40 座“希望橋樑”,定期與孩子和志願者進行聯繫,督促志願者積極地孩子進行引導、幫助,解決雙方之間產生的問題。
五、項目目標:
1.開拓每一個參加活動的孩子的視野,為他們帶去外面世界的陽光,讓他們認識到除了身邊熟悉的一切,在遠方還有完全不同的生活在等待著他們;
2.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和外面的世界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通過努力,他們也能夠改變現狀,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他們帶去學習和生活的動力;
3.“為每一個孩子的夢想塗上色彩”,另一種形式地拓展其視野,將他們停留於紙上的、空泛的夢想具體化、實際化,讓他們觸碰到自己的夢想,讓他們知道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不懈奮鬥;
4.為他們每一個人帶去一個“大朋友”,讓他們感受到來自遠方的關懷和愛,同時通過這種“希望橋樑”志願者有意識地、科學化地去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同時志願者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去拓展其視野,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促進因素;
5.志願者在書信交流的基礎上,開展如電話、明信片以及後期邀請孩子去家裡做客等活動,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們的各種興趣愛好,同時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達到提升其綜合能力的目的;
6.為當地學校的圖書館帶去部分書籍,並且為他們提供科學化的管理圖書館的方式方法(團隊成員提前學習),爭取讓圖書館真正運作起來,成為當地孩子了解外面生活的窗戶;
7.了解孩子們對於學校的看法,包括滿意和不滿意的方面,同時將這個結果整理直接反饋給學校領導,和其共同商討解決方案,保證孩子們的合理意見能夠直接被接納;
8.與學校達成協定,針對學校、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二年定向派出經過專業化培訓的支教隊 伍(14 年,團隊已經組建了專業化支教隊伍,經過培訓,該隊伍將赴上一期活動地點解決問題);
9.對於參與活動的大學生、企業及員工,增強他們的公益意識,引起他們對貧困地區的關注, 通過他們的實際行動去帶動他們周圍的人共同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
10.讓所有參加到活動中的志願者、團隊成員切身體會貧困,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來之不易, 從而更加努力地生活、工作。
六、團隊發展目標:
針對團隊整體帶來以下改變:
1.繼續最佳化項目模式,解決上一期活動中存在的統籌安排、前期聯繫、財務、後期“橋樑” 維護等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使活動更加完善、合理,從而更加高效地幫助貧困地區孩子;
2.通過活動的推廣,讓更多人關心貧困地區,關心當地的貧困孩子,關心他們的學校,增加 活動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我們從而共同幫助貧困地區孩子;
3.擴大活動規模,為當地學校聯繫到更多的熱心公益的企業、媒體,從而也在學校和企業、 媒體等社會資源間架起“希望橋樑”;
4.增強團隊成員間的協作能力,增強團隊的凝聚力,使團隊更加團結向上,從而今後更高效 地開展活動。
針對團隊成員,帶來以下改變:
1.讓每一個團隊成員對貧困地區的教育現狀有更加具體、深入的了解;
2.提升團隊成員統籌規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能力,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
3.激發團隊成員的社會責任感,使團隊成員更加關心社會;
4.讓團隊成員感受到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使團隊成員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 生活;
5.通過大量的外部聯繫,提升團隊成員特別是外聯成員的交流和溝通能力;
6.提升團隊成員的調查能力,觀察能力,培養團隊成員留心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
7.培養團隊成員的反思和總結的習慣,做到“做前思考,做時慎重,做後總結”的準則,每一次活動都要積累一定的經驗和教訓。
七、項目意義:
對貧困地區的意義:
1.通過建立長期、穩定的分享、交流渠道,尋找一種可行的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方案;
2.通過調查為當地教育發展提供有可操作性的建議;
3.幫助貧困地區學生更好地了解未來,制定人生規劃,擴寬視野;
4.幫助貧困地區學生提升自信心與綜合能力,增強他們學習生活的動力;
5.為當地貧困地區孩子找到“大朋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大朋友與孩子共同成長,有利於 讓貧困孩子認識外界,努力學習,也有利於志願者個人的成長。
對北京地區的意義:
1.幫助大學生志願者及志願家庭了解貧困地區,體會幫助他人快樂;
2.通過與貧困地區對比,讓參與者體會到現在生活的幸福和來之不易,使其更加珍惜現在的 生活;
3.豐富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讓其更多地投身到公益事業中去。
對公益事業及社會的意義:
1.開創一種全新的“1+1+1”的公益模式,為同類社會活動提供模板,呼籲更多的人加入社 會服務團隊;
2.讓更多的人了解貧困地區教育,關心貧困地區教育,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讓更多的企業、社會團體、學校、媒體投身到公益事業中去,在發達地區優質資源和貧困 地區之間架起“希望橋樑”。
八、項目宣傳計畫:
【線上宣傳】
1.團隊已經建立了人人公共主頁,且擁有 280 名關注者,團隊將會將關注者增加至超過 500 名,並且在平台上實時更新活動動態,對活動進行直播。同時,我們將在平台上進行志願者招募、公益知識宣傳等多項活動。目標人群為各高校大學生。
2.開通微信公共賬號,與人人平台同步對活動進行直播,在活動開始時,關注量超過 300。主要用於志願者的信息溝通,目標人群為以志願者為中心的一系列人群。
3.聯繫首都各高校公益社團,與其展開合作,互相宣傳,互相共享資源(已經和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交學校同類社團展開合作)。
4.運營團隊微博,對活動進行播報。通過和相關媒體、基金會、企業的互動,增加活動的影響力,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用於活動。目標人群主要為具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的已就 業人群。
5.拍攝並製作一部紀錄片,主要記錄活動過程、孩子們的生活及每位孩子的一句話夢想,並加入對校長老師的採訪實錄。我們會在後期將其放在網路上宣傳,增強人們對貧困地區認識,擴大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吸引更多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加入我們。
【線下宣傳】
團隊已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進行了兩次宣講活動,招募到了一批志願者。後期,我們將會通過海報、外場的形式對活動進行宣傳,如有需要可以通過外場進行志願者招募。
【媒體宣傳】
團隊將聯繫至少3家線上媒體和至少2家紙質傳統媒體,對活動進行報導。並選擇其中一家媒體,對活動進行實時跟蹤報導,以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活動。目前,已經有新華網公益頻道,新華網法語版,新浪公益三家媒體確認對活動進行報導。同時,團隊正在儘可能聯繫更多的媒體。
九、1+1+1橋樑維繫:
為了保證書信志願者和其所對應的孩子之間的密切聯繫,希望橋樑團隊每人都分配有橋樑維繫任務,負責幾位書信志願者。希望橋樑團隊成員主要就是與志願者取得聯繫,甚至可以互相添加微信或QQ聯繫,對方有什麼交流的問題時及時地記錄。同時每月詢問一下志願者與小孩的交流情況,並邀請志願者寫一寫感想。
十、寒假回訪:
我們將回到本期“1+1+1”活動進行的地方,通過與參加活動的孩子及其家長以及學校老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從而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並獲得他們對活動的反饋。最後在此基礎上團隊將對活動主題、形式和內容進行適當地調整,以最佳化橋樑維護的模式並在下一期“1+1+1”項目中更好地搭建“橋樑”。

營養校企項目

一、項目簡介:
營養互換“校-企-工”項目是一個社會企業模式的公益項目。在活動中,十名大學生志願者將在企業所在地為從家鄉來到父母身邊的外地員工的子女開展為期20天的系列特色課程及特色活動,為企業員工分擔照顧子女的壓力,為企業塑造關愛員工的形象。
該項目以營養互換為出發點,旨在建立以貧困生為主的優秀大學生志願者群體、有大量外來工的企業以及企業中的外來工及其子女之間的三方營養互換,通過這種模式使三方各取所需:
大學生志願者在暑期前往企業所在地開展活動,通過別具匠心的課程設定以及課程成果反饋機制為他們提供學習上的幫助以及思維上的提高;通過這種方式讓外來務工人員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關愛,提升員工認可度和歸屬感;企業能夠在社會上樹立關愛員工的企業形象與孕育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企業為大學生提供資金、場地等供其舉辦活動,並提供機會讓大學生與企業雙向深入了解,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種渠道。通過三方的營養互換,活動將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
二、項目回顧:
2014年暑期,一支由十名北航大學生志願者組成的實踐隊赴廣東省佛山市,為當地企業的外地員工子女免費提供暑期補習課程。在這次活動中,實踐隊完成了一次同時為企業、職工及子女、大學生三方謀利的活動。我們從這個活動中看到了一種全新的公益理念:多方營養互換。所謂營養互換,是指企業、職工(及其子女)、大學生志願者三方之間相互提供自己的資源或能力,滿足其他方的需求,從而達到互利共贏的模式。
在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志願者在白天照顧外地職工的子女,為他們開設課程,向他們提供自己的知識,為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企業向大學生提供生活補助,幫助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志願者減輕學費壓力;企業的外地職工享受了企業的福利,能夠在暑期將子女接到身邊,並且有人照顧,這將提高他們對所在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工作的積極性。
情親紐帶項目在這個模式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將企業、員工、大學生之間的互利互惠從單向改進為雙向。大學生不僅為外地職工子女開設課程,還要組織他們與父母進行活動,增強他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給予了孩子們知識,增進了其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交流,還能了解到我國留守兒童成長中的心理狀況,從而進一步認識社會。企業將外地職工的子女接到職工身邊,滿足了他們與親人一同生活的心愿,提高了他們的福利水平,同時也能夠獲得員工的信任,從而加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提高生產效率。大學生進駐企業,不僅能夠獲得企業的資助,還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與企業進行深入的雙向了解,從而發掘潛在的就業機會,企業亦可以利用大學生提供的服務加強對外宣傳,提升企業形象。
三、項目目標:
1. 成功地完成所策劃的活動。組織大學生志願者走進企業,陪伴、照看企業的外地職工子女,並教給他們知識,幫助他們開拓眼界。
2. 在為期3周的活動中,開設以“親情交流”為主題的課程,並鼓勵留守兒童在課後與父母共同完成作業,培養留守兒童的溝通能力,促進其與父母間的感情交流。每周組織1至2次趣味親子活動和特色活動,讓父母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以及他們的獨特之處。
3. 與企業共同設定評價表格,量化的評估參與活動的職工在活動期間以及活動之後是否表現出了更高的工作積極性以及是否對企業產生了更強烈的信任感。
4. 在活動過程中做好宣傳工作,吸引當地媒體以及當地企業全程關注我們的活動,通過邀請企業與媒體旁聽志願者們開設的課程,幫助他們加深對我們的了解,使團隊得到更多企業的信任。
5. 團隊負責人在活動接近尾聲時,通過與志願者以及企業相關負責人溝通,了解企業是否有意向招收團隊中的志願者為員工、團隊中的志願者是否有意向在畢業後到該企業來參加工作。通過對雙方意向的了解,為大學生志願者尋找就業機會,幫助企業物色職工。
6. 通過每周5天,每天8小時的拓展課程,向孩子們傳授少量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四、團隊發展目標:
1. 團隊創始階段,隊內只有五位同學,因而項目的策劃和前期準備工作受到了人手的限制。我們希望能夠在一年之內,通過校內宣講,主動邀請同學等方式,招募一些有能力且有意願參與到團隊的建設以及項目的策劃與組織當中。
2. 團隊嘗試建立一種立足於“企業與職工”“父母與子女”“大學生與企業”這三層關係的新型公益模式。為了提高項目競爭力,我們希望能夠在實施項目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企業中外地員工與其子女之間的相處狀況,進一步了解外地職工對於工作期間的家庭團聚的心理期待狀況,以及企業是否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來滿足外地員工與其子女團聚的需求。
3. 團隊進行的策劃具有社會企業化的性質,團隊的目的是能夠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在企業的資助下進行公益活動,並將企業提供的資金用於團隊的進一步擴大以及項目的進一步最佳化,實現公益活動的自給自足,與企業達到雙贏。
4. 團隊將要提高項目內容的競爭力,從而更好地實現社會企業模式的公益活動。團隊將首先致力於提升策劃的水平。在第一次完成項目之後,將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在本次服務的過程中收穫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項目的活動內容,以提高團隊的競爭力。
5. 團隊為了能夠實現企業、員工以及大學生之間的三方營養互換,將分別起建立完善的志願者招募機制、企業聯絡機制、企業職工回訪機制。在團隊本身和參與項目的志願者(尤其是貧困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樑,為更多的貧困生提供獲得資金補助的機會;在團隊和企業之間建立一條通路,拓寬團隊提供服務的範圍;在團隊和外地職工之間建立交流的渠道,深入了解外地員工的心理需求。
五、項目意義:
1. 進一步推廣大學生與企業合作的公益模式,為企業投資公益開拓新的渠道,使企業完全掌握公益活動過程中資金的去向,並實現面向企業自身的公益行為,實現企業、員工、大學生三方的營養互換。
2. 通過在課堂上的引導和親子活動,增強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孩子和家長更強烈的感受到親情的存在,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熱情以及對企業行為的認同感,實現企業的關懷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之間的雙向提升。
3. 通過定期授課以及組織相關活動,讓參與活動的員工子女學習到多元化的知識,使為期二十餘天的活動成為大學生向職工子女傳授知識的平台,實現大學生的知識以及企業員工及子女的社會經驗的互換。
4. 企業為參與活動的大學生志願者(貧困生)提供資金, 幫助其緩解學費
團隊的創始人分散到新建立的同類項目團隊中領導新團隊的建設,並組織開展同類項目。團隊本身留下一名負責人,負責團隊的重組,並開展新一輪的服務項目。在此期間,各團隊致力於憑藉優秀的表現打造出團隊的品牌。
六、項目計畫:
  1. 招募志願者
  2. 志願者培訓及分工
  3. 物資採購及生活保障
  4. 項目開展
  5. 整理總結反思
七、項目宣傳:
7.1 宣傳方面
7.1.1 學校層面
在項目完成之後,參加學校開展的假期實踐答辯,通過實踐隊答辯這個平台進行一次小眾的項目宣傳行為。在參加答辯之後,嘗試聯繫對我們的項目表示支持或者認可的老師尋求進一步的幫助;在得到老師的指導和支持的條件下,在校內註冊社團,開展宣講活動,從而最終達到在全校範圍內宣傳本項目的目的。
7.1.2 企業層面
本項目的成功的先決條件,是聯繫到願意與團隊展開合作的企業,並與他們簽訂合作協定。在簽訂合作協定過程中,團隊將與企業一同制定企業層面的宣傳計畫。在企業層面的宣傳中,團隊將會側重於呈現出企業與我們進行合作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這一優勢,並爭取將我們與企業的合作項目展現在企業對外的宣傳材料之中,從而使團隊的項目和團隊本身出現在其他企業的視線之中。
7.1.3 社會層面
團隊計畫通過網路媒體、紙質媒體以及電視媒體進行社會層面的宣傳:
網路媒體:
1. 團隊成員在完成了此次項目之後,在自己使用的社交網站上(微信、微博、人人網等)上傳照片並寫下自己的活動感悟與收穫。通過這樣的展示使身邊的同齡人了解到我們所做的項目,已達到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同學來合作,提升團隊實力的目的。
2. 向入口網站的教育或者公益板塊投稿,記敘團隊的項目,爭取能夠刊登在入口網站上,藉助入口網站的點擊量來宣傳我們的團隊和項目。
3. 就以團隊此次實施的項目為主題,製作相關的宣傳片,表現出項目的意義以及項目的成果,將該宣傳片上傳至優酷等視頻網站,並進行轉發,使更多的網友看到我們的行動。
紙質媒體:
無論是團隊的所在地(北京)還是實踐地,都會有很多報社,其中不乏一些針對青年活動開辦的報紙。團隊在實踐過程中以及實踐結束後,分別根據項目進行的是否成功以及項目是否能產生新聞效應,撰寫新聞稿並選定合適的報社向其投稿,爭取發表。團隊還將嘗試通過自身的社會關係嘗試聯繫報社的記者來進行採訪。
新聞媒體: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團隊將會嘗試聯繫地方電視台,邀請記者來進行報導或採訪,力爭出現在當地的新聞節目之中。
7.2素材方面
7.2.1素材的收集
相片: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將會選定隊員專門負責照相。在實施項目,照看孩子們的同時,讓選定的隊員負責進行拍照,保留用於宣傳的相片資料。相片的主要內容應為:職工子女和志願者進行互動或者集體活動;職工子女和家長進行親子活動;志願者與職工及職工子女合影;志願者與企業接待人員合影等。在團隊出發之前,我們將組織志願者進行照相技巧的簡單培訓。
視頻:
與照片的採集工作類似,我們將安排一名團隊成員負責進行視頻的錄製,錄製的內容與上述內容相仿除此之外,將會錄製志願者對職工及職工子女、志願者對企業人員的採訪,錄製志願者每日工作的細節,以及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志願者們的活動。為了保證視頻資料的質量,我們會根據團隊的經費狀況選購儘可能高質量的攝像錄音設備。
文字材料:
與此同時,隊內成員都將注意收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得到的口頭評價及反饋。我們會要求隊內成員每天記錄活動日誌,以記錄每天的生活,並將其用於返回後的宣傳工作。返回後,會要求團隊成員以及志願者們上交一份活動感想或活動總結,作為文字資料保存下來,也用作改進項目的依據。
7.2.2宣傳材料的製作
紀錄片的製作:
將團隊成員在活動過程中採集的影響資料集合到一起,聯繫擅長進行編導以及視頻製作的同學製作介紹團隊及項目的紀錄片。
文字報告的撰寫:
團隊將指定專人負責文字工作,根據活動經歷以及收集到的文字材料作文記敘團隊活動,宣傳我們的項目。

支教項目

一、 項目簡介
支教團隊項目為“希望橋樑”活動的一部分,與“希望橋樑1+1+1”共同組成了“希望橋樑”這一集調研走訪與支教於一體的公益性社會實踐活動。
針對以前1+1+1項目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在“希望橋樑”活動中增加了“科學化支教”活動。旨在為全國高校及社會公益組織提供一種科學化的支教模式,解決當今支教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更有效、更科學地幫助貧困地區教育的發展。項目共分為前期團隊招募及培訓,中期支教和後期分析總結三個階段。
二、 團隊的聲音
第一期:
本次支教活動從7月13日開始至8月1日結束,為期三個星期,活動中雖然一直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麻煩,但總體來講,這次活動進展的充實而順利。以下分幾個方面來分別總結反思這次的支教活動。
從準備工作的實施效果來看,前期隊員準備了教案、後勤預案、安全預案等一系列方案,在支教開始後教案、安全預案實施起來比較順利,未做大的改動,特別是安全預案在支教活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課程表、後勤預案則在支教開始後暴露出了很大問題,而後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了很大的改動,課程表增加了課程數量,並在原有基礎上每天增設了活動課;後勤預案則由於不用做飯而省去了買菜與做飯兩項的人員安排;同時特別根據實際情況增排了執勤表,細化每天早晨、中午值班人選與每日關於團隊日誌書寫的人員分配,而這都是在支教活動開始前沒有注意到的。這就充分說明了,想的東西再多也會在實際操作時遇到問題,但是準備越充分,遇到的問題就越少。
從隊員對當地生活適應情況來看,隊員經過不到一星期的鍛鍊後,都已適應了在當地支教生活的節奏,並在第二星期保持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而可能是支教周期略長的緣故,在第三星期隊員普遍不如前兩星期有耐心,想家情緒籠罩著部分隊員,但隊員們仍然靠意志力堅持完成每日工作,而每晚辦公隊員集中在一起容易分散注意力,導致隊員們普遍效率不高,每晚需要到很晚才能完成任務,長期以來作息時間不穩定,精力畢竟有限,這也對隊員情緒波動等造成了一定影響。不過在一起的時間裡,大家過的總是很開心很歡樂,每天緊張的任務過後放鬆一下,還是可以調節下勞累的氣氛的。
從課程安排以及學生對課程反應情況來看,課程種類多,數量大,共有14種課程,每周共有35節課,多種多樣的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而學生評價較高的課程主要有音樂、英語、美術等,主要原因在於在這類課程上學生的思維更發散,想像力得到極大開發,學生也比在其他課程上表現的更為積極主動。而也有部分課程存在知識抽象、枯燥無味、學生在課堂上屢次違紀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在支教初期便得到了妥善處理,措施如:各班配有班主任,細化不同年級學生的分班,制定了各班班規等。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通過嚴明的紀律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與孩子們一同制定懲罰措施並嚴格按照措施執行,但嚴格來說紀律只是支教團隊整體得以運作的保障,而非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方法,仍存在少數問題在經過幾次嘗試後收效甚微。另外,由於缺乏經驗,在初期課程設計上還欠考慮,導致一些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或在設計時低估了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還好發現較為及時,並對教學任務做出了及時的調整。
從時間安排上來看,每天上午8:30-12:00,下午3:00-5:10,中午放學與下午上課之間有大量時間空餘,由於存在一部分學生住所離學校較遠,因此中午飯只能在學校附近的小餐館解決,所以中午吃過飯後就會回到學校在校內玩耍嬉戲,支教第二天便發生了學生中午打架以及搞性質惡劣的惡作劇的現象,有鑒於此,我們在中午抽出兩個教室,一個用來放電影,另一個則用來給不想看電影的學生休息,每個教室都有專人看管,以保障學生安全。但同時,這也帶來了另外的問題,就是有些學生因為沒有午休而在下午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所以在後期課程安排時,下午,尤其是第一節,多安排藝體類的課程,少去安排腦力勞動多的課程。
從支教隊員的工作、生活情況來看,支教期間隊員的整體精神狀態良好,雖然存在個別隊員支教期間情緒小幅波動現象,但溝通交流後便得到了緩解。支教初期適應期為一星期,第一星期隊員均感覺有些吃力,面對眾多問題手足無措,但第一星期暴露出的問題很快便得到了妥善解決,因此第一星期為支教後期工作展開打下了堅實基礎,穩定了第二、第三星期支教的工作。中期首先隊員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任務,保障支教活動的穩步進行,並在工作完成的基礎上進行了體育鍛鍊、團隊遊戲互動、周末出遊等活動,全隊達到最佳狀態。支教後期各科均進入結課階段,團隊內部出現了小騷動、小浮躁的現象,但仍以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作為底線,並在最後順利舉辦了與學生的“聯歡告別會”,結束了全部的支教活動。
從與校方和三星集團員工的交流方面來看,本次活動的順利完成與聞溪國小校方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學校專門派老師全程協助支教活動,並盡力滿足我們教學所需條件,為我們解決了許多生活上的問題,幫助我們儘快適應當地生活。本次活動總共有11名三星員工到訪,其中6名韓國員工,5名中國員工。韓國員工分別在第二、第三星期各有3名到達支教地點,而中方的5名員工全部於第三星期到達支教地點。三星員工均積極參與支教活動,並參與了英語課、音樂課及活動課等課程的教學活動,為孩子們送去了學習用品,也為孩子們帶來了歡樂。而在生活上,三星員工盡力不干擾到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並為我們購買了許多生活用品與零食,為我們繁重的支教活動補充著能量。隊員們也與三星員工保持著良好的來往,除了在網上經常聯繫之外,還有部分員工在支教結束後去隊員家庭所在地旅遊,一起進行歡樂的玩耍。
總之,從以上各個方面來看,本次的支教活動遇到了重重困難,但絕大多數得到了良好的解決,所以活動進展較為順利,並未今後類似活動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
龍頭開始排隊洗漱,洗漱、早餐過後,隊員們對校園環境進行了簡單參觀。
八點半,是我們與聞溪國小的校長、教導主任等教師的第一次會議,親切而熱情的校長讓我們感受了家人的溫暖,更增加了我們對此次支教活動的信心。
會議過後,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國小的教學教室和科學實驗室、音樂教室、圖書室、閱讀室。由於是災後重建的國小,所以聞溪國小的硬體設施較為完善,但由於地區比較偏遠,並且大多數在職教師年紀較大,使得大多數新式教學設備和教育器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看似高端的特色教室成為了擺設。不過,完善的基礎設施使我們不僅節省了團隊經費,更擴大了我們的教育範圍。我們討論後決定,我們不僅會在支教期間對設施器材進行充分利用,我們更會整理出一份實際的使用說明來供學校老師參考使用。
經過短暫的午休,隊員們乘公交來到十餘公里外的普安鎮,開始了新奇的採購之旅。為了提高效率,隊員們分成了兩隊,分頭對生活用品和教學物資進行採購,實實在在的在普安鎮進行了一次“爸爸去哪兒”一樣的物資尋找任務。兩個小時的搜尋採購,不僅使我們準備好了本周所用的教學用具,同時也使我們擁有了枕頭和一些鋪蓋的被單。
晚上,隊員們進行了教室布置、備課準備和例行的教學研討會,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明天就是開學第一天了,一切都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是,我們相信,經過3個月的準備和一周的課程試講,我們中的每一位都已經準備好了,向明天,出發!
三、支教日記節選
經過了長達4個月的漫長準備,今天,我們的支教活動就正式開始了。
像往常一樣,支教隊員們在六點半剛過,陽光剛剛普照的時候紛紛脫離夢鄉,穿戴整齊後期待著吃一頓豐盛的早餐。計畫之外的意外就在此時發生了——門口已經聚集了許多來上課的孩子與家長們。於是我們便忍著飢餓在門口讓孩子與家長們簽到,和家長們交代各項事宜。三個夥伴將大家的早餐從餐館“千里迢迢”地帶了回來,不過大家都忙得沒什麼時間吃。來的孩子們比想像中略多一些,而且都活潑熱情的樣子,讓大家都很是開心。正當迎接的工作進入尾聲之時,三樓的教室中飄來了陣陣歌聲,循聲而至,發現是孩子們都洋溢著燦爛笑容跟隨著音樂老師的節拍唱著“澎湖灣”,歌聲嘹亮而悠揚,滿載開懷與期待。
第一天的課程從支教隊員們的自我介紹開始,大家用了好多有意思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名字,比如造詞、引用諺語、畫圖等等,孩子們也都很細心地將這些信息記在了自己的小本子上。介紹課結束後,支教工作按照預先準備的樣子順利展開,按照年級被分成兩個班的孩子們跟隨著自己的班主任到了上課教室,在圍成一圈的課桌中挑選了自己喜歡的位置。老師們也將自己精心準備的課程搬上了講台,帶領孩子們一同了解他們未曾探索過的世界。為了確保課程的順利進行和及時發現並改進問題,沒有講課和拍照任務的支教隊員們也坐在了教室後方,像學生們一樣認真聽課。在上午的課程結束後,許多同學回家吃飯並午休,而我們也為不能回家午休的孩子們開放了閱覽室,給他們自由閱讀的空間,讓他們也能享受這份午後的閒暇。下午除了常規課程之外,我們還為孩子們開設了素質拓展課,帶領他們做些有趣的小遊戲,讓我們能與他們更加熟稔,更好地融入到他們之間。快放學的時分,在燦爛卻並不熾熱的夕陽的照耀下,在大門外等待接孩子回家的家長們的注視中,8個支教隊員與40多名孩子在操場上愉快的遊戲,將歡聲笑語灑在了這段醉人的傍晚時光中,灑在了這片淳樸的土地上。
這支教活動正式開始的第一天總的來說還是很順利的,儘管高年級的孩子們會比低年級的同學多些羞澀與沉默,但每個人也會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回答老師的問題,用眼神或者微笑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當然,我們也在這一天的實踐中發現了一些計畫中的問題,例如聽課課表的不完善,部分課程的難度與孩子們平日的學習不相符,有些課程太過活躍而難以維持課堂紀律等等。儘管大家都被小孩子們的吵鬧聲震得恨不得堵住雙耳,儘管一天過後大家都希望累得癱倒在床上大睡一覺,我們都享受著這一天的辛勞,因為我們同這些孩子們一樣,都在不斷完善,不斷成長。經過共同的討論,我們針對已經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可行的改進方案,不斷改進我們的支教工作,也相信經過這二十幾天的支教,我們一定會對生活有更深的體悟,會成為更加出色的自己。
四、 團隊調研報告(例)
山區孩子的未來
-------支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研
2014年7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希望橋樑暑期支教隊從北京出發,目的地是四川省廣元市普安鎮聞溪鄉聞溪國小。選擇這所學校的原因之一便是為了此次的調研活動的展開。四川省廣元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屬於重災區,地震給這個小鎮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原來的鄉鎮府,聞溪國小以及街道被河水淹沒,不得不搬遷至地勢更高的地方。現今的聞溪國小是一年前新建的,包括幼稚園和國小一至六年級。聞溪國小依山而建,面積約有1.5萬平方米;共有五座樓房,包括一座三層教學樓(包括圖書室、音樂室、美術室和體育器材室)、一座三層辦公樓(包括科技實驗室和遠程教育中心)、兩座三層的學生公寓、一座一層餐廳。得力於地震後國家政府和各界愛心人士的支持,聞溪國小的硬體設施可以算得上是在中國農村地區中水平較高的。
雖然擁有較完備的教學硬體設施,但是通過三周的支教,我們發現孩子們的受教育程度依然較低,特別是在語文、英語、閱讀等方面比較落後。通過不同科目的代課老師的總結,我們可以具體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並不是只存在與聞溪國小,在許多鄉村學校普遍存在,甚至更為嚴重。
語文
語文是國小教育的重中之重,這門科目包羅萬象,從基礎的拼音漢字,到閱讀、朗誦、寫作,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語文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1、基礎設施問題:
教室缺少多媒體設備,教學方法落後,只能憑藉單純空洞的講課來給學生灌輸知識。
2、學生問題:
1) 學生基礎較差,知識掌握不熟練,許多一年之內學過的東西仍存在遺忘現象;
2) 死記硬背現象十分嚴重,缺少對語文課文的理解;、
3) 上語文課明顯興趣不濃,對語文重視不夠;
3、學生優點:
1) 理解能力強,反應快;
2) 上課紀律性強;
3) 想像力豐富,發散思維強;
4、解決措施:
(一) 開設閱讀課,且時間宜設於早上第二節課,且針對低年級可為他們講故事,增加閱讀興趣;
(二) 增設古文化活動,如針對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的板報比賽、演講比賽、朗誦大賽或課外仿古活動(如“陸地龍舟”大賽、重陽登山活動等);
(三) 增設課本劇的排練,增進學生對課本理解;
(四) 上課多運用多媒體教學,擴大課堂容量;
數學
孩子們的探索及發散思維有很大的開發餘地。上課時可以發現一個現象,給孩子們出一個課外的數學題,孩子們會非常不願意去做,總會覺得自己沒有見過的題就不會做,但是,如果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找思路,當他們發現自己可以做出來時,就會變得非常積極。這就可以看出,孩子們有很高的思考探索能力,但是由於習慣了平常的考試,孩子們的發散思維能力較差,只會照這老師教的東西來做,心中只有兩種題:一種是學過的,另一種是不會的。所以,孩子們的探索能力及發散思維亟需開發。
孩子們對圖形的興趣比對數字的興趣更為濃厚。當給孩子們出算數題時,孩子們總會有一種牴觸心理,但是給孩子們出一道圖形題,比如說切西瓜、一筆畫等,孩子們的熱情就會變得非常高漲,即使並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孩子們也會非常踴躍地去嘗試。
英語
學校的英語教學基本按照教材進度進行,但學生們並不能完全掌握。英語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們的基礎太不紮實,在為期三周的支教英語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們都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例如在跟讀單詞或語句的時候他們都願意並能大聲跟著朗誦。但同學們對音標完全沒有概念,故也並不了解單詞的基本拼讀規則,例如哪個字母應該發什麼音之類。我們建議學校在以後的教學中在基礎知識上下更大的功夫,讓學生們理解英語的基礎規則,這樣能讓他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事半功倍。此外,學生們學習英語的形式太過單一,平時上課大多是老師在前面講學生在下面記,建議將今後的課堂變得更加多樣化,給同學們更多的發言的機會,讓大家都能得到鍛鍊。也可以通過英文歌、卡通片、童謠等趣味方式進行教學。
體育
學校的體育教學硬體設施十分完善,在體衛器材室中原本就有著籃球、桌球、排球等適合小學生的體育器材,這次來的三星人員還為他們帶來了很多足球和羽毛球拍等。學校體育器材的利用率也較高,平時學生們上體育課的方式便是自由選擇器材然後進行活動,但是他們缺乏比較系統的體育知識與器材使用方法的教學。例如高年級的同學並不熟悉準備活動的做法,而所有的同學們也基本只是自己雜亂的使用體育器材等。在這三周的體育課中,我們教授了籃球傳球的基本方法,練習了籃球運球跑,也教授了足球踢球的基本方法等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收效。建議在以後的體育課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交給他們正確的球類玩法與基本規則,帶領他們練習規範的動作。同時,每節課儘量帶領同學們做準備運動與放鬆運動,降低劇烈運動時發生受傷狀況的可能性。
音樂
此次我們所支教的學校是災後重建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出乎我們意料,學校里有專門的音樂室,裡面不僅有多媒體設備,還有十台左右的電子琴、有一台小鋼琴、兩把吉他、還有黑管等比較少見的樂器。這些設備在普通的農村國小是很難見到的。
但是,當我們問同學們他們的音樂課是不是都是在音樂室上時,他們都說很少在裡面上課。後來我們從學校領導那了解到,學校很少安排學生在音樂室上音樂課一方面是防止學生們破壞裡面的樂器,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學校的音樂老師並不會使用這些樂器。孩子們的音樂課內容大多數是學習唱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孩子們對一些流行歌曲感興趣,而對於一些民族歌曲則不是特別喜歡。他們普遍缺乏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
自然
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看到當初聞溪國小的情景,但通過聞溪國小重建前的遺址可以想像,科學實驗的儀器絕對是奢侈的想法。如今,我們在新建的聞溪小學生活了三周,進入科技室的次數早已數不清楚。通過對科技室的參觀,調查和對其中器材的使用我們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首先毫無疑問實驗器材所涉及的門類覆蓋面十分廣泛,無論是生物解剖模型、標本,還是量杯、酒精噴燈再到聽診器,風速計應有盡有,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各個學科;從數量上看每樣物品的配備基本與學生數成正比,基本可以保證人手一套;從配備思路上講,基本符合了國小自然科學教材的要求,配合課本的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定能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
然而,捐贈的這些儀器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捐贈的儀器雖然涉及門類廣,但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化學儀器中最基本的酒精燈、燒杯沒有,卻配備有酒精噴燈,就國小教學需要而言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再者,捐贈儀器得到質量存在部分問題,例如風的形成演示儀,其實驗器材的簡陋很難讓學生們觀測到相關現象,再如土電話裝置,無論是電話線還是話筒其材質和大小都難以滿足土電話的需求;第三,儀器的使用情況不佳,很多儀器甚至沒有開封,像顯微鏡,電源之類的自然科學必備儀器都沒有使用過的跡象,可見在學校真正進行自然科學教學的時候,實踐性並不強。
發展輔導
災後重建的學校為孩子們提供了美麗的校園環境,優良的教學設備,為他們的學習創設了基本的硬體設施,但卻缺乏對孩子進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這裡的孩子很淳樸,卻不知道感恩。他們把社會和學校做的一切當做理所當然。當“愛心”和“付出”變成了“本應如此”,那么奉獻的效果肯定會打折扣的。這裡的孩子,懂得微笑地面對老師,卻在轉眼丟掉老師送給他們的禮物;他們向老師要求買紙杯喝水,卻在喝完後將紙杯到處亂丟,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這也絕不是孩子的錯,而是教育的缺失。他們缺乏最基本的心理感恩教育,他們不明白什麼是珍惜。我們覺得這是這個學校最需要教會孩子們的。
感恩教育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首先老師要做好帶頭作用,珍惜生活中的一切東西;然後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時刻告訴他們什麼是珍惜;最後,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全面系統地教授他們心理知識。
國小階段是心智、價值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加強重視。
總結
教育對於每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打好基礎更為重要。國小教育是孩子們成長的重要環節,如果沒有良好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農村的孩子們便輸在了起跑線上。在這三周的支教中,我們感受到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株充滿希望的綠芽。
儘管有些學校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從未開封的教學儀器和落滿灰塵的教學設備。真正的問題在於師資力量。由於許多農村國小地處偏遠地區,年輕的老師不願意來這樣的地方工作,學校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如何讓更多的年輕教師甘願紮根於農村教育是改善農村教育水平面臨的首要問題。山區孩子的未來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奉獻!
五、 媒體報導
報導報導

公益競賽

青基會社企評審會

希望橋樑於2014年7月10日——7月12日在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安縣開展了希望工程激勵行動項目。為了開闊孩子們的視野,幫助每一個孩子制定具體個性化的可實施的目標,為孩子找到適合的書信交流志願者,為他們的學習生活排憂解難,同時也為各廣大在校大學生提供直接接觸公益的機會,為開展活動的學校聯繫到穩定的合作學校企業,希望橋樑實地開展了破冰活動,策劃撰寫,採購物品與製作,裝扮及相互評價,書信培訓等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動。隨後還選擇了一批孩子,開展了為期14天的“北京之行”活動,進一步為孩子們打開了視野。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委員會,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申通快遞,三星集團等機構企業的大力支持,並得到了新華網,人民網,搜狐,新民網等多家知名媒體的宣傳報導。

中航國際答辯

希望橋樑於2015年參與了中航國際十校聯合微公益大賽,並成功進入複賽,出色完成路演和答辯兩個環節。在答辯過程中,希望橋樑成員介紹了項目內容與特點,展示了以往的豐碩成果,談到了在路上的最佳化與創新,獲得了與會評審的一致認可,最終入圍全國總決賽。

特色活動

優秀志願者評比

希望橋樑優秀志願者評選意在鼓勵和表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希望橋樑所組織項目中志願成績突出的的青年志願者,同時鼓勵其他志願者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更好地參與本項目,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發揚“寄予希望,共建橋樑”的志願精神,推動希望橋樑志願服務事業的規範化制度化。
優秀志願者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志願者自願參與。希望橋樑會將參與者在微信平台公眾號上進行宣傳和投票,所有評比進度與結果將在微信平台上公示。
評比採用積分原則,對獲得優秀志願者稱號者頒發優秀志願者證書,,增加北京志願時常,並贈送贊助企業提供紀念品級貧困地區孩子親手製作的小禮物

希望橋樑團隊成員反饋及自我檢思

為早日實現希望橋樑項目的規範化制度化,成為一個時刻發展進步,富有創造性的組織,項目組成員定期進行反饋和自我檢思活動。
希望橋樑團隊成員將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以及對於希望橋樑項目發展規劃的想法以書面檔案的形式總結出來並對自己在工作中的優點和不足進行反思,隨後在團隊內進行共享交流,要求每位成員用心做好相應工作,並相互勉勵,共同完善自己和希望橋樑的整體風貌。
此項活動有利於提升團隊凝聚力,用敏銳的目光洞悉希望橋樑項目的發展機遇,以便於更好地為社會和大眾提供更純粹、更新穎、更規範化的志願服務活動。

光榮史

光輝公益路

2013年暑假,山西長治縣,支教一個月,為山區兒童搭建了與大學生志願者溝通的橋樑,為每一個孩子找到了一個大朋友。
2014年暑假,四川綿陽市安縣、平武縣,支教,搭建愛的橋樑。
2015年暑假, 1+1+1項目組奔赴黑龍江龍江縣以演講培訓為載體,搭建愛的橋樑;支教隊於濟沁河中學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科學支教活動,並為當地希望國小提供了近千冊的圖書和繪本;營養校企項目組奔赴福建省九牧王集團,為該廠的職工子女(多為留守兒童)進行了兩期共一個月的支教活動。

勵志成就牆

  1. 成功搭建了數百座大學生志願者與貧困山區兒童的溝通橋樑。
  2. 獲“北航—中航國際”杯社會實踐一等獎、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銅獎、首都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2015年度”希望工程激勵行動“資助……(獎項太多不再列舉)
3.幫助了4個國家級貧困縣:山西長治沁縣 四川綿陽平武縣 四川綿陽安縣 黑龍江齊齊哈爾龍江縣
4.與5家知名企業合作:新東方、三星、中航國際、九牧王、申通快遞
5.得到4個基金會指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益微青年、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北京美新額公益基金會
6.被19家知名媒體報導:人民網、騰訊網、新華網、央廣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