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視頻,電影評論,1947年約翰·博爾廷執導的電影,基本信息,演職員表,製作公司,發行公司,上映日期,2010年羅溫·喬夫執導的電影,基本信息,演職員表,影片介紹,一句話評論,幕後製作,幕後花絮,
1947年約翰·博爾廷執導的電影 基本信息 名稱 布賴頓硬糖
外文名稱 Brighton Rock
更多外文片名:
Brighton Rock.....DenmarkFinstere Gassen.....Austria
Lagt kort ligger.....Sweden
Le gang des tueurs.....France
O Pior dos Pecados.....Brazil (TV title)
Rincão de Tormentas.....Brazil
Tromagmenos paranomos.....Greece
Young Scarface.....USA
Brighton Rock
導演: 約翰·博爾廷 John Boulting
編劇:
格雷厄姆·格林 Graham Greene....novel/screenplay
泰倫斯·拉提根 Terence Rattigan....writer
主演:
理察·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Pinkie Brown
Hermione Baddeley....Ida Arnold
製作人 Produced by:
羅伊·博爾廷 Roy Boulting....producer
Peter De Sarigny....associate producer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John Howell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Honoria Plesch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Gerry Mitchell....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Cliff Owen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Eric Pavitt....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John Redway....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uncredited)
片長:92 min
國家/地區: 英國
上映英國UK 1947年12月
法國France 1948年9月21日
奧地利 Austria 1949年9月30日
丹麥 Denmark 1950年9月13日......(limited) 美國USA 1951年11月7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瑞典 Sweden 1957年2月11日 英國UK 1994年3月18日......(re-release)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Australia:PG/ Iceland:16/ Norway:16(1948) / Sweden:(Banned)(1947-1957) / Sweden:15/ UK:A(original rating) / UK:PG(video rating) (1991)/(re-rating) (1994)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2515.50 m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編劇 Writer:
羅溫·喬夫 Rowan Joffe ....screenplay
演員 Actor:
薩姆·賴利 Sam Riley ....Pinkie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Ida
約翰·赫特 John Hurt ....Phil Corkery
肯尼斯·克拉德 Kenneth Collard ....Clergyman
肖恩·哈里斯 Sean Harris
儂索·阿諾斯 Nonso Anozie ....Dallow
史蒂芬·羅伯特森 Steven Robertson ....Crab
斯蒂夫·艾弗茨 Steve Evets ....Mr Wilson
Adrian Schiller ....Registrar
John Warman ....Policeman
Andrew Care ....Policeman
Andre Hopley ....Drinker
安迪·瑟金斯 Andy Serkis ....Mr. Colleoni
Mark Cooper Harris ....Detainee
Melissa Stepney ....Waitress
Maurice Roëves ....Inspector
Michael Daniels ....Police Detective
菲爾·戴維斯 Philip Davis ....Spicer
Dennis Banks ....Bell
Lexy Howe ....Borstal Girl 2
製作人 Produced by:
Will Clarke ....executive producer
Paul Webster ....producer
Jenny Borgars ....executive producer
Jamie Laurenson ....executive producer
Paul Ritchie ....co-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Martin Phipps
攝影 Cinematography:
約翰·馬西森 John Mathieson
剪輯 Film Editing:
Joe Walker
選角導演 Casting:
Shaheen Baig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James Merifield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Paul Ghirardani
Kellie Waugh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朱利安·戴 Julian Day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Simon Giles ....on-set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Simon Frame
Jacob Svensson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Guy Heeley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Candida Marlowe ....crow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Charlie Reed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Tom Brewster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Anthony Wilcox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製作公司 Charter Film Productions Ltd.[英國] (in association with)
Associated British Picture Corporation (ABPC)[英國]
發行公司 Pathé Pictures International[英國] (1947) (UK) (theatrical)
Arthur Mayer-Edward Kingsley Inc.[美國] (1951) (USA) (theatrical)
Lumiere Pictures Ltd.[英國] (1994) (UK) (VHS)
Warner Home Video (U.K.) Limited[英國] (1991) (UK) (VHS)
其他公司:Welwyn Studiosstudio facilities
上映日期 2010年羅溫·喬夫執導的電影 基本信息 ◎譯 名 布賴頓硬糖/布賴頓棒糖/馬場殺手/布萊登棒棒糖(台)
海報 ◎片 名 Brighton Rock
◎年 代 2010
◎國 家 英國
◎類 別 犯罪/劇情/驚悚
◎語 言 英語
◎片 長 105 Mins
演職員表 ◎主 演
薩姆·賴利 Sam Riley ....Pinkie
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Ida
約翰·赫特 John Hurt ....Phil Corkery
肯尼斯·克拉德 Kenneth Collard ....Clergyman
肖·哈里斯 Sean Harris
儂索·阿諾斯 Nonso Anozie ....Dallow
史蒂芬·羅伯特森 Steven Robertson ....Crab
斯蒂夫·艾弗茨 Steve Evets ....Mr Wilson
布賴頓硬糖海報 Adrian Schiller ....Registrar
John Warman ....Policeman
Andrew Care ....Policeman
Andre Hopley ....Drinker
安迪·瑟金斯 Andy Serkis ....Mr. Colleoni
Mark Cooper Harris ....Detainee
Melissa Stepney ....Waitress
Maurice Ro?ves ....Inspector
Michael Daniels ....Police Detective
影片介紹 在英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勝地布賴頓,為了爭奪對賽馬彩票市場的控制權,兩個社會的團伙發生了火拚。十七歲的平基在他們的首領遭暗算後以首領自居,一心要樹立自己的威望。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為他已故的首領報仇雪恨。一個名叫黑爾的記者被確認為告密者,他們用一種硬糖塞進黑爾的喉嚨,使其窒息而死。
截圖1 黑爾死前認識的舞女艾達,認定黑爾死於非命,並決心要找到兇手。出身貧苦的飯店女招待羅斯是黑爾之死的唯一證人,平基為了防止她出庭作證人,娶了這個頭腦簡單的十六歲姑娘為妻。但事情遠未結束,團伙內部鬥爭越演越烈,平基所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艾達窮追不捨,最後,平基想用夫妻雙雙自殺的花招來除掉羅斯,而此時羅斯發現她自己已懷上殺人犯平基的孩子。
一句話評論 ——《獨立報》
電影拍攝的很美,Mods和Rockers在海濱街頭的群架令人印象深刻。
——《銀幕》
幕後製作 導演為愛瘋狂之作
截圖2 格雷厄姆·格林的這部小說曾在1947年由約翰·博爾廷執導而被搬上大銀幕,該版本也被BFI評為20部經典英國影片之一,排名第15。而羅溫·喬夫作為導演的首部長片處女秀就選擇了拍攝新版的《布賴頓硬糖》可謂是相當有勇氣和膽量,當然面臨的壓力也是空前的,不僅是因為原版太過經典,還有來自評論界的壓力,甚至連馬丁·斯科塞斯、泰倫斯·馬力克還有休斯兄弟都曾考慮過重拍這部經典,但最終無果。導演羅溫·喬夫坦言,當Canal工作室邀請他重拍該片時,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原因有兩個,第一,他不喜歡翻拍,第二,他認為翻拍公認的經典無異於自殺。但在他讀完小說後,卻深深地愛上了它,“當你深陷愛中,你就會做瘋狂的事情,翻拍這部經典就是一件瘋狂的事,當然這也基於我對它真正的熱情。”
雖然是膽戰心驚,但羅溫也列出了幾大重拍該片的理由,第一,原著本身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就像莎士比亞的戲劇,可以經過多次改編。他相信格林的小說“內容如此豐富,如此具有標誌性,也如此複雜,有足夠的空間進行重拍。我也非常樂意看到泰倫斯·馬力克或者馬丁·斯科塞斯的版本,我相信他們肯定比我拍的好。”第二,羅溫認為,“可能是自己還年輕,不怕失去,又或許是因為自己真的笨到涉足那么多優秀導演都不敢涉足的神聖之地。可能這是我的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長片了。但是我真的非常喜歡這個故事,也非常樂於將其搬上大銀幕,如果我沒這么做的話,恐怕我死也不會瞑目的。”
羅溫·喬夫說自己非常喜歡黑幫電影,但是真正吸引他的是小說主角平基,儘管他是冷血殺手,但他所做的一切是出於恐懼,當一個人受恐懼所驅使,隱藏在恐懼背後的弱點會讓他更加人性化,如此一來,人物形象就很立體。儘管會有人害怕他、不認同他,甚至討厭他,但人們會有內心的共鳴,因為最終他的動機是人性的。他說,“薩姆·賴利身上體現了魅力和邪惡的完美結合,他有領袖風範,卻又能在害怕的時流露出小孩子般的可愛,所有這些性格元素造成平基就是一個墮落天使,所以既要有墮落,又要很天使。對薩姆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既要表現平基墮落腐化的性格,又要表現出平基的無辜,因為他的暴力是童年創傷所導致。”
對於如何再次讓經典重現大銀幕,羅溫想要更有新意。首先他將故事的時代背景往後推了30年,因為老版電影的背景也是30年代,這樣一來可以和老版的有所區別;第二,20世紀60年代早期正是Mods族和Rockers族以及英國黑幫盛行之時,勞工階級英雄的興起正是膽小怕事卻又野心勃勃的男主角平基所嚮往的,作為他青春叛逆的時代背景再好不過;此外,1964年是英國執行死刑的最後一年,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劇情鋪墊,導演解釋說,“正是因為有死刑的存在,所以平基非常害怕羅斯指認他是殺人兇手而被執行絞刑,所以他才不顧一切的要和羅斯結婚,以此堵住她的嘴。”第三,年代太過久遠容易讓觀眾產生陌生感,1964年既能讓故事更具現代氣息,又不會太現代到令人質疑女主人公羅斯的天真。
實力派演員陣容
歌手出身的
薩姆·賴利 憑藉電影《控制》成名,本片中他能繼續他的搖滾明星的派頭,而他亦正亦邪的氣質正是導演需要的。籠罩在老版的男主角理察·阿滕伯勒精湛表演的光環下,薩姆卻表示壓力並不大,“我沒有把老版的電影看得那么神聖不可侵犯,我相信自己能演好。”他唯一的顧慮是電影設定的時代背景也就是20世紀60年代,“第一次看劇本時,我很擔心,我認為平基不會是那種幫派的一份子,可能是四重人格或者類似的這種人。”但是導演羅溫讓他安心了許多。在拍攝期間,薩姆要學習騎機車,甚至要學習如何當小偷,他認為自己仿佛就在天堂般一樣,“緊身的衣服,溜光的頭髮,臉上的疤還有口袋裡的彈簧刀,這一切就這么發生了,我就像置身在那個時代,感覺好極了!”他認為自己這個版本的平基會體現更多的暴力冷酷、信仰上的迷思、還有對於兩性的焦慮,平基是糾結而不是神經質。他解釋說,“他一直被誤導,從小就缺愛,非常沒有安全感。”導演羅溫對薩姆·賴利的評價是,“薩姆的臉皮很厚。不是說他驕傲自大,他不是那種缺少自我懷疑或者很謙卑的演員,但他也不會因為過於自信或者過於愚蠢而接下這些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卻發現自己有可能會失敗。我所說的厚臉皮是指,他認為自己可能會非常僥倖的完成任務,如果沒完成,他就會當做一次有意思的嘗試。”
雖然並不是女主角第一人選,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 的表現卻讓大家折服。對於臨陣接演她沒有感到措手不及。她表示看到劇本的時候,對角色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她能很快且很自然地了解到角色的內心和性格,她認為這和劇本對角色的描繪栩栩如生有關,劇本功不可沒。她認為導演知識淵博,視野很廣泛,“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非常清楚,儘管電影看起來很嚴肅、時代氣息很強,而且非常戲劇化,但是導演敘事方式以及導演形式卻又非常簡單,因此演起來並不吃力。”
對於
海倫·米倫 的加盟,導演形容“就像是小時候聖誕節的早上,睡醒了走下樓,發現父母給你買了一輛古董跑車的那種興奮勁”。他說正是海倫·米倫的加盟讓他對自己重拍這部電影更有信心,“這就表示我並不是完全瘋了。”
幕後花絮 ·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在電影開拍前用了兩周的時間和萊利進行排練。
·1947年約翰·博爾廷執導的該片在BFI評出的20大經典英國影片榜單中列第15,曾經有不少導演想過要重拍經典,但是最後他們都放棄了。
·馬丁·斯科塞斯、泰倫斯·馬力克還有休斯兄弟都曾考慮過重拍經典,但在最後還是未能進行。
·初執導筒的羅溫·喬夫曾是許多電影的編劇,其中包括《美國人》《28周后》、《單親雙愛的日子》等,並為Channel 4拍攝了獲獎無數的電視電影《秘密生活》,他執導的《射殺湯姆·亨道爾》榮獲2009年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獎。
·Mod(摩德又稱摩斯,全名是Modernism或是Modism) 起源於英國60年代,且迅速成為第一個青少年的次文化(之後便快速傳遍全英國),Mods族的特徵是穿著軍大衣,騎著亮眼的改裝機車。後來,許多Mods變成Rockers(其特徵為穿著皮衣皮褲,戴著鐵鏈騎乘重型機車),並且成為Mods的死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