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嗜碘阿米巴

布氏嗜碘阿米巴

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 butschlii Von Prowazek,1912),以包囊期具有特殊的糖原泡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布氏嗜碘阿米巴
  • 拉丁學名:Iodamoeba butschlii Von Prowazek,1912
  • :原生生物界
滋養體特性,包囊期特性,

滋養體特性

布氏嗜碘阿米巴滋養體直徑6~25μm,平均10μm,細胞核較大,核仁大而偏位,外圍有一層染色較淺的顆粒,無核周染色質粒。滋養體在腸腔內二分裂增殖並營共棲生活,以細菌、酵母等為食。包囊5~18μm,平均10μm,形態變化較大,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卵圓形,包囊經碘液染色後可見有很大的棕色的糖原泡,邊緣清晰,故而得名。成熟包囊僅有一個核,常被糖原泡推向一邊(圖10-7)。在未染色或鐵蘇木素染色時,糖原泡呈空泡狀。包囊特殊的糖原泡和核構造特徵有助於與其他阿米巴鑑別。本蟲分布廣泛,但在糞便中的檢出率偏低。我國平均感染率為0.559%。
有大而明顯核仁的胞核,其與核膜間繞有一層幾乎無色的顆粒,這一結構是鑑別的主要特徵之一,無核周染色質粒,胞質內含粗大的顆粒和空泡。偶見很大的糖原泡。包囊直徑5 ~20mm,成熟包囊僅有一核。主要特點是胞質含圓形或卵圓形、邊緣清晰的糖原泡,常把核推向一邊,被碘染成棕色團塊,
為泡狀空隙。曾引起2例腦膜炎誤診,但最終由免疫染色證實為耐格里阿米巴感染,故應注意鑑別診斷,但一般鑑別診斷並不困難。兩者所分布的組織不同。布氏嗜碘阿米巴包囊僅有大的糖原泡,可與其他腸內阿米巴鑑別。但結腸內阿米巴時可含小的糖原泡,微小內蜒阿米巴亦有小的胞核,應注意鑑別。本蟲分布廣泛,但在糞便中檢出率偏低,在巴西農村僅為2.3%,阿根廷兒童中僅為0.5%。我國平均感染率為0.559%。
布氏嗜碘阿米巴包囊及滋養體(蘇木素染色)布氏嗜碘阿米巴包囊及滋養體(蘇木素染色)

包囊期特性

布氏嗜碘阿米巴以包囊期具有特殊的糖源泡而得屬名。蟲體稍大於微小內蜒阿米巴,滋養體6~25μm(平均在10μm上下),偽足寬大,不吞噬紅細胞,可見1~2個糖原泡。經鐵素木素染色後核明顯,其特徵為中央有粗大的核仁,外圍為一層染色較淺的微粒所包繞。核染色質粒纖細,常在核膜與核仁之間形成圈圍。包囊呈不規則的卵圓形,直徑5~18μm(平均約10μm),但多變異。突出的特點是含有圓形或卵圓形邊緣清晰的糖原泡,常把核推向一邊。
核一般僅一個,核內染色質粒常聚集於核仁一側呈新月狀。碘染標本中,糖原泡呈現棕色團塊,而在未染色或鐵素木素染標本則為泡狀空隙。特殊的糖原泡和核構造是鑑定本蟲的主要依據。
布氏嗜碘阿米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