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人現在被記作"央"或"布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央人
- 別稱:"央"或"布央"
- 分布:貴州南部、廣西西部、雲南東南部
- 專家推斷:可能是古代夜郎人的後裔
簡介,歷史背景,
簡介
"布"在侗泰語言中是"族人"的意思。布央人在清代分布在貴州南部、廣西西部、雲南東南部。後來,貴州和廣西大部分布央人(佯人)被同化於布依族和壯族。只有廣西最西部的那坡縣還有一支布央人(佯人),他們自稱為"夜郎"。在雲南,富寧縣的谷拉河谷是布央人(佯人)的最大聚居地,廣南縣的央連等寨子也是布央人(佯人)的小聚落,甚至在昆明邊上的宜良縣還有一個布央人(佯人)村子。
歷史背景
50年代,地方政府曾對布央人(佯人)進行了極為粗略的民族識別工作,結果雲南的布央人被歸入壯族,而廣西那坡的布央人(佯人)因為頭巾似瑤錦而被歸入了瑤族。之後,這個小部族開始接受這種法定的民族成分而漸漸因此發生變化。80年代末,一批語言學家開始關注這個族群,發現他們與瑤族、壯族都差異極大,並且又發現了其他幾個與布央人(佯人)很相似的部族。在雲南馬關縣有一支"拉基"人,一直分布到越南境內;在雲南麻栗坡有一支"普標"人,也跨境而居;在越南高平有一支"儂環"人;在越南老街、山蘿有一種"拉哈"人。"拉基"一稱可能與夜郎歷史上的"洛舉"時代有關。這些部族都語言相近,並與我國各民族中的仡佬族最接近。
對這些部族的語言的分類,國內外意見分歧很多,但都確信這是一類與以往語言學界熟悉的語言都不同的語類。
布央人(佯人)很可能是古代夜郎人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