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

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位於田東縣田陽縣交界處,發育於喜馬拉雅運動階段的布兵盆地,東西長16公里,南北寬2公里,為平行於百色盆地的小型附屬盆地。

基本介紹

田州岑氏土司墓和人類遠祖住過的么會洞就在盆地中部的石山上。
2001年3月,廣西自然博物館考古隊在調查時,發現么會洞保存有較為豐富的堆積物,並在地層中採集到小豬、獼猴等一些哺乳動物牙齒化石,以及一枚碩大的靈長類牙齒化石。這枚靈長類牙齒化石與巨猿和猩猩存在差異,而與直立人接近,但尺寸又明顯超過直立人的變異範圍,似乎與印尼發掘的“魁人(巨人)”牙齒化石相似。
之後,廣西自然博物館考古隊兩次在么會洞進行發掘,又發現一些高等靈長類化石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石製品,包括小種大熊貓,中國黑熊、劍齒象等40多種。出土的步氏巨猿、大熊貓、爪蹄曾、裴氏豬和小豬等,均為柳城巨猿動物群的典型,與之有較大的可比性,其時代應與其相當,屬早更新世
2012年5月3日,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包括么會洞在內的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6月13日,由美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廣西自然博物館、田東縣人民政府共同發起,成立“廣西布兵盆地第四紀洞穴研究中心”,以對布兵盆地洞穴遺址群作進一步的發掘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