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

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

《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是2014年8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黎和會與北京政府的內外博弈
  • 作者:鄧野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272 頁
  • ISBN:9787509763681
  • 定價:38 元 
  • 裝幀:平裝
  • 字數:290千字
  • 副標題:1919年中國的外交爭執與政派利益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巴黎和會就其本身而論,只是一個純粹的外交意義上的國際會議。但是,外交是內政的繼續,在南北分裂、派系林立的特定條件下,外交不可避免地捲入政爭……
一時間,國內政潮陡起:當年理直氣壯地抵制對德宣戰的廣東非常國會,如今,又同樣是理直氣壯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爭享戰勝國的榮耀。不久之前,康有為還是張勛復辟的主謀,公然推翻民國,現在卻反過來,以民國的名義,大義凜然地斥責政府專制。更為有趣的是,國會與國務院形同冤家,為轉嫁對德和約的責任,彼此暗算,相互推卸,國會的不合作,屢屢把國務院置於難堪與孤立的地位……
章宗祥、陸宗輿、曹汝霖“賣國”竟有難言之隱?
一戰後,段祺瑞怎樣從眾望所歸淪為眾矢之的?
當民眾輿論綁架外交決策時,會出現怎樣意想不到的後果?
為什麼理直氣壯地抵制對德宣戰的廣東非常國會,到後來卻更理直氣壯地要求向巴黎派遣自己的外交代表?
為什麼說五四學潮並不是一個純粹的下層學運?
從軍事領袖到政治領袖,吳佩孚怎樣實現了華麗轉身?
巴黎和會緊要決策時刻,為何外交總長陸徵祥擅離職守出走瑞士?
為什麼張勛復辟時主張公然推翻民國的康有為,五四時卻以民國名義,大義凜然地斥責政府專制?
一個警察總監,為何竟能架空國務總理?

作者簡介

鄧野
重慶市人,1953年5月20日生。198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1986年來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評聘為副研究員,2003年評聘為研究員。著有《中華民國史》《聯合政府與一黨訓政:1944~1946年間國共政爭》《民國政治的邏輯 》等作品。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歐戰與中國政局的演變
中國對德奧宣戰
國會問題與南北戰爭
安福國會的成立
徐世昌就職與南北停戰
第二章 巴黎和會與中國的期待
中國朝野關於歐戰性質的解讀
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準備
陸徵祥赴歐與中國代表團的組成
廣東軍政府對於代表權的爭執
第三章 山東問題的提出與辯論
山東問題的提出與辯論
日使施壓與中日密約的公布
山東問題說帖的遞交
中國代表團的內部糾紛
第四章 山東問題的交涉與失敗
中國另外三個說帖的遞交
利益的平衡與美國對日妥協
直接歸還山東的交涉與失敗
中國代表團的應對方針
第五章 學潮與政潮
山東問題責任人的認定與追究
五四學運與各方評論
學生保釋與政潮初起
廣東方面的介入及其政治意圖
第六章 南北和會的召開與破裂
南北議和與各自盤算
南北和會的召開與破裂
南北相互攻擊與代表辭職
各方斡旋
第七章 北京政府關於簽署對德和約的決定
曹陸章辭職、自辯與挽留
國會與日使對研究系的責任追究
國務院與國會的彼此算計
北京政府關於簽約的決定
第八章 徐世昌辭職、留任與錢能訓下台
上海的市民運動
罷黜曹、陸、章
徐世昌辭職、留任與錢能訓下台
繼任總理人選的爭執與國會的攪局
第九章 幾個不同的利益集團及其政治表現
英美在華勢力對於山東問題的態度
特立獨行的吳佩孚
廣東軍政府的雙重身份與雙重性格
孫中山及其國民黨人的冷熱兩面
第十章 拒簽對德和約
保留簽字的交涉與陸徵祥的脫身之計
龔心湛的推諉與拖延
顧維鈞的最後交涉:妥協與原則
拒簽對德和約
第十一章 餘波
德奧問題的善後
芮恩施歸去與陸徵祥歸來
山東問題的繼續
安福系的孤立與吳佩孚的崛起
結束語
徵引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