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通氏體病

巴爾通氏體病bartonellosis
白蛉叮咬傳播的細菌性皮膚病。本病局限於南美洲安第斯山河谷,如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病原體為桿狀巴爾通氏體,一種革蘭氏陰性多形性桿菌,吉姆薩染色呈紅紫色。病原體進入血流,粘附於紅細胞上或寄生在紅細胞內,使紅細胞脆性增加,可在短期內出現嚴重貧血。潛伏期2~6周,典型病程分兩期:①奧羅亞熱期。表現為間歇高熱、肌
肉和關節痛、淋巴結腫痛和嚴重貧血,周圍血塗片呈大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可見有核紅細胞和豪厄爾-若利二氏體,經3~6周,生存者開始緩慢恢復。②秘魯疣期。存活者常在皮膚暴露部位出現直徑0.5~2厘米的血管瘤樣結節。急性期血塗片及血培養可見病原體 ,秘魯疣期皮損處培養陽性可確診。青黴素、四環素、鏈黴素和氯黴素療效較好,預防關鍵是消滅白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