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甲烷八疊球菌是一個物種,能夠利用H2/CO2、甲醇、三甲胺等產甲烷。直徑1.5~2μm,常常聚集成幾百μm的顆粒,以甲醇為基質生長時,沉澱於培養基底部,35℃於固體培養基生長7形成0.5~1μm黃色不規則菌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氏甲烷八疊球菌
- 屬:Methanosarcina
- 來源歷史: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
-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巴氏甲烷八疊球菌是一個物種,能夠利用H2/CO2、甲醇、三甲胺等產甲烷。直徑1.5~2μm,常常聚集成幾百μm的顆粒,以甲醇為基質生長時,沉澱於培養基底部,35℃於固體培養基生長7形成0.5~1μm黃色不規則菌落。
巴氏甲烷八疊球菌是一個物種,能夠利用H2/CO2、甲醇、三甲胺等產甲烷。直徑1.5~2μm,常常聚集成幾百μm的顆粒,以甲醇為基質生長時,沉澱於培養基底部,35℃於固體培養基生長7形成0.5~1μm黃色不規則菌落。形態特...
)。當生長於H2時,甲醇和甲基胺被還原為CH4。其他的代謝底物還有H2+CO2或乙酸,但從不利用甲酸。氨、甲基胺和N2作為惟一氮源,硫化物和元素硫可作為硫源。可在缺氧的海水沉積物、湖水沉積物或厭氧消化器中分離到。 DNA的G+C mol%是36~43(Tm)。 模式種:巴氏甲烷八疊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
巴氏甲烷八疊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和甲酸甲烷桿菌(Methanobacterium formicium)是最早分離出的產甲烷菌微生物;1950 年 Hungate 厭氧分離技術的使產甲烷菌的研究得到迅速的發展。1974年《伯傑氏鑑定細菌學手冊》第八版以產甲烷菌的形態作為分類依據,將其描述為一個獨立的科。第九版《伯傑系統細菌學手冊》中產...
八疊球菌 八疊球菌(sarcina)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出自《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定義 細胞分裂後8個子細胞呈立方體排列的球菌。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最典型的研究最多的是巴氏甲烷八疊球菌、嗜熱自養甲烷桿菌。研究成果 2024年7月,農業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厭氧微生物創新團隊發現並成功分離培養了一株非廣古菌門的新型產甲烷古菌,為研究全球碳循環機理和低碳技術研發提供新型生物資源基礎。該成果已線上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
近年來,已證明嚴格厭氧的產甲烷細菌中有一些種如巴氏甲烷 八疊球菌 ( Methanosacrina barkeri )227 菌株等具有固氮活性。厭氧菌 厭氧菌是正常菌群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可引起人體任何組織和器官的感染。引起病症如氣性壞疽、破傷風、肉毒中毒等。厭氧菌尚無公認的確切定義,但通常認為這是一類只能在低氧分壓的條件下...
《硫酸鹽還原細菌共生代謝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天津大學,由張衛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微生物共生(syntrophy)是指兩種生物共居在一起並彼此依賴對方以獲得所必需的代謝能量。對微生物共生代謝形成以及維持的分子機制目前知之甚少。申請人計畫使用硫酸鹽還原菌普通脫硫弧菌及甲烷產生菌巴氏甲烷八疊球菌這...
這種顆粒污泥中的產甲烷細菌以巴氏甲烷八疊球菌為主體,外層常有絲狀產甲烷桿菌纏繞;比較密實,粒徑很小,約為0.1~0.1 mm。② B型顆粒污泥:B型顆粒污泥則以絲狀產甲烷桿菌為主體,也稱桿菌顆粒;表面規則,外層繞著各種形態的產甲烷桿菌的絲狀體;在各種UASB反應器中的出現頻率極高;密度為1.033~1.054 g/...
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GC-MS)對對數期和平台期的生物膜細胞、浮游細胞以及純培養細胞進行代謝組學測定分析,尋找生物膜變化過程中關鍵的代謝產物;(2)使用基於單細胞的RT-qPCR 技術,解析生物膜形成相關基因的異質性;(3)利用共生培養技術和單細胞RT-qPCR分析技術,對比分析D. vulgaris與巴氏甲烷八疊球菌(...
由Chan和Hao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對產甲烷細菌一巴氏甲烷八疊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中MtmB晶體結構的研究,發現由密碼子UAG編碼的胺基酸殘基電子云密度與其它21種密碼子編碼的胺基酸殘基不同,該密碼子編碼的胺基酸殘基是在賴氨酸的側鏈上連線(4R,5R)4一吡咯林一5一羧基。於是他們稱這種新發現的胺基酸為L一吡咯賴...
(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 、普通脫硫弧菌 ( D.vulgaris ) 和巨大脫硫弧菌 ( D.gigas ) ,瘤胃脫硫腸狀菌 ( Desulfotomaculum ruminis ) 和東方脫硫腸狀菌 ( D.orientis ) 等。近年來,已證明嚴格厭氧的產甲烷細菌中有一些種如巴氏甲烷八疊球菌 ( Methanosacrina barkeri )227 菌株等具有固氮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