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東莢蒾
- 學名:Viburnum henryi Hems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茜草目 Rubiales
- 科: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 族:莢蒾族 Viburneae
- 屬:莢蒾屬 Viburnum
- 組:圓錐組 Sect. Thyrsosma
- 種:巴東莢蒾
- 分布區域:中國陝西、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廣西、四川、貴州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葉亞革質,倒卵狀矩圓形至矩圓形或狹矩圓形,長6~10 (~13) 厘米,頂端尖至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邊緣除自一葉片的中部或中部以下處全緣外有淺的銳鋸齒,齒常具硬凸頭,兩面無毛或下面脈上散生少數簇狀毛,側脈5~7對,至少部分直達齒端,連同中脈下面凸起,脈腋有趾蹼狀小孔和少數集聚簇狀毛;葉柄長1~2厘米。
圓錐花序頂生,長4~9厘米,寬5~8厘米,總花梗纖細,長2~4厘米;苞片和小苞片遲落或宿存而顯著,條狀披針形,綠白色;花芳香,生於序軸的第二至第三級分枝上;萼筒筒狀至倒圓錐筒狀,長約2毫米,萼檐波狀或具寬三角形的齒,長約1毫米;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6毫米,筒長約1毫米,裂片卵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與花冠裂片等長或略超出,花葯黃白色,矩圓形;花柱與萼齒幾等長,柱頭頭狀。
果實紅色,後變紫黑色,橢圓形;核稍扁,橢圓形,長7~8毫米,直徑4毫米,有1條深腹溝,背溝常不存。花期6月,果熟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密林中或濕潤草坡上,海拔900~2600米。
分布範圍
產陝西南部,浙江南部,江西西部(武功山),福建北部,湖北西部,廣西東北部至西北部,四川東部、東南部至西南部及貴州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