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方寺

巴方寺

巴方寺(Baphuon,又叫巴普昂寺)是11世紀中葉真臘國王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公元1050-1066年在位)於1060年修建獻給濕婆神(Shiva)的國寺,它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現巴揚寺西北200米,緊鄰皇家宮殿的南圍牆。巴方寺被稱為世界上最大、圖樣最複雜的立體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方寺
  • 外文名:Baphuon
  • 別稱:巴普昂寺
  • 性質:須彌山(Mount Meru)寺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巴方寺是一座須彌山(Mount Meru)寺,呈金字塔形。整個寺共有5層台基,在第1、3、5層台基上各有一個封閉式迴廊,迴廊四邊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樓。在第5層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約50米巨大銅皮包裹著的石塔,它比其東南方巴揚寺中央的金塔還要高。銅塔的最高點象徵著宇宙萬物的中心,別忘了巴方寺是位於當時都城的中心,哪個國王都希望自己的王城是“世界”中心點,所有的人都要圍著他轉。
巴方寺巴方寺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金塔至北可一里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髙,望之郁然,其下亦有石屋十數間。

歷史沿革

15世紀後期,巴方寺改成佛教寺院,在第二層台基西邊又修建了一尊長70米、高9米的臥佛,銅塔可能因此被拆除,因為有考古學家懷疑臥佛上的一些材料取自銅塔和封閉式迴廊。
由於巴方寺原來是建在沙土地上,地基不穩,再加上工程水平欠缺和迴廊、塔樓的重量過大,在建臥佛時整個寺的部分建築就已倒塌。
法國從1960年開始幫助高棉修復巴方寺,當時考古學家把所有坍塌的上千塊石頭編上號,擺放在寺前的空地上,希望能一點點拼湊上去。1975年高棉紅色高棉政權上台後,趕走了法國專家,屠殺了幫助法國人修復古蹟的高棉人,銷毀了所有檔案。雖然1995年法國人又重新開始了修復工作,但因缺少技術資料使得這些石塊再也無法被放置到原來的地方,所有修復工作都只得用新石塊,原來這幾千塊石頭只能永遠地躺在寺前廣場上了,以作為曾經的輝煌和近代的動盪之見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