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基督教

巴拉圭基督教各派的統稱。巴拉圭總人口約549.6萬(2000年),基督徒約538.4萬,約占總人口97.95%。其中新教有宗派67個,約25.8萬人,獨立宗派有26個,約20.1萬人,聖公會有宗派1個,約1.6萬人,羅馬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467.1萬人,東正教有宗派3個,約1萬人,新興宗派有2個,約5萬人。有5種語言的足本《聖經》譯本,6種語言的《新約聖經》譯本,5種語言的非足本《聖經》譯本。新教教會有:門諾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神召會、浸信會聯會、神的教會(克利夫蘭)、恩典與榮耀教會、福音派宣教神召會等;獨立宗派教會有:神的子民教會、巴拉圭公理會;新興教派教會有耶和華見證會摩門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拉圭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Paraguay
1535年,巴拉圭淪為西班牙殖民地;同時,天主教傳至巴拉圭。1556年,天主教會在亞松森設立第一個主教區。1588年,耶穌會傳教士來到巴拉圭,深入到美洲土著居民部落,在很短時間內使大部分美洲土著居民信仰天主教。16世紀末,巴拉圭東南部逐漸被耶穌會控制。自1721年,亞松森人不滿耶穌會享有的一切特權,並將該地傳教士驅逐出境。在巴拉圭東南部,耶穌會統治兩個世紀之久;1750—1761年間,此地西班牙官吏與耶穌會發生衝突,1767年把全部耶穌會士驅逐出境。1811年5月14日,巴拉圭宣布獨立。1814年開始執政的羅德里格斯·弗朗西亞認為教會屬於敵對勢力,曾採取各種手段對教會加以限制,沒收教會修院的土地分給窮苦農民,迫使許多教區停止傳教活動;1815年,頒布法令將教會人士完全置於其權力之下,宗教會議不經弗朗西亞允許不得召開。至1879年,政教關係有所緩和。1940年憲法規定天主教為國教。1976年,斯特羅斯納總統開始打擊教會,驅趕耶穌會士。1992年,宣布政教分離,所有宗教團體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天主教對政治和社會有重大影響。全國共有11個教區,教堂350座;全國主教會議為教會最高權力機構。有3名代表出席1979年召開的拉美第三屆主教會議。1965年創辦巴拉圭天主教大學。羅馬教廷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設有大使館。全國新教教徒人數最多的門諾派,有教派12個,135座教堂。1927年有部分門諾派教徒由加拿大來此墾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