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扎志》是2015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扎志
- 作者:王敏
- 類別:歷史地理
-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29日
- 頁數:384 頁
- 定價:33 元
- 開本:大32開
- ISBN:978-7-5013-5547-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王敏的巴扎
韓子勇
王敏是我帶的第一個博士生。
是沈葦推薦她考我的博士,也是沈葦向我推薦了她。
此前,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叢書中,她主編過一本《沙漠玫瑰》,裡面布滿好看的畫和文字,我也看過一些她散見於報刊的各種文章,文辭優美、涉略廣泛、頗具才情。
得一英才而教之,在我好為人師的惡習中,是一大快事。
新疆太大了,但其實又是個小地方,藏不住人。
就像旱地植物,轉瞬即逝。有才華的人,只要冒出來,容易被看見,但讓人記住,必須長成巨株,必須吸納貧瘠大地的全部水分和營養,必須穿透遼闊的枯燥寂寞與孤立無援,如同消失一般,隱身在時間與空間的源頭遊牧。
因為是帶第一個博士生,總會更用心一些。期間,我正承擔國家社會科學藝術學重點課題《新疆的生活與文化》,便交給她一個蓄謀已久、本來是自己想做的題目:“綠洲上的巴扎”。認識維吾爾綠洲生活,從實證入手,只要抓住三個醒目的意象:巴扎、澇壩、清真寺,就可以大體勾勒出生活的性質和面貌。澇壩已經消失,經驗流散,取證不易;清真寺雖多,但研究者眾,且女性進寺不易;只有巴扎,歷史悠久,新鮮如昨,隨進隨出,研究者寡。
這是一個無法偷懶的題目。沒有專著或合集,少量的皮毛文章,基本可一越而過。期間,她多有動搖和猶豫。不著一字的“巴扎”,一下子要弄出本書來,好比戈壁灘上建花園,費力、無望而危險。而年輕人的心性,總是傾向於拈花惹草的風格,遊手好閒的戰術。而且,越有才的人也越愛秀。人世間,有多少好苗子,因此而誤。我甚至認為,世間一等的事,是有二等才華、但有一等毅力的人完成的。也因此,無論多漂亮的事,總會有瑕疵。這次她一下子被沒頭沒腦的“巴扎”釘住,自然有幾分心虛和畏難情緒。我的作用,除了幫其分析指點、解構梳理“巴扎”背後的符碼、意義,更大的,是像監工一樣,督促其完成這項苦役,鄭重告訴她“這會是你圧箱底的書,是關於‘巴扎’的第一本書,所有後來要涉略這個話題的研究者,都無法繞過它,都不能假裝沒看見”。
就這樣,她在男朋友的陪伴下,帶著筆記本和相機,走進了塵土飛揚、熱氣騰騰的南疆巴扎。
王敏的努力和才華,配得上綠洲上的“巴扎”。這本《巴扎志》,是給綠洲的禮物,是一本了解維吾爾族人綠洲生活的必讀書。
2014年3月8日於北京
《巴扎志》簡介:
巴扎是維吾爾族綠洲生活的說明書,是綠洲文化交往的備忘錄。這是第一部對巴扎(維吾爾族集市)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術專著。本書作者王敏博士一方面從歷代有關新疆的地方志書、現當代文學作品、地方遊記、探險日記、考察報告等多民族史料文獻出發,梳理有關巴扎(集市)的歷史記述;另一方面,作者走遍新疆喀什疏附、疏勒縣的鄉村巴扎,結合田野調查的親身實踐,從田野日記的一手記錄出發,以時間、空間、人群、行旅為言說中心,描述、整理、概括了新疆巴扎里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行為結構與行旅記述。她在描繪新疆南疆鄉村巴扎時空結構的同時,也在建構一份綠洲文明的鄉土記憶。巴扎志,是南疆生活的鄉土旅行,也是民族交往的文化記憶。
目錄
阿瓦提的巴扎(二首)
王 敏
1、
阿瓦提的巴扎
裹著羽毛和石榴皮的鴿子
落在時間的第一滴露珠里
多少人行跡匆匆
趕一場鄉村圓舞曲
土肥皂、玫瑰、玉石和蘆葦的聚會
阿瓦提的巴扎
描金的小凳子和金漆的小桌子
鋪在繡羊角的第一張毛毯上
開一千扇門和窗
唱一萬張羊皮鼓的歌
小茴香、丁香、紅柳與葡萄的歌宴
潔白的面孔在彩色的人群中晃過
毛驢先生、蛇女士和蜥蜴太太
一切都巴扎化了
阿瓦提巴扎的中午
全部的日光
記述我
全部的星光
講述它
2、
阿瓦提的巴扎
蒙起自己的臉
像農夫用坎土曼砍掉自己的影子
想起洛爾迦
在遙遠的西班牙鄉村
撞鐘聲鳴響不已
錦葵耷拉在細草叢裡
修女繡上了紫羅蘭
七種顏色七種鳥
落葉鋪上綠色的椅子
潮汐般的人群
趕集的老人牽著耍賴不走的小綿羊
一個小姑娘攏起所有的掃帚尾巴
羞赧地躲避鏡頭
另一個小巴郎
星星的眼睛,月亮的頰
“買個核桃木的凳子吧,城裡的小姐”
轉輪磨利了彎刀
石榴汁溢出了酒杯
鐵匠埋頭鑄鐵
攤主專心數錢
一群逛巴扎的人閒蹲在角落裡
一地翠綠的西瓜皮
紅的瓤,黑的眼
打撈一個穿繡花布鞋來的旅人
2012.11.28 烏魯木齊
目 錄
總序 韓子勇/1
王敏的“巴扎”(代序) 韓子勇/1
阿瓦提的巴扎(二首) 王敏/4
引言/1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1
二、本研究的意義/7
(一)理論意義/8
(二)現實意義/8
第一章 巴扎歷史志/11
第一節 明清文獻及外國人記述中的巴扎/16
一、明代文獻記述的巴扎/17
二、清朝官員、文人學士筆下的巴扎/20
三、外國人記述中的巴扎/38
第二節 民國以來文獻記述的巴扎/62
一 遊記、探險日記、調查報告中的巴扎/62
二 地區志里記述的巴扎/71
結語/82
第二章 巴扎空間志/85
第一節 空間的結構/85
一、巴扎里的空間/88
(一)頂棚/88
(二)主幹道/92
(三)鋪位/95
(四)圍欄/98
(五)“檔”/101
(六)邊界/104
(七)縫隙/106
二、 巴扎之間的空間/110
(一)“巴扎環”/111
(二)公路/119
(三)客運站/121
第二節 空間的變遷/125
一、物質空間/126
二、意象空間/134
三、符號空間/148
結語/154
- 巴扎時間志/157第一節 巴扎里的時間/159一、約定的時間/159二、受控的時間/161(一)經營時間/162(二)開張時間/163(三)討價還價的時間/164(四)展示手工藝的時間/166三、多重的時間/167(一)閒聊時間/168(二)“背地克”時間/169(三)“檔奇”時間/171第二節 時間的分配/174一、時間的流程/175(一)時間表/176(二)準備的時間/181(三)趕路的時間/184(四)散集的時間/187二、 時間的規制/192(一)多長時間趕一次巴扎/196(二)處理時間的節奏/201(三)時間是否能被掌握/206結語/213第四章 巴扎行為志/215第一節行為的主題/217一、 交易行為/220(一)談價/221(二)數錢/224(三)過秤/227(四)選貨/230二、生產行為/232(一)手藝活/233(二)市聲/238(三)招徠/243(四)雜耍/246三、消費行為/251(一)被剃頭/252(二)聊天/253(三)遊戲/255(四)購物/259四、其他行為/263(一)步行/263(二)牽引/264(三)逗留(休憩)/266(四)觀光/267第二節 認同的邊界/270一、熟人世界與生人世界/276二、坐賈與流商/277三、不可譯言行與可譯言行/279四、邊界與邊界漂移/280五、占有與寄居/282結語/284第五章巴扎行旅志/287一、最初的“市”與最後的“市”/293二、喀什噶爾的巴扎與伊斯坦堡的巴扎/299三、 新疆的巴扎與內地的集市/310四、“我”的巴扎與“我們的”的巴扎/316附錄/325一 、巴扎記游一則 庫車的巴扎/325
- 謝彬《新疆遊記》中有關巴扎的文字記述/344
- 貢納爾·雅林《重返喀什噶爾》中對巴扎的文字記述/352參考文獻/355後記/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