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梅是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兩國主權索取的重疊去,兩國在此發生過嚴重武裝衝突。由於在巴德梅的歸屬等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兩國的劃界工作迄今未取得明顯進展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得梅
- 外文名:無
- 性質:重疊去
- 類別:地區
歷史,埃厄衝突大事記,
歷史
1998年5月,厄利垂亞與衣索比亞因對巴德梅地區的領土爭議爆發嚴重武裝衝突。11月,非統埃厄衝突調解委員會提出解決衝突的十一點框架協定,要求雙方立即撤軍並停止敵對行動,得到非統預防、處理和解決衝突機制首腦會議的批准和聯合國安理會支持。埃塞接受框架協定,但厄不接受。
1999年2月,埃塞以武力奪回巴德梅地區,厄接受非統框架協定。7月14日,非統第35屆首腦會議通過解決埃厄衝突框架協定執行方案,要求雙方全面執行非統框架協定。隨後,非統與阿爾及利亞、美國、聯合國等四方專家制訂了履行該執行方案的技術細節,並於8月初提交埃、厄兩國。8月8日,厄表示接受技術安排。埃塞則認為技術安排與執行方案在雙方撤軍的時間和地點及恢復行政管轄等一些問題上有出入,要求非統作出澄清。非統於8月底就上述問題做出了答覆;9月4日,埃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願繼續與非統對話,制定出為埃方接受的"安排"。6日,厄外交部發表聲明,認為埃不接受技術安排等於拒絕非統一攬子和平協定,是向厄宣戰,厄將採取合法的自衛行動。此後,非統特使又多次往返於埃、厄之間進行穿梭斡旋,均未取得突破。
2000年2月,非統主席特使、美國總統特使再次分赴埃、厄兩國繼續調解,未獲成功。埃、厄兩國在東部邊界又發生戰鬥。
2000年2月,非統主席特使、美國總統特使再次分赴埃、厄兩國繼續調解,未獲成功。埃、厄兩國在東部邊界又發生戰鬥。
2000年5月,埃對厄發動全面軍事進攻,並取得較大勝利。6月,埃、厄簽署《停止敵對行動協定》。7月,聯合國開始在埃厄邊境部署維和部隊,監督兩國停火協定的實施。12月,兩國簽署《全面和平協定》,就雙方停火、遣返戰俘、成立邊界委員會和賠償委員會負責勘劃邊界和索賠等事宜達成一致,埃厄衝突遂步入和平解決進程。聯合國已在該地區建立了“臨時安全區”,並派駐聯合國埃厄行動特派團(UNMEE),負責監督停火併恢復當地秩序等工作。
2002年4月13日,設在海牙的厄埃劃界委員會就厄埃邊界劃分作出裁決,將當時由埃方控制的邊境小鎮巴德梅劃歸厄方。這一裁決遭到埃方的反對。由於在巴德梅的歸屬等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兩國的劃界工作迄今未取得明顯進展 。在厄政府2005年10月開始對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行動實施一系列限制措施後,埃、厄邊界地區出現了新的緊張局勢,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處境十分困難。
2008年7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自31日起終止聯合國埃厄特派團的任務 。
埃厄衝突大事記
解放日報6月20日報導,″埃厄″越打越挨餓。經過兩年戰爭,兩國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圖為飢餓的衣索比亞兒童。
1998年:5月6日,埃、厄兩國軍隊首先在西線的巴德梅地區發生衝突。巴德梅是一片不毛之地,雙方均稱對其擁有主權。
5月12日,厄軍攻占巴德梅及其附近地區,並進攻埃塞西北部提格雷省的謝拉羅。
5月18日,埃塞要求厄軍無條件撤出在過去兩周中占領的土地。
5月31日,戰鬥蔓延到提格雷省的第二條戰線。
1999年:2月4日,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雙方軍隊在巴德梅前線再次爆發戰鬥。
2月6日,厄利垂亞指責埃塞在巴德梅前線發動大規模進攻;埃軍從厄軍手裡一舉奪回巴德梅。
5月16日,衣索比亞用戰鬥機和大炮轟炸了厄利垂亞東部最重要的港口馬薩瓦。
2000年:2月23日,經過8個月的緊張對峙,埃、厄兩國軍隊在東部的布雷前線再次開戰,美國和非統組織特使展開穿梭斡旋。
5月12日,戰鬥在西線的巴德梅、中線的扎拉姆貝薩和東線的布雷同時展開,埃軍在西線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令厄軍措手不及,潰不成軍。
5月17日,聯合國宣布對兩國進行武器禁運。
5月18日,埃軍占領厄西部戰略重鎮巴倫圖,並進入厄縱深地帶。
5月23日,埃塞總理梅萊斯稱埃軍在前線獲得重大勝利。
6月3日至10日,兩國軍隊繼續在東、西兩線激戰,厄難民和無家可歸者增加到70萬。
6月14日,埃塞宣布接受非統組織提出的15點和平計畫;4天后,雙方在計畫上正式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