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荔枝道,地理位置在四川涪州至陝西長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荔枝道
- 地理位置:四川涪州至陝西長安
筆者不是想與誰爭個長短,只想說點實際情況。
因為楊玉環吃荔枝,不可能當御膳長年累月享用,爭論起來實際意義又在哪裡呢?能夠了解封建帝王,奪媳為妃,爛用皇權,為博妃子一笑,不惜舉天下財力,耗百姓生命而為幾顆荔枝那種無恥、奢侈、貪婪、惡毒的嘴臉就足夠了。
相信詩聖留下的詩,也不一定是首讚歌,因為他當時那種身分,想楊玉環、李隆基賞他幾顆荔枝嘗嘗鮮也許都是不可能的。
唐代,今鷹背、河口、石窩、大沙壩、趕場壩、魏家坪、楊宗嶺、鍋團圓、煙燈埡、秋波粱、草壩、關壩、龍鳳、董溪口14個場原屬巴州轄的14個場,於清道光三年才劃入太平即今萬源縣長樂鄉的。當年可達西安南面的驛道有兩條,即國家正在“申遺”的“米倉道”和另外一條來巴州、通江(壁州)到陝西洋縣、西安(史稱洋壁道)的驛道。而這兩條道很長一段都在巴州轄區內,不知因什麼原由,被人冠上“荔枝道”的稱謂。為敘述方便,本文也就稱它為“巴州荔枝道”。
《舊唐書》等史籍記載: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年),唐玄宗為滿足寵妃楊玉環愛食新鮮荔枝的喜好,頒旨從涪州到西安置專驛,按人歇馬不歇的方式,從涪州采荔枝到西安供其享用。
四川有《荔枝道》一文說:我國在“隋唐溫暖期”(公元600—800年),除了嶺南產荔枝外,當時四川的川東北也能出產荔枝,主要集中在涪州,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州(今四川達州)一帶。這裡雖山多霧重,但河流溪溝遍布,又鄰近漢中、西安,是運送鮮果的最好氣候,雖交通條件不如南方地區,但米倉道和荔枝道已經運行千年,極險路只上下米倉山,能夠保證帶鮮荔枝運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