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報春

巴塘報春

巴塘報春(學名:Primula bathangensis Petitm.),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向下發出成叢之長根。葉3-5枚叢生,葉片腎圓形,長3-12厘米,寬2-14厘米,果時長可達18厘米,寬至24厘米,基部深心形,邊緣具波狀圓齒或呈淺裂狀,有小鈍牙齒和緣毛,上面疏被多細胞柔毛,下面沿葉脈被開展的柔毛,側脈3-4對,下方的、1-2對基出,在下面顯著;葉柄長3-25厘米,被淡褐色或白色長柔毛。花葶粗壯直立,高10-70厘米,被毛同葉柄;花通常多朵排成疏鬆的頂生總狀花序;苞片長5-15毫米,位於下部的橢圓形,葉狀,向上漸次縮小成披針形,兩面被毛;花梗長5-15毫米,被柔毛,果時長可達30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巴塘報春
  • 拉丁學名:Primula bathangensis Petit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報春花目
  • 報春花科
  • 報春花屬
  • :巴塘報春
  • 分布區域:產於雲南;和四川西部
  • 是否中國特有:是
  • 命名者及年代:Petitm.,1908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生態習性,病蟲防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向下發出成叢之長根。葉3-5枚叢生,葉片腎圓形,長3-12厘米,寬2-14厘米,果時長可達18厘米,寬至24厘米,基部深心形,邊緣具波狀圓齒或呈淺裂狀,有小鈍牙齒和緣毛,上面疏被多細胞柔毛,下面沿葉脈被開展的柔毛,側脈3-4對,下方的、1-2對基出,在下面顯著;葉柄長3-25厘米,被淡褐色或白色長柔毛。花葶粗壯直立,高10-70厘米,被毛同葉柄;花通常多朵排成疏鬆的頂生總狀花序;苞片長5-15毫米,位於下部的橢圓形,葉狀,向上漸次縮小成披針形,兩面被毛;花梗長5-15毫米,被柔毛,果時長可達30厘米;花萼闊鐘狀,開花時長7-10毫米,裂片開張,直徑1-1.5厘米,花後增大,至果時長可達2厘米,直徑達3厘米,草質,綠色,兩面被柔毛,分裂達全長的l/3-1/2,裂片卵形或三角形,全緣或具小齒,具明顯的中肋和側脈;花冠黃色,冠筒長10-12毫米,冠檐直徑1.5-3厘米,裂片倒卵形,先端具深凹缺;長花柱花;雄蕊著生處距冠筒基部約4毫米,花柱長約8毫米;短花柱花:雄蕊接近冠筒口,花柱長約4 毫米。蒴果近球形,直徑5-7毫米。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溪旁和岩石縫中,海拔2100-30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賓川、永勝、麗江、中甸、寧蒗)和四川西部(木里、稻城、巴塘)。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巴塘。生境:灌叢草甸, 灌叢草甸。

主要價值

報春花屬的多數種類花冠鮮艷美麗,可栽培供觀賞。產於溫暖地區的種類適合溫室栽培,高山種類則為布置岩石園的理想材料。近百餘年來,西方國家曾先後多次派人來中國四川、雲南、西藏等地蒐集報春花種苗。目前歐美庭園栽培的報春花種類中,許多皆引種自中國。中國目前栽培較普遍的有報春花、四季報春和藏報春3種。

繁殖方法

報春花多用種子繁殖,但其種子壽命短,發芽力喪失快。春天採收的種子秋天播種,發芽率會下降一半。因此應將採收的種子晾乾冷藏,降低其代謝活動,延長壽命。報春花種子小,又屬喜光發芽種子,因此播後不必覆土,只需用塑膠薄膜覆蓋保濕即可。發芽適溫為15℃至20℃,超過25℃發芽率會明顯下降。播種時期應根據所需開花期而定,需冬季開花可於晚春播種,需春天開花可於早秋播種。
晚春播種,幼苗很快進入炎夏,需做好降溫工作,否則幼苗極易在酷熱的天氣中死亡。大批量種植應有降溫設備,若在冷涼地區種植,可安全度夏。少量種植可在四月播種,夏天到來時幼苗已長大,具有較強的抗熱性,放置於蔭涼通風處即可安全度夏。報春花喜溫暖、濕潤,忌炎熱、乾旱,生長適溫在10℃至25℃之間。
個別的品種如歐洲報春和多花報春等還可採用分株法繁殖,每一子株必須帶2~3個芽。報春花種子壽命極短,陳種子往往發芽率極低,有時甚至不發芽。種子採收後應置於通風處陰乾,不可在強光下曝曬,以免降低種子的發芽型。一般種子的發芽率為40%左右。為了保證春節開花,一般在六月播種。播種用土為草炭土,也可適量加入沙子,因種子細小,一般用撒播法,報春花類的種子為好光性種子,播後可不覆土或覆極薄的一層細沙,以不見種子為宜。發芽溫度為15~20℃。對報春花、四季報春等需10~20天發芽,而西洋櫻草花需20~28天發芽。當幼苗長至2~3厘米時可以分苗,當幼苗達到8厘米時定植於10厘米的營養缽中。栽培土為腐葉土、廄肥、沙各1份混合,加入少量石灰和過磷酸鈣。實生苗定植後應追肥,操作時避免肥水沾到葉片,保持盆土濕潤,一般葉片達到20~25片時開花,花謝後及時將殘花梗清除,以免影響觀賞。從播種直至進入冬季以前,應該遮蔭,冬季及花期則增加光照。

栽培技術

生態習性

報春花屬是一典型的暖溫帶植物,絕大多數種類均分布於較高緯度低海拔或低緯度高海拔地區,喜溫暖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不耐高溫和強烈的直射陽光,多數亦不耐嚴寒。
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0~25℃。要求疏鬆的鈣質土和鐵質土壤,忌諱酸性土。種類及品種:同屬約有500種,大部分具較高的觀賞價值。
不耐霜凍,花期早。而作為露地花壇布置的歐報春花,則適合生長於陰坡或半陰環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
報春花屬是典型的異花授粉植物,多數種類具有兩型花,即在同一種中,部分植株具長花柱花:花柱長達花冠筒口,雄蕊則著生於花冠筒的中部或近基部;另一部分植株具短花柱花:花柱僅長達花冠筒的中部,而雄蕊則近花冠筒口著生。昆蟲採花蜜時頭部觸及花冠筒口部器官,而其口器伸至冠筒下部,這樣就將短柱花的花粉授於長柱花的柱頭,將長柱花的花粉授於短柱花的柱頭。

病蟲防治

報春花花卉花色十分豐富,其栽培不當就容易引發病蟲害,加之報春花的根部較為柔弱,因此病蟲害一旦發生就不容易治理。那么,報春花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如何呢?
花葉病
症狀:由黃瓜花葉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症狀為葉片變小、畸形,分布有暗綠色斑紋或黃化。染病植株不開花,亦或開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紋。傳染途徑主要由桃蚜和棉蚜傳毒。傳染源主要為周圍雜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時清除雜草,減少傳染源。其次應及早防治蚜蟲,消除傳毒媒介。
褐斑病
症狀:多在四季報春上發生。由半知菌亞門的鏈格孢菌類引起。染病植株葉片上有褐色斑點。傳染途徑是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殺菌劑。
灰霉病
症狀:為報春花的常見病害之一,全國各地均有發生。植株感病後,整株黃化,枯死。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嫩莖、花器等部位。多在葉尖、葉緣處發生。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浸狀斑點,以後逐漸擴大,變成褐色並腐敗。後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黃色霉層。莖部感病後,病斑呈褐色,逐漸腐爛。花器被侵染後也成為褐色,腐爛脫落。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灰色霉層,這是該病的一大特徵。該病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壤內越冬。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大時易發病。通過風雨、工具、灌溉水傳播。溫室中冬末春初發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種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病葉、病株及時清除,以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噴灑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最好與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產生抗藥性。
斑點病
症狀:主要危害植株葉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徑3至4毫米,褐色,嚴重時,病葉枯死,造成落葉。該病由報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殘體上越冬,種子也可帶菌,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該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隨空氣及雨水傳播。生長季節再侵染頻繁。通常溫暖多濕的天氣和偏施氮肥時,植株容易發病。一般7月開始發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
葉斑病
細菌性葉斑病症狀:多在葉及花托上發病。初期沿葉脈產生水浸狀不規則病斑,以後黃化、變褐,病斑擴大,葉緣乾枯。嚴重時自下葉枯死。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培育無病種苗,苗床土應消毒;溫室內應及時放風,降低空氣濕度。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發病後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施。
黃葉病
缺鐵黃葉病症狀:植株上部嫩葉首先失綠,而老葉仍正常。失綠葉片葉肉變黃,葉脈還保持綠色。嚴重時葉尖出現褐斑,甚至脫落。
防治方法:盆土應選用富含鐵質的壤土。在有機肥中混入硫酸亞鐵、硫酸鋅等,可促使根系發育,增加吸鐵能力。出現缺鐵病狀時,可噴施0.2至0.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比直接施入土中要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