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難民(Palestine Refugee)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勒斯坦難民
- 外文名:Palestine Refugee
- 所屬學科:世界歷史
- 公布時間:2012年
巴勒斯坦難民(Palestine Refugee)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
巴勒斯坦難民(Palestine Refugee)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定義 1948年巴勒斯坦戰爭後,由於恐怖和戰爭而流落他鄉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以色列(1949年停火線範圍)、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埃及等周圍阿拉伯...
關於難民安置問題巴勒斯坦難民強烈要求返回家園。以色列則反對讓巴勒斯坦難民返回家園,聲稱難民應由阿拉伯國家負責安置。這是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國家不能接受的。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地區長期動盪不安的根源。許多國家和組織為和平解決巴勒斯坦問題作出...
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即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Works Agency for Palestine Refugees in the Near East (UNRWA)。產生 1948年,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使大批巴勒斯坦人淪...
1994年5月12日,成立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巴以和談在耶路撒冷的歸屬、猶太人定居點、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巴以邊界劃定等棘手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衝突仍在繼續。2007年6月,哈馬斯在同法塔赫的衝突中奪取了加薩走廊。此後,兩大派別各自為...
難民營戰爭,是黎巴嫩內戰期間第四階段的一系列大規模衝突,在衝突中由多個巴勒斯坦難民營遭到什葉派組織“阿邁勒運動”圍困和攻擊。有些資料顯示這場衝突對陣雙方是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事實上黎巴嫩內戰是一場全方位的衝突,而難民營戰爭的...
《巴勒斯坦--難民營里的美魯芭多》是1987年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宏河隆一。作者介紹 攝影/作者 男,1943年生於天津,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到以色列,三年後回國。其後,在講談社當攝影師,成為自由職業的國際報導攝影家。曾...
黎巴嫩南部西頓地區的一處巴勒斯坦難民營內不同派別之間的武裝衝突仍在繼續,目前已造成8人死亡,40人受傷。據悉,該難民營原由一個名為“比拉勒·薩德爾”的團伙控制,巴勒斯坦法塔赫運動與巴勒斯坦聯合力量想要接管此難民營,雙方於4月7日...
1948年,年僅12歲的亞辛被以色列軍隊趕出巴勒斯坦,淪為難民。1965年,亞辛在埃及加入了“穆斯林兄弟會”。1973年,亞辛返回加沙,並從事福利慈善事業,盡全力幫助巴勒斯坦人。亞辛1982年秘密成立了“巴勒斯坦聖戰者”。1983年被以色列當局...
巴勒斯坦難民問題則由1949年成立的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負責。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認為,持久解決難民問題的方式有自願遣返、就地安置和重新安置三種,其中第一種是最理想並且常常是唯一可行的方式。此外,還需要促成難民...
巴勒斯坦醫療部門2010年9月27日說,以軍戰鬥機當天晚上對加薩走廊中部的布賴傑難民營發動空襲,造成3名巴武裝人員喪生,1人受傷。中文名 9·27以色列戰鬥機空襲巴勒斯坦布賴傑難民營事件 時間 2010年9月27日 地點 巴勒斯坦 內容 以...
艾因赫勒韋(阿拉伯語عين الحلوة,原意是甜美的泉水)是黎巴嫩境內最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這裡曾有7萬多名巴勒斯坦難民,但2011年以來,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大量湧入,難民總數已接近12萬。難民營位於港口城市西頓的東南方...
仍然處於對以色列戰爭中的巴勒斯坦人勸說聯合國建立組織,為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援助。他們還組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簡稱法塔赫。這一組織採用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成功的游擊戰略。很快,亞西爾·阿拉法特成為領袖,並同喬治·哈布希和瓦迪·...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巴勒斯坦全境,土著的巴勒斯坦人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背井離鄉,加入到第一次中東戰爭後形成的巴勒斯坦難民行列;一部分在以色列本土上成為以色列的少數民族;大部分留在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成了...
對於此,政府、聯合國、國際組織等會對難民營提供必要人道主義援助。如聯合國呼籲敘利亞衝突各方尊重亞爾穆克難民營被困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全 ,而自2014年年初以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一直在為約旦最大難民營扎塔里營地的敘利亞難民提供實用的...
《巴勒斯坦1948大災難》是由廣河隆一執導的一部紀錄片。劇情簡介 1948年,以色列建國,中東戰爭爆發,七十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成為難民,四百多座巴勒斯坦人的村莊遭到摧毀,化作廢墟,這就是“NAKBA”——“巴勒斯坦大災難”。本片是由...
第六章 大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被占領土:高政治之興衰(1967—1987) 235 1967年6月戰爭 236 為生存而戰:1967年戰爭後的巴勒斯坦難民 239 人民起義、游擊戰爭與恐怖主義(1968—1972) 246 占領(1967—1982) 250 定居點與以色列的內部...
1948年5月後,大批巴勒斯坦難民逃離家園。巴勒斯坦文學從此分為被占區文學和流亡區文學。被占區文學 開始時只有農村流行的一些民歌,這些民歌表現了人民反抗壓迫的鬥爭。以後,艱難的環境造就了一批詩人。他們的詩歌擺脫了悲觀失望情緒,具有...
附近建有兩大阿拉伯難民營。1967年阿以戰爭中,該地被以色列占領,造成人口大量流散。 [1]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華盛頓簽署了加沙、傑里科先行自治協定,1994年5月又簽署了該協定的執行協定,隨後,傑里科從以色列占領下...
10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淪為難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開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定,被占領...
《最後的天空之後: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內容簡介為:這個世界,沒有一天會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聞。他們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了:要么是兇殘的恐怖分子,要么是悲慘的難民。他們的真實境遇卻鮮為人知。薩義德的文字連同吉恩·莫爾的攝影,描繪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委任統治地,英國在拉法設立了邊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沙地區歸埃及管理時期,拉法成為加沙地區最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所在地。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47276次 編輯次數:30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根據巴勒斯坦中央統計署資料,2006年中伯利恆人口為29,930人。而在1997年人口統計時,該市人口為21,670人,其中包括6,570名巴勒斯坦難民,占該市人口的30.3%。1998年,該市的宗教構成為:遜尼派穆斯林占67%,基督徒占33%,其中大部分...
以色列監獄的萬名巴勒斯坦囚犯 逐漸擴大的猶太人定居點 猶如蜘蛛網的加沙地下通道 貝都因遊牧民的生活現狀 參訪篇 重任在肩的拉馬拉醫院 走進希伯倫難民營 感受文化之都拉馬拉 近觀拉馬拉扎耶德急救中心 參訪著名的耶路撒冷大學 阿拉法特紀念...
萬隆會議召開60年來,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自由和獨立仍被剝奪,數百萬巴勒斯坦人依然生活在被占領狀態下,並淪為難民,我們譴責這一仍在繼續的歷史不公。2、我們,本著亞非團結精神,對巴勒斯坦人民面對以色列非法占領表現出的強韌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