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差異與綿延)

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

差異與綿延一般指本詞條

《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是2007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理平。

基本介紹

  • 書名: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
  • 又名:Difference et duree:Pour comprendre la philosophie de Bergson et son destin con
  • 作者:王理平
  • ISBN:9787010063164
  • 類別:哲學理論
  • 頁數:483頁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叢書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版 次: 1
頁 數: 483
裝 幀: 平裝
開 本: 32開
所屬分類: 圖書>哲學>哲學理論

內容簡介

柏格森是20世紀早期世界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生命哲學最主要的代表。1927年以“豐富而生機勃勃的思想以及卓越的表現技巧”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柏格森的思想在20世紀早期曾一度風靡世界,在哲學、文學、科學、政治、繪畫藝術、音樂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思想不僅為法國存在主義鋪平了道路,而且為現象學進入法困準備了充分條件。他深刻地影響了詹姆士、懷特海、薩特、梅洛?龐蒂、列維納斯、德勒茲等一大批思想家,是20世紀法國思想最主要的本土源頭之一。隨著眾多未刊遺稿的陸續發表以及其他各種原因,被人遺忘已久的柏格森研究於20世紀90年代得以復興,“重讀柏格森”、“回歸柏格森”成為當代西方思想文化領域最活躍的思潮之一。 《差異與綿延: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作者即在新近“回歸柏格森”這股國際學術潮流背景下,試圖從“存在”角度出發,在整體上重新建構、理解和詮釋柏格森的整個哲學,挖掘其在西方哲學史上的重大意義和價值,廓清種種誤解,從而揭示以差異與綿延(存在)為主題的“柏格森主義”的真正內涵和當代意義。

叢書簡介

本套叢書論涉主題主要圍繞法國哲學展開,部分地涉及到具有哲學深度的文化研究。法蘭西哲學既不同於盎格魯----薩克遜的經驗主義傳統,也有別於德意志的先驗主義傳統,她讓我們從哲學的玄思中也能夠體味到文學藝術所具有密切:許多哲學大師都在文學藝術方面成就卓著,而繁榮的文學藝術又為法國哲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法國哲學源於笛卡爾以法語作品《方法談》回應蒙田的《散文集》,而笛卡爾同時也被認為是西方整個現代哲學之父。從這個意義上講,不了解以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為代表的17世紀“大理性主義”,就無法了解西方哲學從早期現代哲學到後期現代哲學再到後現代哲學的歷史進程。法國18世紀的啟蒙哲學、19世紀的諸多哲學流派都在西方哲學史上有其獨特地位。20世紀的法國現象學--存在主義運動、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運動、後現代主義運動則把法蘭西的感性哲學提升為了世界哲學的主導潮流之一。

作者簡介

王理平(王禮平)男,1975年7月生於四川榮縣,1994年入鐵道部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習,1998-2005年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專業攻讀碩、博士學位。其間於2002年保留學籍赴巴黎高師哲學系研習柏格森哲學,並於2003年以論文《意識與柏格森主義的誕生》通過答辯,獲得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EHESS)DEA學位(Diplomed Etudes Approfondies,Grade de Master;深入學習文憑,碩士),2005年獲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哲學系師資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國現當代哲學。曾在《復旦學報》、《自然辯證法通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篇。

圖書目錄

引言 柏格森:風格與命運
一 Berg/son:反抗者之子
二 一種哲學的奇特命運
三 風格
四 “我沒有體系”
五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六 新的命運----在20世紀的哲學地圖上:“我完全避免了德國文化的影響”
七 理解柏格森哲學及其當代命運:“誕生著的柏格森”
上部 綿延之發現
第一章 意識的直接材料
第一節 意識與柏格森主義的誕生
第二節 意識與綿延
中部 世界之奠基
第二章 虛無與存在
第一節 世界之奠基
第二節 世界的直接材料
第三節 反對虛無
第三章 同一與差異
第一節 從“一與多”到“差異”
第二節 差異與記憶----本體論
第三節 世界奠基的完成
下部 綿延之思
第四章 綿延地思
第一節 時間
第二節 直覺
第三節 生命
第四節 自由
結論:存在的吶喊
參考文獻
謝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