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生物學》發表了一項關於巨犀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生活在距今約3000萬年早漸新世晚期的準噶爾巨犀骨架進行研究,我國科研人員發現,為抵禦當時全球氣候變冷,在約2000萬年的時間裡,巨犀不僅在體型上演化成龐然大物,而且“噸位”也激增10多倍,由最初的1.5噸增加到滅絕時的20多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犀化石
- 類型:化石
《歷史生物學》發表了一項關於巨犀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生活在距今約3000萬年早漸新世晚期的準噶爾巨犀骨架進行研究,我國科研人員發現,為抵禦當時全球氣候變冷,在約2000萬年的時間裡,巨犀不僅在體型上演化成龐然大物,而且“噸位”也激增10多倍,由最初的1.5噸增加到滅絕時的20多噸。
《歷史生物學》發表了一項關於巨犀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生活在距今約3000萬年早漸新世晚期的準噶爾巨犀骨架進行研究,我國科研人員發現,為抵禦當時全球氣候變冷,在約2000萬年的時間裡,巨犀不僅在體型上演化成龐然大物,...
巨犀屬(Paraceratherium),廣泛分布於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巨犀科下最著名的種群,我國發現過葛氏巨犀和更大型的美麗巨犀(天山副巨犀)兩種,北京自然博物館中的巨犀化石即為此屬,由Paraceratherium和Indricotherium兩屬合併而來。別納拉巨犀屬(Benaratherium),曾分布於高加索地區的一類體形不大的...
沙拉木倫始巨犀,化石發源地為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烏拉烏蘇 展品信息 展品類別 化石標本 展品中文名稱 沙拉木倫始巨犀 拉丁學名 Juxia sharamurenense ,Chow et Qiu,1964 化石門類 哺乳 標本編號 V2891 化石發現地/產地 內蒙古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烏拉烏蘇 化石形成時代 始新世(距今約3500萬年前)化石...
谷氏巨犀是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的晚漸新世(E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一類大型的已絕滅的犀類。無角,臼齒齒冠較低,構造相對簡單。大型的無角犀類。頭骨窄長;i1/1增大,其他門齒退化;犬齒門齒化或缺失;前臼齒列長度超過是臼齒列的一半;p1/1有時缺失;前臼齒臼齒化程度較低;臼齒為典型的真犀類...
霍爾果斯準噶爾巨犀是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準噶爾盆地的一件化石。特性描述 大型的無角犀類。頭骨窄長;i1/1增大,其他門齒退化;犬齒門齒化或缺失;前臼齒列長度超過是臼齒列的一半;p1/1有時缺失;前臼齒臼齒化程度較低;臼齒為典型的真犀類結構。化石產地 該化石產地為阿勒泰地區準噶爾盆地。
小巨犀 小巨犀是產於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的始新世(E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齒冠較低,第4前臼齒的外壁向外凸起,次尖與原嵴部分分離。第二上臼齒後尖外壁較向內斜,下頰齒的下後尖特別肥大,前臼齒列比較短。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間額爾登巨犀是巨犀亞科的一種,已滅絕。展品信息 展品類別 化石標本 展品中文名稱 中間額爾登巨犀 拉丁學名 Urtinotherium intermedium ,(Chiu,1962)化石門類 哺乳 標本編號 V2643.1 化石發現地/產地 雲南師宗縣大同鄉大同村北 化石形成時代 晚始新世(距今約3400萬年前)化石級別 正模 展品材質 0 展品尺寸 11*...
牙溝副巨犀是發現於甘肅省臨夏州東鄉縣的晚漸新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一種小個體的paraceratherium,和p.bugtiense差不多大小。吻部退縮,其長不超過dp1~dp4之長。無上門齒或犬齒;有dp1,但無p1。上頰齒冠高,外壁有薄層白堊質覆蓋,m1冠高接近齒冠最大長,原尖內壁基部變平,有垂向溝;上前臼齒(dp1除外...
壽氏始巨犀 壽氏始巨犀是產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的晚始新世(E₂)最早期的化石。特性描述 已知最小、構造最原始的巨犀。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美麗巨犀 美麗巨犀是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勃灣區千里山的早漸新世晚期化石。特徵描述 一種大型犀類。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
在漸新世,巨犀從蒙古高原到南亞的擴散將沿著特提斯洋的東岸,通過西藏腹地的一些低海拔谷地進行。鄧濤說:“這一路線得到其他證據的支持,在青藏高原中部漸新世地層中發現的魚類和植物化石都顯現出熱帶的特點,指示不超過2000米的海拔高度。巨犀在漸新世早期從今天青藏高原北側的蒙古高原經中國西北地區擴散到南亞,巴基斯坦...
吐魯番巨犀發現於新疆吐魯番盆地、青海西寧盆地、甘肅蘭州盆地和臨夏盆地,其中在吐魯番盆地和臨夏盆地均發現於晚漸新世地層中,僅在蘭州盆地和西寧盆地延續到早中新世的謝家期。形態特徵 吐魯番巨犀在巨犀科內體型相對較小,其他形態特徵是:下頜聯合部與i1向前平伸;左右i1間有寬的齒隙;頰齒齒冠高,p1-p2退化消失,...
介紹 副巨犀屬是奔犀類群動物中最大的動物,也是歷來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肩高達6米,光是顱骨的長度就約有1.3米,令早期的小型奔犀相形見絀。副巨犀屬可能以取食樹頂的樹葉為生,身高是其最大的優勢。1993年,人們在中國新疆地區發現了一具副巨犀的化石,其身高達5米,身長9米,體重近30噸。當時人們還...
臨夏盆地發現的十項新生代化石研究世界之最分別是:世界上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巨犀的聚集地;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最早的稀樹草原群落;最大的鬣狗——巨鬣狗;獨一無二的和政羊;熊類的最近祖先——戴氏祖熊;最早的擬聲鳥類——和政盤繞雉;保存最久遠的蛋白質;最大的馬——埃氏馬。其中,...
長頸副巨犀(學名:Paraceratherium)這種巨大的長頸犀形獸是地球有史以來體型僅次於天山副巨犀(天山準噶爾巨犀)的陸上哺乳動物。他們的生存年代 大致在三千萬到兩千五百萬年前,棲息地主要在蒙古地區,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他們是食草性的哺乳類─奇蹄類動物。物種介紹 物種名稱 _長頸副巨犀(大陸)長頸犀形獸(台)...
研究表明,柯氏犀類與典型的巨犀類在頭骨和牙齒特徵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巨犀類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僅分布於亞洲。晚期典型的巨犀類在顱基部有一個獨特的特徵:鼓後突明顯增大,與副乳突近於等長並癒合。新發現的退化祖犀在顱基部具有了這一特徵的雛形:鼓後突增大,並且有與副乳突癒合的趨勢。所屬亞種 始新...
巨犀動物群 和政地區的巨犀動物群生活於30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時期,那時以溫暖濕潤的森林環境為主,間雜有一些開闊地帶。在和政地區發現有兩類巨犀化石,即準噶爾巨犀和巨犀。 巨犀動物群中已知的種類包括嚙齒類的阿爾泰查乾鼠,肉齒類的巨翼齒獸,奇蹄類的河套裂爪獸、三趾原犀、異角犀、霍爾果斯準噶爾巨犀、巨犀...
1922年考察團發現了巨犀化石並於同年12月19日送回博物館。1920年代期間,他曾希望在蒙古發現一些人類起源的痕跡。雖未得嘗所願,不過他還是發現了珍貴的恐龍骨頭。在1922年至1925年間四次在戈壁的探險中,他發現了原角龍、一窩原角龍蛋(後來實證是偷蛋龍的蛋)、繪龍、蜥鳥龍、偷蛋龍、伶盜龍等,這些都是...
在法國進修期間蒐集大量資料,完成了《中國新疆細石器遺存》論文,1991年~1996年與法國科研中心中亞考古研究所合作,就新疆和田地區克里雅河流域古代遺址的興廢,探索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的關係為課題,作為負責人協同科研人員四次深入塔克拉瑪乾進行了考察與發掘,1993年~1994年主持發掘新疆飛躍站距今2500萬年巨犀化石,是...
屬: 巨犀屬 (Paraceratherium)化石發現 1911 年,克來福・弗斯特・庫柏爵士,一位英國科學家,在俾路支,即現在的巴基斯坦,發現了一隻巨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由於骨骼不全,他想像不出這隻動物的體形。據他推測,這可能是一種久已滅絕、不為人知的犀牛。為了標明發現地,庫柏將這隻動物命名為“俾路支巨獸...
50年代初,在吐魯番大河沿的桃園子小村,發現了距今2.25億萬年到1.85億萬年前的二疊紀至三疊紀岩層的大片鱈魚化石群。1993年,在施工的蘭新鐵路複線工程吐魯番飛躍車站工地,發現了巨犀和與之共生的石化龜鱉類化石。近幾年在艾丁湖南岸發現大量的種種無脊椎動物、樹木和珊瑚化石。這些足以證明吐魯番曾是一個水草豐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