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氣

巨氣指人體的正氣,其功能是對抗外邪的入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氣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人體的正氣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素問·湯液醪醴論》:“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巨氣、正氣均見於內經,是人體內的生理之氣,從功能角度對氣的描述。正氣是人體對於致病因素的抵禦能力。正與邪相對,正氣即真氣。《內經》常用正邪、真邪對舉,且正氣與真氣可以互相替換使用。

中醫套用

1、巨氣(正氣)與邪氣
《內經》重視人體的正氣,認為正氣旺盛,邪氣就難以入侵,人體便不發生疾病,即“正氣記憶體,邪不可乾”;若正氣虛弱,不足以抵抗外邪時,邪氣才能乘虛而入,即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人體正氣的強弱,與機體的素質、精神狀態、生活環境、營養、鍛鍊等情況有關。
疾病的過程,就是正氣與邪氣雙方相互鬥爭的過程,正氣不足者為虛證,邪氣亢盛者為實證;邪勝於正則病進,正勝於邪則病退。因此,治療疾病,扶正祛邪是一條重要原則。
2、對“巨氣乃平”概念的疑義
《校注》引馬蒔曰:“巨氣,大氣也,即正氣也。”脈按,核之文意,謂語曰“乃平”,“巨氣”一定是不平之氣。《校注》謂此“巨氣”為正氣,蓋誤。謹按,“巨”當讀若歫,經傳通作拒,是阻止、格拒的意思。說見上“氣拒於內”條。由於氣機阻滯不通,三焦失宣,所以浮腫。至氣機疏通後,水得下行,故曰“拒氣乃平”。於此更可悟出治水腫之法,不獨發汗利水,而主要在乎調氣。
又按,上古醫籍之“巨”字,在後世著作中往往被改為“大”字,如巨陽改為大陽、巨陰改為大陰。“巨氣”之“巨”或循此例,一律被改為“大”字,遂致此“格拒之氣”的“巨氣”亦被誤改為“大氣”。《素問》多言“大氣”,獨有此篇仍稱“巨氣”,蓋改而未盡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