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巧百合)

春蘭(蘭科蘭屬地生植物)

巧百合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春蘭(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是蘭科蘭屬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卵球形,長1-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7枚,帶形,。花葶從假鱗莖基部外側葉腋中抽出,直立,長3-15(-20)厘米,極罕更高,明顯短於葉。蒴果狹橢圓形,長6-8厘米,寬2-3厘米。花期1-3月。

分布於日本、朝鮮半島南端、中國和印度東北部(待證實);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生長於海拔300-2200米(在中國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的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

春蘭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多進行盆栽,作為室內觀賞用,開花時有特別幽雅的香氣,為室內布置的佳品。其根、葉、花均可入藥。治神經衰弱,陰虛;治肺結核咯血;治久咳;治尿血;治跌打損傷、痛腫;治婦女白帶;治勞累咳嗽;治手足心發燒;烏髮等。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品種分類,繁殖方法,分株,播種,組織,栽培技術,選盆,上盆,遮蔭,澆水,施肥,疏蕾,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地生植物;假鱗莖較小,卵球形,長1-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4-7枚,帶形,通常較短小,長20-40(-60)厘米,寬5-9毫米,下部常多少對摺而呈V形,邊緣無齒或具細齒。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外側葉腋中抽出,直立,長3-15(-20)厘米,極罕更高,明顯短於葉;花序具單朵花,少有2朵;花苞片長而寬,一般長4-5厘米,多少圍抱子房;花梗和子房長2-4厘米;花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綠色或淡褐黃色而有紫褐色脈紋,有香氣;萼片近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2.5-4厘米,寬8-12毫米;花瓣倒卵狀橢圓形至長圓狀卵形,長1.7-3厘米,與萼片近等寬,展開或多少圍抱蕊柱;唇瓣近卵形,長1.4-2.8厘米,不明顯3裂;側裂片直立,具小乳突,在內側靠近縱褶片處各有1個肥厚的皺褶狀物;中裂片較大,強烈外彎,上面亦有乳突,邊緣略呈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上方延伸中裂片基部以上,上部向內傾斜並靠合,多少形成短管狀;蕊柱長1.2-1.8厘米,兩側有較寬的翅;花粉團4個,成2對。蒴果狹橢圓形,長6-8厘米,寬2-3厘米。花期1-3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2200米(在中國台灣可上升到3000米)的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性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稍耐寒,忌高溫、乾燥、強光直射。生長適溫15-25℃,冬季6℃左右低溫下能正常生長,短期的0℃也無礙花芽冬季休眠,10月至翌年2月,需10℃以下的低溫處理,才能正常開花。夏季需遮蔭,蔽蔭度70%;冬季要求陽光充足。宜用腐殖質、疏鬆肥沃。透氣保水、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栽培,pH為5.5-6.5為好。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朝鮮半島南端、中國和印度東北部(待證實);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

品種分類

品種甚多,按花被片的形態可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畸瓣和竹葉瓣5種瓣型。
  1. 梅瓣型:萼片短圓,稍向內彎,形似梅花的花瓣。花瓣短,邊緊,向內成兜;唇瓣短硬,不反卷。有品種100種以上。主要品種有:宋梅(Soung mei)、西神梅(Xi Shen Mei)、萬字(Wan Zi)、逸品(Yi Pin)、集圓(Ji Yuan)等。
  2. 水仙瓣型:萼片稍長,中部寬,先端稍尖,基部狹窄,形似水仙花瓣。花瓣有兜,唇瓣大而下延或反卷。有10多個品種。主要品種有:龍字(Long Zi)、汪字(Wang Zi)、翠一品(Cui Yi Pin)等。
  3. 荷瓣型:花萼寬大,短而厚,基部較窄,先端寬闊,形似荷的花瓣。花瓣稍內彎,但不起兜,形如蚌殼;唇瓣寬而長,反卷。荷瓣品種不多。主要有:鄭同荷(Zheng Tong He)、綠雲(Lv Yun)、翠蓋荷(Cui Ga iHe)等。
  4. 畸瓣型:春蘭發生變種的均屬此型。常見的如“蝴蝶瓣”,就是畸形變態,但性狀不穩定,也有的形狀固定。蝶瓣春蘭品種不多,如:四喜蝶(Si Xi Die)、和合蝶(He He Die)、蕊蝶(Ri Die)等。此外,還發現有花葉的品種,如日光(Ri Guang)、錦雪晃(Ji Xue Huang)、黃金(Huang Jin)、雲井(Yun Jing)等。
  5. 竹葉瓣型:一般野生蘭花,萼片段預告瓣狹長,兩端窄,形如竹葉,唇瓣長而反卷。也有不少優良品種。

繁殖方法

春蘭可用分株、播種法及組織培養繁殖。

分株

分株繁殖常結合換盆進行,家庭繁殖多採用此法。2-3年一次,以3月和9月為宜。將蘭株從盆中倒出,將根用水沖洗乾淨,晾乾,待蘭根稍軟時即可分株。每子株保留2-3苗,切口塗以草木灰或硫磺粉,以防腐爛。盆土可用林下腐葉土或泥炭土,加適量粗沙和木炭屑配製而成。栽苗時苗株靠近盆邊,老草靠邊,新草朝向中心。深度以假鱗莖剛埋入土中為度,保留2厘米沿口。澆透水,放陰處15天緩苗,以後即可正常養護管理。

播種

春蘭播種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技術。春蘭種子細小,胚小,發育不全,難以發芽。採用成熟而未開裂的蒴果,表面用75%的酒精消毒,在無菌的條件下用刀剖開取出種子。將種子用白布包裹,在10%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浸泡5-10分鐘。然後播入試管中,培養基多用White培養基加適量椰乳和活性炭,放在恆溫恆濕箱中培養,溫度為25℃±3℃,濕度60-70%。種子萌動成白色粒狀體,及時移入2000勒克斯光照下培養,經膨大,轉綠形成原球莖。以後栽植方法同組織培養。從播種到出瓶移植,約半年到一年時間。

組織

組織培養多用MS培養基(pH5.0-6.0)加維生素和激素製成。春蘭種類不同,培養基的成分也不同。取春蘭初生莖的頂芽為外植體,接種後置25℃±3℃的培養室於弱光下培養。當形成原球體時,移入光培養室,光照強度1000-2000勒克斯。春蘭原球莖呈叢生狀,此時可繼續分割原球莖,重新培養,短期內可得到大量原球莖。然後,將原球莖移入液體培養基內,再慢速轉床培養,每分鐘1-2轉,15天換1次培養基。待原球體長大,轉入分化培養基,培養芽和根。
當苗株高10-12厘米,有根2-3條時,即可移出試管種植。從接種到移植,約1.5-2年。移植前打開試管塞3-4天,使之適應環境,取出試管苗,用自來水衝去培養基,種植於蛭石或水苔或泥炭土加木炭屑的基質上,3-4天后澆透水。在溫度20-25℃,濕度80%,通風的弱光下培養。成活後,移入溫室正常栽培。經過3-5年即可開花。

栽培技術

選盆

栽植春蘭宜在秋末進行。栽植前宜選用清水浸泡過數小時的新瓦盆,如用紫砂盆或塑膠盆時需注意排水。盆的大小以根能在盆內舒展為宜。培養土以蘭花泥最為理想,或用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混勻使用。切忌用鹼性土。

上盆

先在盆底排水孔上墊好瓦片,再墊上碎石子、爐渣等物,約占盆的1/5,其上鋪一層粗沙,然後放入培養上。最好將蘭苗放入盆中,將根理直,讓其自然舒展,填土至一半時,輕提蘭苗,同時搖動花盆,使蘭根與盆土緊密結合,繼續填土至盆沿,壓緊。上留約3厘米沿口,以便施肥與澆水。

遮蔭

上盆後撓透水放蔭蔽處。早春與冬季放室內養護,其餘時間放在蔭棚下。夏天早晨8時至下午6時遮光,春蘭在夏季遮光蔭蔽度宜達90%左右。春、秋季為70-80%左右即可。

澆水

春蘭葉片有較厚的角質層和下陷的氣孔,比較耐乾旱,因此需水分不多,以經常保持花土“七分乾、三分溫”為好。一般情況下,春天2-3天澆水1次,花後宜保持盆土稍乾一些,4月以後宜保持盆土略溫潤;夏天氣溫高,可每天澆水1次;秋季則宜見乾見濕;冬季澆水宜少。春蘭孕蕾期,直保持溫潤,但也不能過濕。乾旱和炎熱季節,傍晚應向花盆周圍地面噴霧,增加空氣濕度。

施肥

春蘭忌施濃肥。新植春蘭第1年不宜施肥,經過1-2年的培養待新根生長旺盛時才可以施肥。一般從4月起立秋止,每隔15-20天施1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盛夏酷暑,停止施肥。施肥時間以傍晚為宜,並避免液肥沾污葉片。

疏蕾

現蕾後宜選留一個發育最好、觀賞價值最佳的花蕾,其餘的一律摘除,才能使其花香色美。春蘭開花10-14天左右可將花朵連同花莖一起剪去,不要等到花自然脫落後再剪,以減少養分消耗,有利來年開花。

病蟲防治

病害

黴菌病:又名白絹病。多發生在霉雨季節。起初在土面和葉的基部產生白色菌絲,致使假鱗莖腐爛。防治方法:除去帶菌土壤,用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液噴治。
黑斑病又名炭疽病。常發生於高溫多雨的夏季。初起葉上出現褐色斑點,並加大增多,變成黑點。多危害新芽,嚴重時整株枯死。防治方法:拔去病株,加強通風,降低溫度;用5%的代森鋅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防治。每半月1次,連續3次。

蟲害

介殼蟲:俗稱蘭虱,在濕度較大並通風不良時,常發生介殼蟲危害,很難根除。可用20%氧化樂果乳油500-800倍液防治。

主要價值

觀賞:春蘭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多進行盆栽,作為室內觀賞用,開花時有特別幽雅的香氣,為室內布置的佳品。
藥用:其根、葉、花均可入藥。治神經衰弱,陰虛;治肺結核咯血;治久咳;治尿血;治跌打損傷、痛腫;治婦女白帶;治勞累咳嗽;治手足心發燒;烏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