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巧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電話區號:0538
- 地理位置:山東省肥城市濟微路與泰臨路交界處
- 人口:2326人
- 車牌代碼:魯J
- 耕地面積:680畝
由來,遺址,
由來
相傳很久以前,肥城老城牆是用石條壘成的,石料取自巧山村東南的青石山,城牆壘完了,山也成為平地,故名“巧山”,村依山起名為“巧山村”。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肥城縣鄉土志》載:“巧山在城南十五里,山在地中隱現無常,故名巧山。”
遺址
孫氏“貴和堂”位於巧山村西首,是巧山村唯一的門頭堂號,起源於乾隆中期,興盛於乾隆、嘉慶年間。“貴和堂”院落南北長150米,寬8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院落南面有正陽門和大車門;北面有後大門。正陽門寬2米,磚、瓦、石結構,起脊小步瓦瓦頂,門台砌石九階,油漆大門。大院落內分小宅院,傳說有三宅,六院,三十二角門。前、中、後三個大廳,大廳左右兩端各建有一間掛屋,三大廳從南向北依次坐落在正陽門至後大門的中軸線上。大廳都是磚、瓦、石、木結構,高脊、步瓦頂,磚牆,石基、磚鋪地面,前後門,前有廈,以高大木扇為門、窗、壁,通風透光。以三個大廳為核心,分為三宅。每宅廳前左右各有三間瓦頂出廈的配房。民國初年,軍閥割據,前大廳宅院被軍人放火,化為灰燼。中廳房宅院,用於接待客人或家人居住。後廳房宅院是管家居住辦公。六院有伙房院、糧倉院、柴草院、長工院、牲口院、儲物院。各院都有長工或佃戶居住看守。大院落西部,有5個姓氏的佃戶40戶左右,以租貴和堂的土地耕種為生,並為地主護院。
土地改革前,原貴和堂有土地500畝,其中約200畝租給佃戶耕種,約200畝租給本村農戶耕種,留有100畝僱工耕種,雇長工7至10人,農忙時雇用短工。常年聘請管家一人主持日常家務,安排生活、生產。飼養大牲畜10頭左右。
後貴和堂土地財產分給了本村貧農,廳房宅院歸了村集體,其餘分給佃戶。貴和堂廳房大院,縣委曾借用辦訓練班,安置過縣委機關、二區區公所、巧山鄉政府、店子管理區,開過油房、食品加工廠等。歷經多次拆修改建,原貴和堂大院已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