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讀半月刊》創刊於1936年5月1日,是對《工讀試刊》和《工讀周刊》的繼承與發展,半月刊,屬於綜合類刊物。該刊主編為徐昨愚,發行人是崔竹溪,由工讀半月刊社發行,通訊處位於上海龍江路二二五號。館藏有1936-1937年的2卷,共有17期,主要集中在1936年,具體停刊時間與原因未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讀半月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6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該刊繼承《工讀周刊》,是希望著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來酬答讀者諸君及社會人士素日扶持及期望的雅意。主要刊載,關於工讀、圖書、出版、印刷、文藝、時評等文字,另設有專欄,專門登載國際社會、政治、以及其他各種專門的文章。該刊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是對國外時政的報導與介紹,包含歐洲當時的局勢、蘇聯與西歐各國的關係、日本國內狀況、西歐大國對於亞非拉的殖民與侵略、國聯及國際秩序的變化;第二對於出版印刷業的介紹,如各種編目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排字房布置的科學化、公務機關處理文檔的方法、國內外最新的圖書分類法、大學圖書館藏書問題都有關注;第三對於工讀教育的介紹,西歐各國的學校教育、工讀主義與生產教育的討論;第四對國內政治社會的關心,對新聞界現狀進行報導、華北局勢的密切關注、中國國防事業的發展與中日關係的變化;第五對新式科學的介紹,新式毒氣、國際科學團體、新式印刷技術等均有報導;也有一些文藝類的散文、個人的遊記、讀書方法與心得體會。
該刊雖以工讀為特色,但是較為關注國內外的時事政治,記述了大量的政治變化。其中所刊載的工讀教育相關的內容,深刻描繪了近代中西方的工讀教育與出版印刷事業。因此該刊對於研究20世紀三十年代國人對於世界秩序的看法、華北局勢與中日關係的變遷有參考價值。同時對於了解當時國內的出版印刷技術發展的進程和工讀教育對於參與者的影響,有相當的價值。
文化傳統
《創刊詞》(徐昨愚)
這篇文章與其說是創刊詞,毋庸說它是換刊詞。因本刊的前身就是工讀周刊,現在搖身一變成為工讀半月刊,每月可以少出兩期而已。一方面說似乎是換湯不換藥,大有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嫌疑。另一方面而說,似乎是希圖省事來減少篇幅搪塞讀者而犯了偷工減料不甘上進的罪名。
這兩個似乎用的似乎是表示我們有些不大承認我們是換湯不換藥,庸人自擾、偷工減料、不甘上進。真的按著改刊的動機來說,我們不但是有些不大承認,而且遠要絕對的否認。
那么我們改刊的動機究竟是什麼,直截了當的說就是希望著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來酬答讀者諸君及社會人士素日扶持及期望的雅意。至於變得是像觀音菩薩或者是像豬八戒!實在沒有一點確切的把握,反正我們是想求改善的略跡原心是所希望讀者諸君了!
在以前出版的所謂工讀試刊、工讀周刊的材料差不多是由上海圖書學校的幾個同學在編寫,簡直是一種校刊的化的試驗品。並且因為他們功課和工作的繁忙與知識和經驗的缺乏,以及專門指導的無人,內容實在是不免無聊空虛,貽笑大方。現在我們除了確定每期應輸流刊載關於工讀、圖書、出版、印刷、文藝、時評逐文字外,另編有書報提要以求節省讀者的經濟和時間,而且更開闢專欄,歡迎關於國際社會、政治、以及其他各種專門的文章,藉謀調劑本刊的單調。而不致再落校刊化的窠臼。至於稿件的來源方面,果於即工即學上確有心得能寫幾篇似乎拿得出手的東西來,我們自然不會掠美,來埋沒他們,但是大部分還是仰仗諸位學者、專家和愛護贊助本刊的讀者們來幫忙。印刷方面依舊完全由同學們自己去乾。編輯方面,也大體讓同學們自己自己去擔任,不過固定幾個人分別專負一欄的責任而已。
上面所說的大體可以說是質的方面的改變,提到量的方面,不但篇幅沒有減少,且還略有增加工讀周刊時期,每期出版十六面,每月四期共為六十四面。現在本刊創刊號外,每期規定出版四十八面,每月兩期,共為九十六面。故每月繼增三十二面。以一年計算呢,就是三百八十四面。
諸位看了這一篇囉嗦賬,大概再不會罵我們偷工減料不甘上進了。不過對於我們的換湯不換藥,和庸人自擾的疑惑,恐怕尚不能渙然冰釋吧!老實說本刊的藥我們卻把它換了,湯則欲換人不能。所謂湯者水也,水無論怎么換它的化學公式不是等於h2o,就是o2h。提倡工讀的內容和改變藥的種類一樣。至於藥換的是否對症,我們卻沒有自信的勇氣。假如還是不對症,我們庸人再擾的罪名是不能賴脫,但是還要希望愛護本刊的讀者指正一個對症的方子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