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工程兵通信,主要沿用步兵的通信裝備和組織形式。第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工程兵主要使用有線電和無線電通信保障作戰指揮。20世紀80年代,美國陸軍工程兵通信發展到主要以無線電通信手段為主建成工程兵指揮∕作戰通信網、情報通信網和行政後勤通信網,結合野戰電話、傳令兵和目視通信等手段組織通信聯絡。21世紀初,美國陸軍工程兵除使用單信道地面與機載無線電系統(SINCGARS)等新式通信裝備組織通信聯絡外,還使用陸軍機動控制系統(MCS)的子系統戰術工兵指揮控制系統(TECCS),為工程兵部隊提供通信、偵察及管理等作戰指揮手段。
中國人民解放軍初創時期,工程兵通信主要利用運動通信、簡易信號通信等手段指揮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工程兵部隊普遍使用有線電通信,部分工程兵部隊開始使用無線電台通信。20世紀50年代初期,工程兵部隊普遍使用
短波電台通信。80年代起,工程兵普遍使用單邊帶電台、無線電接力機等通信裝備組織通信聯絡。21世紀初,衛星
通信終端、全球定位系統接收終端、車載式移動通信系統、多路接力車、無線電基地台等通信裝備開始裝備各級工程兵部隊。
保障合成軍隊指揮員對工程兵部隊、分隊實施不間斷的指揮;保障工程兵部隊指揮員、參謀機關對所屬部隊、分隊實施指揮;保障協同行動的軍種、兵種及友鄰部隊、民兵之間及時互通信息;保障及時接收與發出警報信號和各種偵察情報信息;保障工程兵部隊後勤機關、裝備保障機關對所屬勤務分隊實施指揮等。
工程兵遂行任務方式多樣,隸屬關係多變,通信組織複雜;工程兵專業部隊、分隊多,通信手段及使用方式差異大,須結合自身特點和任務要求,採取相應的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工程兵遂行作戰任務時,通常先於其他軍種、兵種部隊行動,無線電通信等手段的運用時機、地點和方法受到諸多限制,要求嚴格通信紀律,加強通信保密措施;工程兵保障對象多,協同通信任務繁重,要求主動組織與保障對象之間的協同通信;工程兵擔負搶險救災等非作戰行動任務多,通信保障要求高,通信建設須注重平戰結合,充分利用民用通信系統。
工程兵通信的組織實施,應區分工程兵不同的運用方式,採取不同的通信方法。①按建制單位使用時,通常由工程兵各級參謀機關通信部門統一組織,通信分隊具體實施。無線電台通信,工兵、舟橋、給水、偽裝部隊通常建立作戰指揮網或專向、後勤與裝備保障指揮網或專向。其中,基本指揮所對工程偵察分隊、擔負主要任務分隊和遂行特殊任務的分隊建立專向。對本級其他指揮所的通信,在本級指揮網或專向內實施;與友鄰部隊的協同通信,通常在上級指揮網內或參加上級組織的協同網實施,或根據上級通信指示,以電台插入對方指揮網或向對方派出協同電台實施。合成軍隊師、旅、團屬工程兵分隊對下級建立指揮網或專向。建築部隊、工程維護部隊的無線電通信,按照合成軍隊要求和自身特點,適時建立作戰指揮網或專向。
無線電接力通信,基本指揮所對擔負主要任務的部隊、分隊建立支線。有線電和光纖通信,基本指揮所對下級、對本級其他指揮所分別建立支線。當通信距離超出保障能力時通過上級或友鄰建立。運動通信和
簡易信號通信,按照上級規定自行組織。②建立戰鬥編組使用時,通常由工程兵各級參謀機關根據合成軍隊通信計畫具體組織與實施。無線電台通信,各戰鬥編組對上級通信通常參加上級組織的戰鬥編組網或專向,對下級通信分別建立指揮網或專向;工程兵預備隊同工程兵其他戰鬥編組的無線電台通信,通常建立工程兵戰鬥編組網,或通過上級指揮網或專向實施。無線電接力通信,工程兵預備隊與擔負主要任務的分隊建立支線,有條件時與工程兵其他戰鬥編組分別建立支線。有線電和光纖通信,各戰鬥編組對上級的通信,由上級負責建立,通常在配置地域或作業地域由合成軍隊的通信分隊負責向工程兵各戰鬥編組建立支線。對下級的有線電和光纖通信與各作業分隊建立支線。工程兵預備隊同工程兵其他戰鬥編組的有線電和光纖通信,通過上級轉接,有條件時,建立支線。③配屬其他部隊使用時,由被配屬部隊和原建制上級共同組織與實施。無線電台通信,配屬分隊加入被配屬部隊指揮網,並以相互插入對方網的方式保持同原建制上級聯絡,有條件時繼續參加原建制上級指揮網;配屬分隊對下級組織指揮網或專向,與友鄰的通信按被配屬部隊的規定執行。有線電和光纖通信,由被配屬部隊負責向配屬分隊建立支線,配屬分隊對下級建立支線,同原建制單位的通信通過被配屬部隊實施。④支援其他部隊使用時,通常由支援分隊上級和被支援部隊共同組織與實施。無線電台通信,支援分隊通常在繼續參加上級指揮網的同時,加入被支援部隊指揮網,或以相互插入對方網的方式與被支援部隊建立聯絡,有條件時以各自的通用電台建立聯絡。有線電和光纖通信,由支援分隊向被支援部隊建立支線,也可由被支援部隊向支援分隊建立支線。當支援分隊上級向支援分隊建立支線時,支援分隊可通過上級轉接與被支援部隊建立聯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工程兵通信體制的不斷完善,工程兵通信裝備將向小型化、數位化的方向發展,通信組織將向綜合化、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通信快速反應能力、抗干擾能力、抗摧毀生存能力和戰場適應能力將不斷提高。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