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就“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答問是在2011年10月13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解讀檔案。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
- 類別:答問
- 發布日期:2011年10月13日
- 效力級別:部門規範性檔案
在《“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以下簡稱“成長規劃”)頒布實施之際,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麼要編製成長規劃?
答:為加強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安排專節論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轉變中小企業發展方式;與此相關,還再次強調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也提出了提高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專精特新”發展水平的任務和要求。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發展也面臨國際國內經濟巨大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一方面,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發展領域不斷拓寬、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社會服務不斷加強,另一方面,結構調整任務重壓力大、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等制約增強、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中小企業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勢在必行。編製成長規劃既是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的要求,也是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問:編制實施成長規劃有哪些主要考慮?
答:一是承前啟後,豐富內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2006年,經國務院同意,召開全國中小企業工作座談會進行了全面部署。五年來,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逐步成為各地區、各部門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一面重要旗幟,在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考慮到此前我國國家層面上沒有實施過中小企業專項規劃,成長規劃從名稱到內容上考慮“十一五”中小企業工作基礎,提出繼續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有利於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同時,也按照“十二五”經濟發展新形勢以及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主題主線要求,深化了“成長”內涵。成長規劃提出,“十二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重點在“優”字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做強做優、做久做多的成長目標。
第二,綜合著眼,工業著手。我部是國務院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牽頭部門,承擔中小企業發展巨觀指導職能。成長規劃需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體現中小企業發展要求,給全社會以鼓舞。因此,成長規劃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主要任務等力求體現全局高度和綜合要求。但考慮到中小企業覆蓋全部三次產業,涉及部門眾多,為突出重點,與其它規劃相互銜接和補充,成長規劃的關鍵工程和重點工作則主要立足於需要重點開展或重點協調的工作,側重體現工業以及部分生產性服務業中小企業。這樣既體現我部的牽頭部門作用,又統籌了部門關係,提高了可操作性。
第三,兼顧“質”“量”,保障就業。《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提出,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係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既要促進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又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規模。因此,在突出強調成長質量和效益的情況下,成長規劃也體現了數量增長的要求。如:指導思想中提出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將進一步增強創業創新活力和吸納就業能力列入五項主要任務,提出實施“創辦小企業計畫”,並多處明確發展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要求。
問:“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提出了哪些目標?
答:成長規劃提出,“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的總體目標是: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整體發展質量全面提升,社會貢獻更加突出。
預期目標是:數量方面,工商登記中小企業戶數年均增長8%,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戶數年均增長6%。中小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年均增長8%;技術創新方面,中小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不斷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智慧財產權創造優勢和知名品牌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產業結構方面,中小企業在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比重持續提高,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生態環保、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耗水量達到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約束性要求。信息化套用方面,套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產控制的比例達到45%,電子商務套用比例達到40%;人員素質方面,培訓各類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50萬人次。
問:對於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既要堅持科學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提高中小企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也要體現中小企業發展的自身特點,更加注重外部環境營造和服務體系建設,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基於以上考慮,成長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環境,改善服務,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進一步最佳化結構和轉型成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推動中小企業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
成長規劃還有針對性提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四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就業優先。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弘揚創業精神,培育創業主體,促進新企業的創辦與發展。二是堅持內涵發展。以最佳化結構為主攻方向,重點推進分布結構、規模結構、組織結構、產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實現中小企業成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形成有利於創新的體制和機制,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社會氛圍和文化。三是堅持“專精特新”。將“專精特新”作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四是堅持分類指導。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中小企業進行區別對待,實施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
問:促進中小企業成長有哪些主要任務?
答:努力提高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十二五”時期中小企業成長的中心任務,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增強創業創新活力和吸納就業能力。把發展市場主體作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鼓勵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落實並完善鼓勵創業的扶持政策,加強創業服務,切實放寬市場準入。堅持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中小企業走創新發展道路。
二是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堅持把中小企業結構調整作為提高成長質量的主攻方向,力爭到“十二五”末取得重大進展。對於最佳化產業分布結構、規模結構、產品結構以及加快淘汰落後小企業等提出了比較明確的領域和努力方向。
三是進一步提高“專精特新”和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堅持把走“專精特新”之路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把集聚發展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著力點,建立起企業間緊密的分工協作關係,努力形成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四是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堅持把完善治理結構、推進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整體素質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基礎。除政策引導以外,更多地是對企業自身提出要求。
五是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堅持把完善服務體系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保障,力爭到“十二五”末中小企業服務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制定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製作用。
問:準備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實施成長規劃的目標和任務?
答:為實現成長規劃目標和任務,提高中小企業成長質量和效益,成長規劃提出實施兩個關鍵工程和四個行動計畫。
一是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工程。加快建立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與所屬重點城市、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台互聯互通的公共服務平台網路。用五年時間,在80%以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基本形成信息暢通、功能完善、服務協同、資源共享、供需對接便捷的中小企業服務平台網路,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是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計畫。支持中小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參與國家科技計畫項目、軍民兩用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實施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推進工程,開展“專利服務中小企業”活動,促進智慧財產權開發運用;支持建立技術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服務;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強質量和標準工作,推動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承諾活動,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加強中小企業品牌建設指導,為中小企業提升品牌價值提供技術支撐;推動中小企業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活動,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
三是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按照“政府倡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原則,加快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核心業務環節的普及推廣和深化套用。重點是:加強分類指導,提高中小企業生產裝備、經營管理和決策環節的信息技術套用水平,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務平台,重點建設面向區域、行業中小企業的研發、管理、電子商務、電子簽名與認證、信用融資等信息化套用服務平台;培育示範企業,宣傳推廣典型企業經驗;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完善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整合和帶動更多優質服務資源參與中小企業信息服務。
四是創辦小企業計畫。明確“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的工作方針,重點培育創業主體、強化創業培訓、深化創業服務、支持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建立和健全創業輔導服務隊伍,以及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輔導服務的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五是中小企業管理提升計畫。引導中小企業加強管理和管理創新,努力提高規範管理和科學管理水平。推廣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經驗,通過標桿示範,推動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鼓勵開展管理諮詢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改善管理。繼續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啟動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專項,提高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素質。
六是中小企業市場拓展計畫。發展專業市場,推廣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推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內貿信用險拓展內貿市場。鼓勵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作參與政府採購活動。支持建立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展示中心,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繼續辦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政策。加大出口信用保險以及各類出口信貸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扶持和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開展投資併購,收購技術和品牌,帶動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範中小企業進出口經營秩序。務實推進中小企業國際經貿交流和合作。
問:實施成長規劃需要哪些條件保障?
答: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加強融資支持、強化公共服務、搞好統計監測五個方面的內容。
加強組織領導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作用,加強政策協調;二是各級地方政府及其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統籌安排中小企業各項工作,推進規劃任務的落實;三是調動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服務組織的積極性。
完善政策措施的重點:一是全面落實和完善現有政策措施的同時,根據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制定新政策,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二是工作重心將逐步向小型微型企業傾斜,更加注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業,改善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服務。此外,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惠及更多小企業。
加強融資支持方面,一是全面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重點加強和改善小企業金融服務。二是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完善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高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四是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繼續壯大中小企業板市場,積極發展創業板市場。探索發展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債券融資等創新產品。
強化公共服務方面,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二是加強信息服務,及時發布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動態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業市場監測、風險防範和預警機制。三是加大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投資。
搞好統計監測方面,一是要按照今年新頒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分類統計、監測、分析和發布制度,加強對規模以下企業的統計分析工作;二是要及時、準確地把握中小企業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切實提高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水平。
問:為什麼要編製成長規劃?
答:為加強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安排專節論述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加快轉變中小企業發展方式;與此相關,還再次強調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也提出了提高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專精特新”發展水平的任務和要求。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發展也面臨國際國內經濟巨大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一方面,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發展領域不斷拓寬、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社會服務不斷加強,另一方面,結構調整任務重壓力大、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等制約增強、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中小企業轉方式、調結構、上水平勢在必行。編製成長規劃既是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的要求,也是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問:編制實施成長規劃有哪些主要考慮?
答:一是承前啟後,豐富內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2006年,經國務院同意,召開全國中小企業工作座談會進行了全面部署。五年來,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逐步成為各地區、各部門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一面重要旗幟,在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考慮到此前我國國家層面上沒有實施過中小企業專項規劃,成長規劃從名稱到內容上考慮“十一五”中小企業工作基礎,提出繼續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有利於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同時,也按照“十二五”經濟發展新形勢以及科學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主題主線要求,深化了“成長”內涵。成長規劃提出,“十二五”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重點在“優”字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成長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做強做優、做久做多的成長目標。
第二,綜合著眼,工業著手。我部是國務院負責中小企業工作的牽頭部門,承擔中小企業發展巨觀指導職能。成長規劃需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體現中小企業發展要求,給全社會以鼓舞。因此,成長規劃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主要任務等力求體現全局高度和綜合要求。但考慮到中小企業覆蓋全部三次產業,涉及部門眾多,為突出重點,與其它規劃相互銜接和補充,成長規劃的關鍵工程和重點工作則主要立足於需要重點開展或重點協調的工作,側重體現工業以及部分生產性服務業中小企業。這樣既體現我部的牽頭部門作用,又統籌了部門關係,提高了可操作性。
第三,兼顧“質”“量”,保障就業。《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提出,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係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既要促進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又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規模。因此,在突出強調成長質量和效益的情況下,成長規劃也體現了數量增長的要求。如:指導思想中提出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將進一步增強創業創新活力和吸納就業能力列入五項主要任務,提出實施“創辦小企業計畫”,並多處明確發展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要求。
問:“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提出了哪些目標?
答:成長規劃提出,“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的總體目標是: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整體發展質量全面提升,社會貢獻更加突出。
預期目標是:數量方面,工商登記中小企業戶數年均增長8%,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戶數年均增長6%。中小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年均增長8%;技術創新方面,中小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不斷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創新能力、智慧財產權創造優勢和知名品牌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產業結構方面,中小企業在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比重持續提高,發展一批特色鮮明、生態環保、具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耗水量達到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國家約束性要求。信息化套用方面,套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產控制的比例達到45%,電子商務套用比例達到40%;人員素質方面,培訓各類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250萬人次。
問:對於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既要堅持科學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提高中小企業發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也要體現中小企業發展的自身特點,更加注重外部環境營造和服務體系建設,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基於以上考慮,成長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環境,改善服務,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鼓勵、支持和引導中小企業進一步最佳化結構和轉型成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企業管理水平,推動中小企業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發展軌道。
成長規劃還有針對性提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四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就業優先。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弘揚創業精神,培育創業主體,促進新企業的創辦與發展。二是堅持內涵發展。以最佳化結構為主攻方向,重點推進分布結構、規模結構、組織結構、產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實現中小企業成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形成有利於創新的體制和機制,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社會氛圍和文化。三是堅持“專精特新”。將“專精特新”作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四是堅持分類指導。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中小企業進行區別對待,實施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
問:促進中小企業成長有哪些主要任務?
答:努力提高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十二五”時期中小企業成長的中心任務,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增強創業創新活力和吸納就業能力。把發展市場主體作為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鼓勵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落實並完善鼓勵創業的扶持政策,加強創業服務,切實放寬市場準入。堅持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中小企業走創新發展道路。
二是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堅持把中小企業結構調整作為提高成長質量的主攻方向,力爭到“十二五”末取得重大進展。對於最佳化產業分布結構、規模結構、產品結構以及加快淘汰落後小企業等提出了比較明確的領域和努力方向。
三是進一步提高“專精特新”和產業集群發展水平。堅持把走“專精特新”之路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把集聚發展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著力點,建立起企業間緊密的分工協作關係,努力形成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四是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堅持把完善治理結構、推進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整體素質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基礎。除政策引導以外,更多地是對企業自身提出要求。
五是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堅持把完善服務體系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重要保障,力爭到“十二五”末中小企業服務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制定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市場機製作用。
問:準備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來實施成長規劃的目標和任務?
答:為實現成長規劃目標和任務,提高中小企業成長質量和效益,成長規劃提出實施兩個關鍵工程和四個行動計畫。
一是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工程。加快建立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與所屬重點城市、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台互聯互通的公共服務平台網路。用五年時間,在80%以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基本形成信息暢通、功能完善、服務協同、資源共享、供需對接便捷的中小企業服務平台網路,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形成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是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計畫。支持中小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參與國家科技計畫項目、軍民兩用技術開發和產業化;實施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推進工程,開展“專利服務中小企業”活動,促進智慧財產權開發運用;支持建立技術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服務;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強質量和標準工作,推動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承諾活動,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加強中小企業品牌建設指導,為中小企業提升品牌價值提供技術支撐;推動中小企業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創建活動,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
三是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按照“政府倡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原則,加快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核心業務環節的普及推廣和深化套用。重點是:加強分類指導,提高中小企業生產裝備、經營管理和決策環節的信息技術套用水平,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建立健全信息化服務平台,重點建設面向區域、行業中小企業的研發、管理、電子商務、電子簽名與認證、信用融資等信息化套用服務平台;培育示範企業,宣傳推廣典型企業經驗;以中小企業需求為導向,完善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整合和帶動更多優質服務資源參與中小企業信息服務。
四是創辦小企業計畫。明確“創辦小企業,開發新崗位,以創業促就業”的工作方針,重點培育創業主體、強化創業培訓、深化創業服務、支持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建立和健全創業輔導服務隊伍,以及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輔導服務的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五是中小企業管理提升計畫。引導中小企業加強管理和管理創新,努力提高規範管理和科學管理水平。推廣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經驗,通過標桿示範,推動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鼓勵開展管理諮詢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改善管理。繼續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啟動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專項,提高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素質。
六是中小企業市場拓展計畫。發展專業市場,推廣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推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內貿信用險拓展內貿市場。鼓勵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作參與政府採購活動。支持建立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展示中心,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繼續辦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政策。加大出口信用保險以及各類出口信貸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扶持和鼓勵中小企業到境外開展投資併購,收購技術和品牌,帶動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和幫助中小企業運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範中小企業進出口經營秩序。務實推進中小企業國際經貿交流和合作。
問:實施成長規劃需要哪些條件保障?
答:主要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加強融資支持、強化公共服務、搞好統計監測五個方面的內容。
加強組織領導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作用,加強政策協調;二是各級地方政府及其中小企業管理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統籌安排中小企業各項工作,推進規劃任務的落實;三是調動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服務組織的積極性。
完善政策措施的重點:一是全面落實和完善現有政策措施的同時,根據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制定新政策,進一步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二是工作重心將逐步向小型微型企業傾斜,更加注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更加注重扶持小型微型企業,改善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服務。此外,要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惠及更多小企業。
加強融資支持方面,一是全面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重點加強和改善小企業金融服務。二是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完善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高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四是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繼續壯大中小企業板市場,積極發展創業板市場。探索發展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特點的債券融資等創新產品。
強化公共服務方面,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二是加強信息服務,及時發布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動態等信息,逐步建立中小企業市場監測、風險防範和預警機制。三是加大對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投資。
搞好統計監測方面,一是要按照今年新頒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分類統計、監測、分析和發布制度,加強對規模以下企業的統計分析工作;二是要及時、準確地把握中小企業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切實提高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形勢分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