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香薷

川滇香薷

川滇香薷(Elsholtzia souliei H. Lév.)是唇形科香薷屬纖細草本植物。莖直立,自基部尖塔形分枝;葉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鋸齒,上面綠色或常染紫紅色,被微柔毛,下面較淡;穗狀花序頂生,生於莖、枝頂上,由具多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近圓形先端具芒尖,外面被白色柔毛,內面無毛,邊緣具緣毛,脈稍帶紫色;花萼管狀,外面被白色柔毛及腺點,先端刺芒狀,邊緣具緣毛;小堅果長圓形,深棕色;花、果期9-11月。

川滇香薷現主要分布在中國四川西部,雲南等地。川滇香薷生長在山坡、草叢上,多生長在海拔2800-3300米的地方。

川滇香薷,主治息風止癢,用治小兒驚風、本品有較好息風止攣作用。四川個別地區作香熏用。藏藥中名為息柔莫保,噸冬葛瑪,其當年生枝葉和花序治肛門蟲病,胎蟲病,皮膚蟲病,胃腸蟲病,“培根”病;地上部分治感冒,發燒,胃病,瘡癤,喉炎,鼻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滇香薷
  • 拉丁學名:Elsholtzia souliei H. Lév. 
  • 別名:木姜菜、木香菜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唇形科
  • 香薷屬
  • :川滇香薷
  • 分布區域四川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

纖細草本,高10-50厘米。莖直立,自基部尖塔形分枝,小枝成45度張開,被白色彎卷的短柔毛。葉披針形,一般長0.3-2厘米,稀長達4厘米,寬0.2-0.4厘米,稀寬達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鋸齒,上面綠色或常染紫紅色,被微柔毛,下面較淡,被柔毛及淡黃色透明的腺點,側脈約4對,與中脈在上面不明顯下面隆起。穗狀花序頂生,長1.2-4厘米,生於莖、枝頂上,由具多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近圓形,長4.5毫米,寬4毫米,先端具芒尖,外面被白色柔毛,內面無毛,邊緣具緣毛,脈稍帶紫色。花萼管狀,長約2.5毫米,外面被白色柔毛及腺點,萼齒5,不相等,前2齒較長,先端刺芒狀,邊緣具緣毛。花冠紫色,長約6毫米,外面被白色短柔毛及腺點,冠筒自基部向上漸擴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邊緣密被紫色具節長柔毛,下唇稍開展,3裂,中裂片圓形,全緣,先端具小突尖,側裂小,弧形,被極稀的緣毛。雄蕊4,前對較長,均伸出,花絲無毛,花葯黑紫色。花柱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2毫米,深棕色。花、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川滇香薷生長在山坡、草叢上,多生長在海拔2800-3300米的地方。

分布範圍

川滇香薷主要分布在中國四川西部,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川滇香薷全植株藥用,可清熱、解毒。主治息風止癢,用治小兒驚風、本品有較好息風止攣作用。
藏藥中名為息柔莫保,噸冬葛瑪,其當年生枝葉和花序治肛門蟲病,胎蟲病,皮膚蟲病,胃腸蟲病,“培根”病;地上部分治感冒,發燒,胃病,瘡癤,喉炎,鼻炎。

食用價值

在川滇黔渝結合部及四省市部分地區,嫩葉常作為調味香料,用以祛除河鮮、豆製品的腥味,用法類似於薄荷、九層塔、藿香等。

經濟價值

四川個別地區作香熏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