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湘鄂戰爭

1921年,為了爭奪湖北地盤,湖南軍閥趙恆惕、四川軍閥劉湘直系軍閥吳佩孚等相繼以“援鄂”為名率軍進入湖北,進行混戰。

1921年,湘鄂戰爭爆發,湖南趙恆惕夏斗寅發兵攻襲鄂南,王占元任命孫傳芳為新嘉蒲通警備司令,率第二師應戰,總司令部設趙李橋車站。孫傳芳派孟昭月及張允朋兩旅在得勝山、鐵山咀、官山口一帶與湘軍對抗,大戰10晝夜,受挫,退而集結於武穴(廣濟)休整。湖北督軍王占元雖系北洋舊人,但曹錕吳佩孚見王庸懦無能,剋扣自私,早有更換之意;此次抵禦湘軍作戰不利,加以當時財政窘困,餉不以時發,在武(穴)、宜昌、沙市、武昌等地先後激起兵變多起,於是便決計迫王下台。在湘鄂戰爭初起時,曹、吳即發兵援鄂,由吳佩孚親任援鄂總司令,派蕭耀南率二十五師開赴武漢三鎮,第八混成旅旅長靳雲鶚為前敵總司令,率部進駐茶庵嶺。曹、吳名為援鄂,實為驅王,曾有“援鄂不援王”之語。援鄂大軍開往前線,靳雲鄂部向湘軍猛攻,吳佩孚又親自率兵乘兵輪直搗湖南嶽陽,湘軍被水陸夾擊,敗退長沙,與吳佩孚議和。

吳佩孚在戰勝湖南軍閥趙恆惕後,率軍進攻川軍。從9月18日到27日,直軍在海軍的協助下,先後占領了南津關、平善壩、南沱溪;10月上旬,又占領了秭歸、巴東、興山,川軍則完全退入巫山以西。吳佩孚既然已經將川軍趕出湖北,急於安定到手的湖北地盤,對川軍不再窮追。10月下旬,直、川兩軍簽訂了和約。

基本介紹

  • 名稱:川湘鄂戰爭
  • 發生時間:1921年7月21日 至 1921年12月21日
  • 地點:湖南省、湖北省
  • 參戰方:直系軍閥、四川軍閥、湘系軍閥
  • 結果:直軍獲勝
  • 主要指揮官:吳佩孚、孫傳芳、王占元、劉湘、趙恆惕
  • 戰役階段:湘鄂戰爭、湘直戰爭、直川戰爭
歷史背景,湘鄂激戰,直湘大戰,直川大戰,結語,

歷史背景

1921年正值民國十年。彼時的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的混戰時期。當時全國範圍內最有實力的軍閥群體為直系軍閥、奉系軍閥、皖系軍閥。彼時的直系軍閥占據了直魯豫地區,又奪取了湖北、江西、綏遠、江蘇、陝西等省,勢力極其強大。
而彼時的湖北督軍王占元就屬於直系軍閥系統。王占元這個人庸庸碌碌,但斂財卻是一個好手。他本人天性貪財,而他自稱自己是“白虎精投胎”,其非常善於搜刮錢財,在地方任上採用壟斷軍需物品的生產、私自開設錢莊倒賣黃金、倒賣銅元、設立公司出售皮件等手段花式斂財。而且他本人還是一個專橫的武夫,在軍隊管理方面,也肆意剋扣軍餉。總之一切可以斂財的方式他都想方設法的做。而王占元在湖北督軍任上橫徵暴斂,引起了湖北士農工商兵各階層人士的不滿。湖北的一些知名人士發起“倒王運動”,驅逐王占元。
1921年7月,湖北“倒王運動”領袖李書城致電湖北的兩個鄰省四川和湖南,希望他們出兵援鄂驅逐王占元。湖南督軍趙恆惕認為有機可乘,出兵可以併吞湖北地盤,同時還可以藉機擴大湘軍的影響力,要知道民國時期的武漢三鎮可是全國前五的大城市,港口航運匯集,貨物貿易繁盛,同時當時的武漢三鎮也是內地輕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可是一塊大肥肉。而與此同時四川軍閥劉湘、唐式遵等人互爭地盤,打得不可開交。正好這時湖北人聯絡出兵驅趕王占元,正中這些四川軍閥的下懷,他們都想藉此機會向外擴張,減少四川省內的內斗。
川湘鄂戰爭
王占元

湘鄂激戰

1921年7月20日,湖南督軍趙恆惕任援鄂總司令,以湘軍第一師宋鶴庚為援鄂總指揮。
7月21日,湘軍的兩個師由岳州(今湖南嶽陽)進攻湖北,王占元聞訊後急令鄂軍第十八師的師長孫傳芳為中路前敵司令、劉躍龍為左路司令、王都慶為右路司令。
7月25日,王占元調鄂西軍往蒲圻(今湖北鹹寧赤壁市)布防組織防禦。
7月29日,湘鄂戰事開始,湘軍第二師魯滌平在羊樓峒部擊敗鄂軍朱大霈旅。
7月31日,湘軍第二師魯滌平攻占趙李橋,擊敗第十八師孫傳芳部。
8月3日,孫傳芳督第二師奪回趙李橋,擊敗湘軍。
8月5日,湘軍右翼擊敗蒲通鎮守使劉躍龍,占領通城(今湖北通城)。
8月6日,中路防守的孫傳芳實在頂不住了。湘軍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戰鬥力旺盛。最關鍵的是,孫傳芳沒有援軍,孤軍頂了整整8天,幾乎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而援軍卻杳無音訊。萬般無奈之下,孫傳芳為了避免全軍覆滅,只能選擇撤退至蒲圻。至此,湖北防線中路的門戶大開。
那么,王占元為什麼不派出援軍增援孫傳芳呢?
原因很簡單。湘軍三路出擊,王占元能用的部隊都頂上去了,手裡除了一個衛戍武漢的警衛團以外,再也調不出部隊。當然,王占元也不是完全沒辦法,作為直系長江三督之一,他當然要向直系高層求救。說白了,就是向直系大佬吳佩孚求救。而吳佩孚在接到王占元的求救電報後,也立即派出直系主力第25師前往湖北,並且任命25師的師長蕭耀南為援鄂軍總司令。
第25師無愧是直系精銳,7月27日抵達孝感,7月31日進抵武漢。王占元大喜,他立刻請求蕭耀南率部增援羊樓司的孫傳芳。當時的形勢,只要第25師到羊樓司前線,那么湘軍必敗。一個孫傳芳已經讓他們手忙腳亂,加上一個蕭耀南,湘軍肯定扛不住。
可是,怪事出現了:一直行動迅速的直軍第25師,到了武漢以後,就像換了一個人。蕭耀南藉口錢糧不足,就是不肯開拔去前線。王占元很快給25師補充了給養,但蕭耀南還是藉口天氣太熱,不肯開拔。不管王占元怎么說盡好話,蕭耀南就是一步都不離開武漢。蕭耀南為什麼不進軍?原因很簡單,因為吳佩孚授意他,“坐山觀虎鬥”,準備鵲巢鳩占,聯合湘軍趕王占元下台。
王占元瞬間都快崩潰了。8月6日,他接到孫傳芳抵擋不住的電報後,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在湖北軍政聯席大會上宣布辭去湖北督軍的職務,黯然下台,告別湖北。8月7日,王占元被迫通電辭職。
川湘鄂戰爭
趙恆惕

直湘大戰

眼見湘軍趕跑,吳佩孚麾下的第二十五師蕭耀南部立即入駐武昌,9日王占元被北京政府免職,11日王占元離武昌東去,因為他與張作霖過從甚密,所以他攜帶在湖北搜刮的大批財物逃往天津。
王占元離去之後,吳佩孚假意要和湘軍和談退軍。他故意散布疑雲,拖延時間,為自己的主力部隊集結贏得時間。待吳軍集結完畢之後,在和談上吳佩孚和湘軍督軍趙恆惕撕破臉皮,雙方繼續開戰。
8月22日,直軍和湘軍在軍事要地汀泗橋展開激戰。直軍裝備精良,炮火優勢明顯。湘軍雖有人數上的優勢,但被直軍炮火打得抬不起頭,寸步難行,一時之間,形勢岌岌可危。已經上了火車,準備返回長沙的趙恆惕見到這個情況,不得不暫時放棄回去的計畫,親自到一線,組織了敢死隊,並給每人20大洋的犒賞,讓他們冒著炮火前進。此舉果然奏效,湘軍一舉奪下直軍陣地,並繳獲直軍的機槍4挺。直軍被迫後撤,雖然湘軍傷亡也不輕,但趙恆惕還是滿意這個戰果,然後坐火車返回了長沙。
但是直軍於8月23日大舉反攻,湘軍猝不及防,汀泗橋陣地被直軍奪回,雙方傷亡都不小。24日,湘軍反撲,依仗優勢兵力,再次擊敗直軍,奪回汀泗橋陣地。雙方在汀泗橋展開拉鋸戰,汀泗橋簡直成了血肉磨坊。25日,湘軍包圍了直軍主力一個旅,但因為爭奪直軍的武器,湘軍自己內訌了。直軍趁機反擊,湘軍大敗,向蒲圻和趙李橋方向撤退。
在這個關鍵時候,一直在觀望的湘軍右翼獨立旅旅長易震東收了吳佩孚的5萬大洋,看到湘軍又敗,便臨陣倒戈,歸降直軍,導致湘軍右翼也慘敗,不得不往通城方向撤退。吳佩孚則抓住戰機,命令海軍在金口決堤放水,水淹湘軍,導致湘軍左翼也無法獨立支撐,只能由嘉魚往臨湘方向撤退。至此,湘軍左中右三翼都遭到慘敗,全線撤退。
趙恆惕這回慌了,不得不再次趕到前線,親手槍斃了兩個擅自撤退的團長,又花了大把銀元,這才暫時穩定了湘軍,穩定了前線。此時,另一個危機產生了——湘軍的子彈不夠了。
湘軍連番和鄂軍、直軍交手,已經疲勞到了極點。可直軍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開往湖北,海軍更是已經威脅到湘軍的後路。在這種情況下,趙恆惕明白,自己很難打贏對直軍的戰爭。他迫切希望結束了粵桂戰爭的陳炯明能迅速來增援自己,陳炯明也確實不負趙恆惕所望,迅速集結了粵軍里的湖南部隊,並配備了最好的武器交給洪兆麟指揮,立刻支援湘軍。
可是,時間不趕趟,粵軍的增援已經來不及了。8月28日,在7艘軍艦的掩護下,北洋軍第48混成旅,魯軍第1混成旅,鄂軍第4混成旅總計2萬5千人馬,乘坐艦船,繞開前線正在和直軍對峙的湘軍主力,直奔岳州而去,抄襲湘軍的後路。趙恆惕沒有海軍,江防薄弱,根本無法阻止直軍的偷襲。當天下午4點,直軍海軍抵達岳州,岳州守軍只有不到兩個連,面對直軍海軍的炮擊和2萬多直軍精銳,根本無法抵抗,倉皇出逃。岳州不戰而下,本來在岳州督戰的趙恆惕,也放下總司令的架子,連忙在衛兵的掩護下,逃往長沙。
雖然吳佩孚打趙恆惕打得非常順手,眼看就要大獲全勝,打下湖南全境了,甚至有望統一南方,完成袁世凱和段祺瑞都沒完成的心愿。沒想到,吳佩孚自己的後院卻起了火。
奉系張作霖越來越囂張,奉軍大舉進入關內。吳佩孚得到情報,在關內的奉軍已達7萬之眾,甚至超過直軍在直隸的駐軍。面對這種情況,直系大老闆、吳佩孚的頂頭上司曹錕曹三爺卻一讓再讓,這讓吳佩孚非常焦慮。
吳佩孚屢次求見曹錕,並進言道:張作霖乃一土匪,如果曹使步步退讓,會增長他的氣焰,對我方不利。曹錕感慨道:我何嘗願意妥協退讓,可南方戰事緊張,你又時常不在,我如何強硬?
面對曹錕這樣的說辭,吳佩孚無可奈何,只有下定決心,儘快結束湖南戰事,早日抽身北上,對付越來越囂張的張作霖。所以吳佩孚儘快和湘軍議和,從湖南順利抽身。
川湘鄂戰爭
吳佩孚

直川大戰

就在吳佩孚和湘軍議和完畢,準備北返之際,一直被王占元和吳佩孚忽略的川軍卻仍在鄂西。
早在1921年7月湘軍大舉入鄂驅逐王占元之時,正在湖南的川軍將領熊克武就在聯絡川軍援湘,劉湘正欲向外發展,乃組織援鄂軍。
8月9日,四川援鄂軍占領建利縣。
8月12日,吳佩孚到達漢口掌握了湖北,湖南督軍趙恆惕向川軍求援。
8月17日,劉湘任援鄂軍總司令,但自己並未出川,但懋辛為副司令兼第二路總指揮,唐式遵為第一路總指揮,潘正道為鄂西總司令,令川軍沿長江進攻湖北。
8月19日,川軍占領川鄂交界的重鎮巴東。同時川軍沿長江向湖北各地推進。
9月3日,川軍占領宜昌對岸之葛道山,川軍、鄂軍在宜昌城外激戰。
9月11日,鄂軍直軍組成的聯軍打退了圍攻宜昌的川軍。
9月12日,川軍第二次進攻宜昌,再敗鄂軍,但仍未占領宜昌,吳佩孚向川軍商和被拒。
9月13日,吳佩孚親率援軍到宜昌督戰。
9月14日,吳佩孚乘坐楚泰艦趕往前線督戰,指揮部隊奮力擊退先期威脅宜昌的川軍,可未等直軍喘息,川軍南路一部又進抵宜昌附近的磨盤山,宜昌再次告急。
9月18日,吳佩孚在長江北岸架炮轟擊南岸川軍,南北兩岸川軍被迫撤退,9月22日宜昌之圍遂解。
9月25日,援鄂川軍退駐南沱溪。
10月11日,川軍退出湖北巴東,13日鄂軍奪回利川,11月16日,川軍退出湖北建始,24日退出施南。11月下旬,劉湘又調集大軍三路攻鄂,吳佩孚恐奉軍南下和南軍北進,遂與劉湘議和。12月21日,長江上游總司令孫傳芳與劉湘代表議定了川鄂媾和約十七條。
1922年1月,劉湘與孫傳芳結為兄弟,定下相互援助的密約,川軍退回四川,3月7日川鄂和約正式簽訂,劉湘不再外圖。
川軍這次進攻湖北,起因是四川內部的幾派軍閥劉湘、但懋辛、唐式遵等人互爭地盤,打得不可開交,於是想通過向外發展,消弭內爭。但劉湘等人地盤沒有撈著,卻被吳佩孚打得大敗,回到四川後,更加互相攻擊、“內戰”不已。
川湘鄂戰爭
劉湘

結語

民國十年的這次川湘鄂戰爭以川軍和直系軍閥的講和而告一段落。在整個過程中,吳佩孚的直軍部隊利用本方武器裝備和人數的優勢先後擊敗湘軍川軍,獲得勝利。但整個戰役都只是軍閥混戰的縮影,湘軍和川軍的戰鬥力並沒有完全釋放。如果川軍湘軍有同樣的裝備和後勤補給,不見得戰鬥力會輸給直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