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檁實,練實,金鈴子、仁棗,苦檁子川檁。喬木,高達10多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灰黃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川檁子
- 界:植物界
- 種:川檁子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採集,藥用,
形態特徵
2回單數羽狀複葉,互生,總葉柄長5-2厘米,羽片4-5對,各對間距離疏遠;小葉2-5對,卵形或窄卵形,長4-7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常不對稱,全緣或有疏鋸齒。圓錐狀聚傘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狀毛;總葉梗長達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徑6-8毫米;萼5-6片,灰綠色;花瓣5-6枚,狹長倒披針狀;雄蕊2倍於花瓣數,花絲連合成管狀;子房瓶狀,6-8室,偶或5室。核果長圓形或近圓形,黃色或栗棕色。種子扁平長橢圓形,黑色,長約1厘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中潮濕處。
分布範圍
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貴州及甘肅南部等地。
主要價值
本植物的根皮或樹皮(苦檁皮)、葉(檁葉)、花(檁花)亦供藥用。
採集
秋、冬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
藥用
乾燥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長徑1.7-3厘米,短徑1.7-2.3厘米。表面黃色或黃棕色,微具光澤,具深棕色或黃棕色圓點,微有凹陷或皺縮。一端凹陷,有果柄脫落痕跡,另一端較平有一棕點狀蒂痕。果皮革質,與果肉間常有空隙。果肉厚,淺黃色,質地松。果核球形或卵原形,兩端平截,土黃色,表面具有6-8條縱棱,內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種子6-8枚。種仁乳白色,有油性。氣特異,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黃色,肉黃白色,厚而鬆軟者為佳。
主產四川、湖北、貴州、河南等地。
【炮製】將軋碎去核的川檁肉,用麩皮炒至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性味】苦,寒,有毒。
【歸經】入肝、胃、小腸經
【功能主治】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蟲。治熱厥心痛,脅痛,疝痛,蟲積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