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下轄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距京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積5.33平方公里。

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的後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整個村莊呈扇面形展於兩側。現存有清代民居74套、689間。村上、村下被一條長200米、最高處20米的弧形大牆分開,村前又被一條長170米的弓形牆圍繞,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條通道貫穿上下,還有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的建築格局,這些古民居建築是寶貴的歷史文物,對研究中國的民居建築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2年12月17日,爨底下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2020年8月26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爨底下村
  • 別名:川底下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
  • 面積:5.33 km
  • 形成年代:明代
  • 主要產業:生態民俗旅遊業
  • 保護級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 批准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 批准時間:2012年12月17日
  • 主要景點:“一線天”,財主院,龍王伏魔廟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村落歷史,地理環境,村落格局,選址理念,空間布局,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一線天,財主院,龍王伏魔廟,四合院,影壁,歷史文化,節慶活動,傳統戲曲,方言土語,物產美食,榮譽稱號,社會評價,旅遊信息,

村落歷史

爨底下村,明代建村,清代沿襲明制。
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年),村內祖先隨山西向北京移民之舉由山西遷移至此,建立了這座韓氏聚居之地。
明正德十年(1515年),爨底烏探格下村一世祖韓甫金、韓甫銀、韓甫倉三兄弟奉命自沿河城到爨里口守關,逐漸繁衍發展,形成了韓氏聚族而居的爨底下村。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修建古驛道,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過往商賈的重要落腳驛站,既而形成古村聚落。
清同治六年(1876年),爨底下村劃歸宛平縣齊家司治理,兵丁轉軍為民。
抗日戰爭時期,宛平縣一區抗日民主政府遷至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爨底下村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爨底下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距北京市區90公里。地處北京市境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村域面積5.33平方公里。
爨底下村
  • 地形地貌
爨底下村位於太行山脈的深山峽谷中,罪阿整斷海拔650米,四面環山,其下方是一處天然關隘,裂谷長達100多米,堪稱天險。尋定
  • 氣候
爨底下村屬於溫帶季風氣候,氣溫低而多變,多風沙,年平均氣溫10.1℃。

村落格局

選址理念

爨底下村尊奉“天人合一”的傳統自然觀,套用古代“風水理論”選址定位,確定土地使用的分布及安排,注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以充分發揮自然地利潛力和生態環境條件,與村民生產,生活的需求相結合,依山就勢,築宅建院,引水修塘,隨坡開田。
爨底下村爨底下村

空間布局

爨底下村整體上分為上下台面,以龍頭山為中心沿展出一組放射狀扇面形建築群體,村內道路趨山而行,上下兩個台面分別有一條平行於等高線的主路,兩條主路加上眾多山道和院落之間的巷道四通八達。依照地形地貌的不同,宅院朝向也不同,形成了密集型的山地立體布置方式。在有限的基地上,取得最大的立體空間的利用效益。
爨底下村承受地形高低變化依山布置。在以龍頭山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控制下,將70餘座精巧玲瓏的四合院民居隨山勢高低變化分上下兩層,呈放射陵臘淚舟形態靈活布置在有限的基地上,建築分布嚴謹和諧,變化有序。鳥瞰村落的整體布局形如“葫蘆”、又像“元寶”、建村者意在取“福祿”、“金銀”之意,為古 村環境賦以吉利的寓意。
爨底下村靈活的村落布局巧用密集型的山地立體布置方式,隨地形起伏高低變化,錯落布置,以高密度的建築群體布置取得村落基地最大的立體空間效益。這正是川底下珍惜土地、節約土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山地建造居住環境,以爭取更多土地用於凝市敬農業耕作,發展農業的成功範例,是中國古村視土地為生命的價姜汗屑值取向和爭取土地合理使用以求持續發展的思想體現。
爨底下村村中石板路爨底下村村中石板路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爨底下村以漢族為主,戶籍人口102人,常住人口98人。

經濟

截至2011年,爨底下村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萬人次以上,旅遊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95%以上,人均純收入已接近1萬元。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爨底下村村集體年收入為1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為15000元。

主要景點

一線天

爨底下村位於天津關古道中,爨頭下方是一處天然關隘,裂谷長達100多米,是典型的斷層景觀,堪稱天險,其景觀奇特,俗稱“一線天”。
一線天一線天

財主院

財主大院又稱廣亮院,位於全村中軸線上地勢最高的地方。該院前後兩進,前院有東、中、西三跨,構成一個大四合院,共有房45間。財主院的門樓設在每跨院的東南角,面闊進深各一間,裝飾精美,為“廣亮大門”。
財主院財主院

龍王伏魔廟

龍王伏魔廟,當地俗稱大廟,位於村東山坡上。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村民集資興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道光七年(1827年)、同治六年(1867年)均曾修繕。
龍王伏魔廟龍王伏魔廟

四合院

爨底下的四合院與京城四合院相比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等地方。正房、廂房的大小,門樓、中軸線的選址,完全靠風水學所規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其建築思想相同。在工藝上也講究乾磨細擺,磨磚對縫。
不同之處是,東西廂房向院中央縮進,減少占地面積,二進院中,內宅與外宅的中軸線上,不建垂花門,而建三間五檁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東側開二門,大門開在前院東南角。雨水從大門左側地洞排出。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為四梁八柱,廂房為三梁六柱。牆體四角硬,房頂雙坡硬山清水脊,房脊兩端起凳酷慨蠍子尾,下置花草盤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條磚牆裙。
門和窗的窗欞多富於變化:工字錦、燈籠錦、大方格、龜背錦、滿天星、一馬三箭、和斜插欞字等。地基四周全用條石砌成,房兩側牆腿下有迎風蓋板,其石雕花紋繁多而不雷同,有大方格、斜方格、水波紋或花卉吉語等。
爨底下村爨底下村

影壁

爨底下四合院前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後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建座山影壁。上有帽,中有心,下有座三部分。帽上雕有壽桃,萬字錦,檐頭瓦當或虎頭,或福字,磨磚假椽頭或圓或方,精雕梅花,以取萬事美好之意,心外角雕有四時花卉,內角雕雲花,中心為置或雕“鴻禧”或書“福”字,而“福”字左上點為蝙蝠造型,下為梅花鹿頭造型,而右側為壽星造型,寓意福、祿、壽。更有在福、祿、壽上布有梅花,以其梅花五瓣狀示五福臨門,頗為巧妙。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裝飾華美的影壁其主要功能是顯豪富、壯觀瞻、避邪氣、迎吉祥。
影壁影壁

歷史文化

節慶活動

  • 正月十五耍中幡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農村鄉土文化集中展演的日子,也是香會(民間花會)走會的日子。歷史上,爨底下村有耍中幡的習俗,每到這天,爨底下村的年輕小伙子們都要表演耍中幡,高高的幡旗隨身舞動,花樣繁多,動作剛勁威武,顯示出陽剛之氣。
耍中幡耍中幡
  • 祭祀祈福
拜祭關帝是爨底下的主要祭祀活動。村民祭祀關帝是為了保護村莊平安,祛病除災。此處又為商旅過往之地,商賈到此上香是為了行商安全、招財進寶,故而香火一直很盛。
拜祭關帝這項活動一直持續到20世紀四十年代。到了八月十五以後,人們還在這裡舉行歇秋祭天儀式,感謝神靈和大自然的恩賜,慶賀豐收。此時也要殺豬供獻,形式與祭祀龍王大體相同。
爨底下村的南坡上建有娘娘廟,供奉天仙聖母娘娘,天仙聖母娘娘是婦女和兒童的保護神,民間認為她法力無邊,無所不能,有求必應,因而在北京地區香火極盛。爨底下村有“轉娘娘駕”的習俗,娘娘神像用木頭雕成,端坐在木質神龕內。娘娘駕由村中各位香頭輪流在家中供奉,每家供一年。香頭家要騰出一間乾淨的屋子,專門用於供奉娘娘神駕,一天三叩首,早晚一爐香,供品每天都要換新的,可謂虔誠之至。到正月初一,再把娘娘神駕轉到另一香頭家去供奉,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抗戰初期。
祭祀祈福祭祀祈福

傳統戲曲

爨底下村在清代及民國時期有過戲班子,劇種為蹦蹦戲。至今村里還流行著有關當年唱蹦蹦戲的順口溜“唱得精韓曉耕,唱得對韓曉瑞,扮得俊韓曉印,唱得瞎韓曉花”,充滿了生活情趣,格外樸實。
蹦蹦戲蹦蹦戲

方言土語

爨底下村民仍然使用當地方言:齋堂話。
齋堂話這一方言島地域面積800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60%。齋堂話與國語相比較有以下一些特點:
1、音調不同。如“福”字,國語是二聲,而齋堂話是三聲。
2、一些辭彙的韻母發生變化。如“哭”,齋堂話發音為“jue”,第四聲。
3、古語遺存。國語說“進來”“進去”,齋堂話說“入來”“入去”。
4、語序變化。像“兄弟”,在國語里“兄”是“哥”的意思,而齋堂話卻將“兄”當作“弟”。

物產美食

爨底下的特產不多,秋天會有新鮮的海棠,也有村民自產的特別醇的蜂蜜,7月份有荊條蜜。

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2009年
北京最美的鄉村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9年
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
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
2012年12月17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2018年3月
首批北京市級傳統村落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1日
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20年5月
2020中國百佳避暑康養金地標
桂強芳全球競爭力研究會、香港中外城市競爭力研究院、香港《中國城市》雜誌社、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亞太環境保護協會
2020年8月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文化和旅遊部

社會評價

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顆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它蘊含著深厚的北方建築文化內涵,就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來說,不僅在北京,就是在全國也屬於珍貴之列,公之於世,功莫大焉。——羅哲文

旅遊信息

交通
公交路線:捷運蘋果園西換乘892到齋堂,再換成計程車到爨底下村。
自駕路線:順著G109國道前行進入齋柏路,沿齋柏路行駛5.3公里到達目的地爨底下村。
門票
35元/人
1.2米以下兒童免費,大、中、小學生持學生證18元/人,老年人持老年證18元/人。
持本人記者證、導遊證、離休證、殘疾證、現役軍人證一律免票。
導覽
村口——古槐——雙店院——財主院——廣亮院——神龜嘯天——龍王伏魔廟——娘娘廟——一線天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村中石板路爨底下村村中石板路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爨底下村以漢族為主,戶籍人口102人,常住人口98人。

經濟

截至2011年,爨底下村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萬人次以上,旅遊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95%以上,人均純收入已接近1萬元。
據2020年2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爨底下村村集體年收入為1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為15000元。

主要景點

一線天

爨底下村位於天津關古道中,爨頭下方是一處天然關隘,裂谷長達100多米,是典型的斷層景觀,堪稱天險,其景觀奇特,俗稱“一線天”。
一線天一線天

財主院

財主大院又稱廣亮院,位於全村中軸線上地勢最高的地方。該院前後兩進,前院有東、中、西三跨,構成一個大四合院,共有房45間。財主院的門樓設在每跨院的東南角,面闊進深各一間,裝飾精美,為“廣亮大門”。
財主院財主院

龍王伏魔廟

龍王伏魔廟,當地俗稱大廟,位於村東山坡上。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村民集資興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道光七年(1827年)、同治六年(1867年)均曾修繕。
龍王伏魔廟龍王伏魔廟

四合院

爨底下的四合院與京城四合院相比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等地方。正房、廂房的大小,門樓、中軸線的選址,完全靠風水學所規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其建築思想相同。在工藝上也講究乾磨細擺,磨磚對縫。
不同之處是,東西廂房向院中央縮進,減少占地面積,二進院中,內宅與外宅的中軸線上,不建垂花門,而建三間五檁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東側開二門,大門開在前院東南角。雨水從大門左側地洞排出。爨底下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為四梁八柱,廂房為三梁六柱。牆體四角硬,房頂雙坡硬山清水脊,房脊兩端起蠍子尾,下置花草盤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條磚牆裙。
門和窗的窗欞多富於變化:工字錦、燈籠錦、大方格、龜背錦、滿天星、一馬三箭、和斜插欞字等。地基四周全用條石砌成,房兩側牆腿下有迎風蓋板,其石雕花紋繁多而不雷同,有大方格、斜方格、水波紋或花卉吉語等。
爨底下村爨底下村

影壁

爨底下四合院前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後院東廂房的南山牆建座山影壁。上有帽,中有心,下有座三部分。帽上雕有壽桃,萬字錦,檐頭瓦當或虎頭,或福字,磨磚假椽頭或圓或方,精雕梅花,以取萬事美好之意,心外角雕有四時花卉,內角雕雲花,中心為置或雕“鴻禧”或書“福”字,而“福”字左上點為蝙蝠造型,下為梅花鹿頭造型,而右側為壽星造型,寓意福、祿、壽。更有在福、祿、壽上布有梅花,以其梅花五瓣狀示五福臨門,頗為巧妙。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裝飾華美的影壁其主要功能是顯豪富、壯觀瞻、避邪氣、迎吉祥。
影壁影壁

歷史文化

節慶活動

  • 正月十五耍中幡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是農村鄉土文化集中展演的日子,也是香會(民間花會)走會的日子。歷史上,爨底下村有耍中幡的習俗,每到這天,爨底下村的年輕小伙子們都要表演耍中幡,高高的幡旗隨身舞動,花樣繁多,動作剛勁威武,顯示出陽剛之氣。
耍中幡耍中幡
  • 祭祀祈福
拜祭關帝是爨底下的主要祭祀活動。村民祭祀關帝是為了保護村莊平安,祛病除災。此處又為商旅過往之地,商賈到此上香是為了行商安全、招財進寶,故而香火一直很盛。
拜祭關帝這項活動一直持續到20世紀四十年代。到了八月十五以後,人們還在這裡舉行歇秋祭天儀式,感謝神靈和大自然的恩賜,慶賀豐收。此時也要殺豬供獻,形式與祭祀龍王大體相同。
爨底下村的南坡上建有娘娘廟,供奉天仙聖母娘娘,天仙聖母娘娘是婦女和兒童的保護神,民間認為她法力無邊,無所不能,有求必應,因而在北京地區香火極盛。爨底下村有“轉娘娘駕”的習俗,娘娘神像用木頭雕成,端坐在木質神龕內。娘娘駕由村中各位香頭輪流在家中供奉,每家供一年。香頭家要騰出一間乾淨的屋子,專門用於供奉娘娘神駕,一天三叩首,早晚一爐香,供品每天都要換新的,可謂虔誠之至。到正月初一,再把娘娘神駕轉到另一香頭家去供奉,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抗戰初期。
祭祀祈福祭祀祈福

傳統戲曲

爨底下村在清代及民國時期有過戲班子,劇種為蹦蹦戲。至今村里還流行著有關當年唱蹦蹦戲的順口溜“唱得精韓曉耕,唱得對韓曉瑞,扮得俊韓曉印,唱得瞎韓曉花”,充滿了生活情趣,格外樸實。
蹦蹦戲蹦蹦戲

方言土語

爨底下村民仍然使用當地方言:齋堂話。
齋堂話這一方言島地域面積800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60%。齋堂話與國語相比較有以下一些特點:
1、音調不同。如“福”字,國語是二聲,而齋堂話是三聲。
2、一些辭彙的韻母發生變化。如“哭”,齋堂話發音為“jue”,第四聲。
3、古語遺存。國語說“進來”“進去”,齋堂話說“入來”“入去”。
4、語序變化。像“兄弟”,在國語里“兄”是“哥”的意思,而齋堂話卻將“兄”當作“弟”。

物產美食

爨底下的特產不多,秋天會有新鮮的海棠,也有村民自產的特別醇的蜂蜜,7月份有荊條蜜。

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2009年
北京最美的鄉村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9年
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會員村
北京美麗鄉村聯合會
2012年12月17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2018年3月
首批北京市級傳統村落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1日
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2020年5月
2020中國百佳避暑康養金地標
桂強芳全球競爭力研究會、香港中外城市競爭力研究院、香港《中國城市》雜誌社、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亞太環境保護協會
2020年8月
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文化和旅遊部

社會評價

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顆中國古典建築瑰寶的明珠,它蘊含著深厚的北方建築文化內涵,就其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來說,不僅在北京,就是在全國也屬於珍貴之列,公之於世,功莫大焉。——羅哲文

旅遊信息

交通
公交路線:捷運蘋果園西換乘892到齋堂,再換成計程車到爨底下村。
自駕路線:順著G109國道前行進入齋柏路,沿齋柏路行駛5.3公里到達目的地爨底下村。
門票
35元/人
1.2米以下兒童免費,大、中、小學生持學生證18元/人,老年人持老年證18元/人。
持本人記者證、導遊證、離休證、殘疾證、現役軍人證一律免票。
導覽
村口——古槐——雙店院——財主院——廣亮院——神龜嘯天——龍王伏魔廟——娘娘廟——一線天
爨底下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