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民俗與技藝

嶺南民俗與技藝

《嶺南民俗與技藝》是2019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選取較有代表性的民俗個案,予以追根溯源,質疑問難。該書對那些有較廣地域共享的民俗文化,能悉心辨其源流,理其脈絡,正本清源,還其本來面目,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嶺南民俗與技藝
  • 作者:蔣明智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13441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東莞除夕“賣懶”習俗》一文,透過“賣懶”現象,看到了它與歷史上賣冷習俗的聯繫,及其對火、對生命、對春天的崇敬和嚮往;又如《佛山醒獅》一文,對醒獅的起源提出了新說,認為,嶺南盛行的迎神賽會是佛山醒獅源遠流長的深厚文化土壤;是明代社會和佛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產物,具體興起於明前期的正統年間,至成化末年,舞獅已波及雷州半島和整個海南地區。
該書對那些有較廣地域共享的民俗文化,能悉心辨其源流,理其脈絡,正本清源,還其本來面目。近年來,有學者提出《掘尾龍拜山》傳說出自廣西。《“掘尾龍拜山”傳說》針對此說,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在嶺南廣為流傳的《掘尾龍拜山》傳說,其雛形可追溯到南朝劉宋年間( 420 - 479 ) ;沈懷遠《南越志》中的《端溪龍母》,它*早產生於廣東的德慶。又如《劉三姐傳說》一文,對劉三姐的故里做出了新的探索,認為,廣西的劉三姐實來源於廣東的劉三妹傳說,它們都是客家人的智慧創造,後來隨著客家人的遷徙,逐漸由廣東傳入廣西的。
民俗文化是活的生活傳統,它代代相傳,具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
本書難能可貴的是站在時代的高度,發掘出嶺南民俗文化的當代價值。例如《龍母傳說與粵港澳文化認同》認為龍母傳說與龍母信仰緊密相連,在粵港澳有著深廣的民眾基礎,其信仰經歷了由圖騰崇拜向水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發展的歷程,而其信仰的基點則是祖先崇拜和尋根意識,因而龍母傳說及其信仰對粵港澳的文化認同和精神凝聚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粵港澳的土地神信仰》認為,土地崇拜起初源於對於土地純物質形式的崇拜,在歷史演變中逐漸發展為具有特殊意義的人格神,具有保境安民、延續子嗣、安養送歸等神職人物,在神仙體系中神格雖低,卻與民眾生活聯繫最為廣泛,其職能也因而不斷泛化擴大。粵港澳灣區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土地崇拜系統與土地信仰,其中以澳門最為突出。對灣區內土地信仰的挖掘與發現有利於尋找粵港澳共同的文化心理符號,民俗意義上的認同有助於形成灣區共同體的文化認同,對粵港澳大灣區整體文化構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非遺與粵港澳文化認同”前沿掠影》更是抓住了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熱點,把人們知之不多的香港、澳門的非遺(民俗)傳承和保護動態,介紹給讀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和打開粵港澳非遺(民俗)文化寶庫的視窗。
對傳統技藝民俗的生產性保護,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本書選取潮州木雕、肇慶端硯和廣州早茶等作為推介的重點。從中可看到嶺南工藝的精湛和生活的精緻,也可領略到嶺南人熱愛生活,注重實用,追求完美等美好性格。
本書由廣東高校學者編著,具有較高學術價值,是了解嶺南民俗與技藝的權威讀本。

圖書目錄

前 言
龍母傳說與粵港澳文化認同
一、龍母傳說與龍的觀念
二、龍母傳說與孝道倫理
三、龍母信仰在粵港澳的影響
嶺南“掘尾龍拜山”傳說與尋根文化
一、一個巨大的故事圈
二、“掘尾龍拜山”與孝道倫理
三、“掘尾龍拜山”與“移民”情結
粵港澳的土地神信仰
一、土地崇拜與土地神祭祀系統
二、粵港澳現存的土地信仰形式
三、土地崇拜對粵港澳文化結構的影響
五羊傳說源流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羊”文獻記錄
二、“海對羊城闊”:唐代以後“五羊”漸成廣州標誌
粵西的年例
一、年例的活動程式
二、慶典的意味
三、年例場中個體的性情系統
四、年例場的社會整合功能
東莞除夕“賣懶”
一、“賣冷”與祓除儀式
二、“賣冷”與“打灰堆”
三、“賣冷”與“賣痴呆”“賣懶”
東莞女子舞龍
一、舞龍:大井頭武術傳統的一部分
二、大井頭女子舞龍的興起和發展
三、女子舞龍興盛的原因
揭陽鳳舟
一、揭陽鳳舟的源起與發展
二、西門社區鳳舟競渡的主要內容
三、揭陽鳳舟的文化與社會價值
佛山醒獅
一、“南獅”的起源
二、文化內涵
劉三姐傳說與梅州客家山歌
一、宜州真的是劉三姐故里嗎
二、劉三姐的其他故里說
三、劉三姐故里在梅州
四、地方民俗文化資源宣傳運用前景
寓竹以情:廣寧竹文化
一、竹韻悠長
二、“入世”之竹
三、寓竹以情
精美絕倫:潮州木雕
一、選用材質
二、製作工具
三、製作內容
四、製作技藝
五、傳統圖案及其文化內涵
紫石凝英:肇慶端硯
一、製作技藝
二、端硯的文化內涵
三、繼承與發展
一盅兩件:廣府早茶
一、起源
二、主要內容
三、分流與比較
四、文化價值
味覺紐帶:沙粿條
一、歷史淵源
二、發展現狀
三、亮點與問題

作者簡介

蔣明智,廣西桂林人,文學博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間文學與民俗學教研室主任。兼任華東師範大學和西藏民族大學兼職教授、廣東高校書法學術委員會委員等。長期致力於嶺南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其中的西江流域龍母文化研究,在國內有較大影響。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出版《悅城龍母文化探秘》《中國南海民俗風情文化辨》等專著,在《世界宗教研究》《民俗研究》《文化遺產》等重要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業餘醉心書法學習,擅長楷、行、草諸體。2016年與曹寶麟教授等合作出版《一年好景:詩詞書法掛曆》(廣東教育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