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當地名人,文物古蹟,
歷史沿革
1950年,境內設蔡家鄉和楚江圩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置蔡家和楚江圩2個公社。
1984年,改為嵐角山鄉。
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嵐角山鄉撤鄉建鎮。
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將楚江圩鎮合併為嵐角山鎮。
2015年,嵐角山鎮與曲河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曲河街道。
2016年,從曲河街道析出,設定嵐角山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轄嵐角山、楚江圩兩個社區居委會,和官祿塘、慶橋、油渣頭、蔡家埠、瀟湘廟、新田前、巴洲、千世頭、長塘角、楚江圩、東塘廟、陽甸、中間廟、渣里口、飛躍、石木沖、嵐角山、保方寺、梅塘口、楊司江、宅芝甸、進賢、良木鋪、周家、香山前、武塘、春光、高橋頭、寅巳塘、五口井等30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個居民小組,29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嵐角山街道下轄8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嵐角山街道地處
冷水灘區南部,東與伊塘鎮接壤,南抵
零陵區接履橋街道,西與蔡市、仁灣兩鎮隔江相望,北靠上嶺橋鎮,轄區面積90.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嵐角山街道以山地、丘陵為主。
水文
嵐角山街道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主要河流為湘江,自巴洲村南入境,由南而北,流經千世頭村、蔡家埠村、油渣頭村、瀟湘廟村、中間廟村、陽甸村。境內河道長12千米,流域面積3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嵐角山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霜凍、雷擊等。旱災年均發生0.5次,最嚴重的是1998年的夏秋特大幹旱達9個月之久,影響到1999年的春季生產,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
人口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轄區總人口2804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45人,城鎮化率7.5%。另有流動人口6401人。總人口中,男性14591人,占52%;女性13454人,占48%;14歲以下6482人,占19%;15~64歲15477人,占55%;65歲以上6805人,占26%。人口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7.2‰。
截至2016年,嵐角山街道總人口2948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嵐角山街道財政總收入1341萬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04萬元,比上年增長1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9萬元,比上年增長14%。人均財政收入1.6萬元,比上年增長12%。
農業
嵐角山街道有農業耕地面積3.8萬畝,人均1.39畝;可利用草地2.5萬畝,林地18.3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4.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7%。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7萬噸,人均203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2011年蔬菜水果種植1.2萬畝,產量3.8萬噸,主要品種有南瓜、豆角、韭菜、辣椒、茄子、西瓜、甘蔗等;其中蔬菜8.5噸,水果12萬噸。
嵐角山街道畜牧業以家禽、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5.6萬頭,年末存欄12.6萬頭;牛飼養量1.5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羊飼養量2萬隻,年末存欄1.5萬隻;家禽飼養量116.5萬羽,上市家禽81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25200噸,其中豬肉18080噸,牛肉7000噸,羊肉120噸。畜牧業總產值1.0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2%。
截至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累計造林1200畝,其中防護林700畝,經濟林11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萬株,林木覆蓋率36%,活立木蓄積量10萬立方米。漁業以四大家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面38公頃。2011年,人工水產養殖32公頃,水產品總產量580噸,主要品種有淡水魚類、大閘蟹等。漁業總產值2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8%。
工業
嵐角山街道工業以汽車銷售、木材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4.7億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對經濟成長貢獻率超過42%。工業實交稅金659萬元,比上年增長16%。
商業
2011年,嵐角山街道社會商品零售額3.2億元,比上年增長20%。有便民超市等商業網點300個,職工1200人。
金融
2011年,嵐角山街道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500萬元,比上年增加100萬元,占生產總值的10%。截至2011年12月底,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額8000萬元,同比增長15%,全年新增500萬元。到2011年12月末,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家,農村商業銀行1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320人,專任教師25人;國小2所,在校學生974人,專任教師97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學生1235人,專任教師12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
文化事業
2009年10月,建成嵐角山鎮有線電視台,後改稱湖南有線網路有限公司嵐角山站,2011年有線電視用戶1200戶。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0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8戶,各類圖書室33個,藏書30餘萬冊,從業人員22人;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5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醫院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病床11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9張。專業衛生人員42名,其中執業醫師10名,執業助理醫師27人,註冊護士2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4人,平均每千人註冊護士0.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1萬人次,住院病人手術238台次,出院病人0.18萬人次,病床使用率80%。
2011年,嵐角山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為7/10萬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萬人,參合率98.5%,統籌地區政策範圍內平均住院補償率70%,實際補償率65%;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3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1歲;孕產婦死亡率0.5/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6‰、0.3‰和0.3‰。在轄區內1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為80%。
社會保障
2011年,嵐角山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戶,人數134人,支出27.6萬元,比上年增長6.5%,月人均168元,比上年增長6%;城市醫療救助1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人次,共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88戶,人數1297人,支出102.4萬元,比上年增長4.3%,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0人,支出12.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人,支出2.9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醫療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74人次,共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65%;農村臨時救助86次,支出8.6萬元,比上年增長30.6%。
2011年,嵐角山街道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4200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20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0.6千公頃,倒塌房屋12間,直接經濟損失40萬元,救災支出8.5萬元,比上年增長10.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7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8人。社會福利費6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單位1個,床位72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30張,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床位30張,社區服務床位12張。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4個,社區服務站4個,其他服務設施4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12張,社區留宿照料床位數30張。新增就業人員3500人,有32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2%,全年共幫助1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2011年,嵐角山街道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300萬元,比上年增長8%;基金支出合計330萬元,比上年增長7%。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12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其中參保職工242人,參保離退休人員75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5人和4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430人,比上年末增加430人;20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70人,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70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3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80人,比上年末增加12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85人,比上年末增加7人,參加失業保險50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9人;參加工傷保險412人,比上年末增加6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24人,比上年末增加5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5人,比上年增加1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415人,比上年增加6人。參加生育保險20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全年共有12人次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3人次。
2011年,嵐角山街道轄區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件,其中調解組織受理(含仲裁機構案外調解)2件,結案率為100%;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2件,當期共審結案件2件,結案率100%,涉及勞動者4人,其中集體勞動爭議2件,涉及勞動者10人。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1處,郵政業務總量210萬元,其中純收入120萬元。雜誌、報紙累計發行量1.5萬份。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50萬門,固定電話用戶926戶,行動電話用戶600戶,網際網路用戶766戶。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境內自來水廠一座,年供水4.5萬噸,人均生活用水18噸。
2011年末,嵐角山街道有供電站一座。
交通運輸
嵐角山街道境內有衡棗高速、邵永高速、洛湛鐵路、零陵機場、省道322、省道1812線、省道S217線、零陵大道等多種路線。2011年末有客運站一個,日發客運汽車20班次,日均客容量400餘人次。
歷史文化
當地名人
嵐角山街道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之一
李達的故鄉。
文物古蹟
嵐角山街道境內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