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傲骨

崢嶸傲骨

《崢嶸傲骨》是於希寧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崢嶸傲骨
  • 作者: 於希寧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 形制:鏡心
作品簡介,作品著錄,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題識:寄懷巫岫潤心胸,縹緲群仙難辨蹤。驚望奇柯橫出世,崢嶸傲骨立雲峰。丙子冬月,望雪飛來,懷昔年游三峽詩句,制此圖以抒胸臆。希寧書勁松寒梅之居。 鈐印:希寧畫記

作品著錄

著錄:《於希寧畫集——梅花捲》第101頁,山東美術出版社,2003年。

作品賞析

於先生梅花畫得好,首在與梅有緣。自謂“相思未了有奇緣”。他20世紀30年代就曾多次在江南訪梅,其後由於社會的原因使他與梅花的情緣阻隔了40多年,1977年起始得再度探梅,並且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十餘年間,多次到南方如餘杭超山、姑蘇鄧尉、杭州靈峰、無錫梅園等梅鄉訪梅,可謂與梅結下不解之緣。
於先生畫梅除著力研究梅花的精神氣質之外,還注意於意境的創造。他認為:“意境的創造是主客觀各方面因素熔鑄的產物”,因此,他往往在默林、梅海中深入生活,體察煉意,更像古人踏雪尋梅那樣,在特殊境界中尋詩覓句,創造意境。他繼承了中國藝術講究文思、注意修養的傳統,更在主客觀關係中強調主觀修養的主導地位,強調時代精神的主導作用,故同一客觀生活、同一梅花在不同時代、不同作者的筆下有精神傾向的差異和意境深淺的不同。他理解金農何以創造“雲階月地”、“消受冷香”的意境,何以畫梅題“寄人籬下”四字,也理解李方膺題墨梅詩“冰花雪蕊家常飯,滿肚春風總不飢”所隱含的高雅與清苦。他是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聯繫中認識了文人畫梅孤傲、清寂意境的時代性,又反觀自我與時代的關係,因真誠地熱愛這個時代,理解這個時代,而創造與現時代中國相諧、與人文精神相諧的奮發向上、堅韌頑強的精神境界,並因意境之新譜寫了畫梅史的新篇章。
藝術觀念、藝術思想的革新無疑是重要的,因其涉及藝術的精神指向。但只有觀念的轉變又是不夠的,還賴於藝術語言、藝術技巧的革新,賴於自家藝術語言的完整性和完美程度。就中國畫而言,又集中表現於筆墨問題。唐張彥遠說:“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後世畫家將筆、墨並列看作藝術之歸宿,惲南田認為“氣韻藏於筆墨,筆墨都成氣韻”。於先生繼承發揚的正是這種內美與外美、精神與筆墨的統一觀。他認為,筆墨的運用“既是畫家的基本功,又是自我修養的重要內容,直接與畫家的人品、胸次、個人特徵、文化修養、豐富的生活等密切有關。”他還主張筆墨技巧的運用要服從意境。這些主張體現了筆墨與意境的統一,也體現了筆墨與人的統一,在畫梅中則體現了筆墨與梅魂、人魂的統一。看於先生畫梅之作,筆墨純粹地與客體、與主體,與氣韻、意境、精神化為了一個整體。老乾新枝凝厚如鐵、剛柔相濟奔蛇走虺,或枯筆勾皴復點淡淡濕墨,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韻,既是形式美,亦是內在美,既是筆墨的豐富變化,亦是梅之骨氣、生氣、清氣的生動體現,更是老畫翁精神品格的跡化。
當你從若干畫梅作品中一眼即可辨出於先生的作品時,這種藝術的獨特性除了內美、意境、章法、造型等因素之外, 其中訴諸視覺的重要因素乃筆墨的獨特性,這種筆墨的獨特性緣於與內在精神的獨創意識一致的筆墨創造意識。比如說,為了強化梅花的精神含量,他經常以整株梅樹入畫,為此必須突破簡筆折枝慣用的筆法,20世紀七八十年代始將山石皴擦之筆法用之於老乾,至80年代後期形成了濃淡、乾濕、焦清、虛實自如的橫筆皴擦法為特徵的獨特技巧,至90年代又創造了純用焦墨枯筆順勢勾皴復略點淡墨這一更為老到、更為純化、更為獨特的樣式。80年代為現雪意枝幹陽面以枯細虛筆為之,陰面則大面積皴擦渲染,至90年代則以枯筆飛白的意象效果為之而更趨神妙,2001年又有新樣。古人絹本的白梅或雪梅一般以淡墨渲染背景,於先生則喜用花青橫染雲天,或用淡青綠點相襯,似有一陣清氣撲面而來。類似語言創新之處不勝枚舉,但總是為了實現骨氣、生氣與清氣的統一,為了實現國魂、畫魂、人魂的統一。
在探索畫梅的過程中,於先生與梅花的情緣益深,顏其居日:“勁松寒梅之居”,實與梅情篤更甚。晚年的於先生不獨以畫梅著世,而又是一位詠梅的詩翁。其詠梅詩思幾乎與其訪梅、畫梅同步,即自1977年以後的連續幾年,七次去江南探梅,感其鐵骨凜慨、寒香冰魂、傲然偉姿,“油然而生敬意和詩思”,這是講大自然、造化觸動了詩情;另外,他認為詩比畫自由,表達主體情感的需要自然地驅遣他拿起了詩筆,自謂“繪畫作品在畫面上受時空的制約很大,難以傾其所思,而詩則恰恰可以補此不足,所以作詩的興趣便盎然不能自已了”。再者,他自青年時代,受到黃賓虹、潘天壽等前輩的濡染薰陶,雖畢業於新興藝術院校,但藝術上卻步履文人畫的道路,自稱“我的繪畫道路是沿著詩、書、畫、印相融的藝術道路走的,相互借鑑,相互融匯,互為因果補充。”就詩與畫而言,他認為:……我的詩常常是繪畫內容的補充,它可以為“畫龍點睛”開光,也可以開創作之思路。在這方面我從尋益到受益,從立意到創意,豐富心靈,遷想妙得,從突破前賢思路,到突破自己思路詩對我恩惠特多。
由此看來,詠梅詩已成為啟動他畫梅不斷深化文思,不斷創新突破的金鑰匙,也是他畫梅從構思到完成不可缺少的因素,梅緣——詩思——畫意已構成他精神生活的靈魂。
—— 劉曦林評於希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