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路(2020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

崛起之路(2020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崛起之路》是一部由(英) 康斯坦絲·瑪麗·藤布爾所著書籍,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崛起之路
  • 作者:(英) 康斯坦絲·瑪麗·藤布爾
  • 譯者:歐陽敏
  •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頁數:586 頁
  • ISBN:9787547316108
  • 原作品:A History of Modern Singapore: 1819-2005
  • 定價:88 元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時間和事件為主線,穿插對重要人物的刻畫評析,講述了1819年(萊佛士爵士創建近代新加坡殖民地)到2005年(新加坡獨立40周年)間的新加坡歷史,對其起源、早期發展和此後獨立、經濟騰飛、新老領導層交替、遭遇金融危機等各個階段都給予了生動的描畫,展現了新加坡如何充分運用智慧的力量,成功地擺脫了任人擺布的危險處境,克服了各種看似無法克服的困難,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本版譯自原著第三版。
當代許多研究都聚焦在新加坡從一個發展中的地區到一個已開發國家的成功轉型這一非常近期的歷史階段,但也有一些歷史學家對其過往的各個方面都有越來越大的興趣。康斯坦絲·瑪麗·藤布爾(1927—2008)所著的《新加坡史》原以英文出版,已經修訂過兩次。 當本書第1版(A History of Singapore, 1819-1975)在1977年出版時,立刻獲得了學界認可,1989年出版的第2版則補充敘述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在結合新史料和包括社會、文化在內的新近學界研究成果之後,作者對過去進行了重新審視。
第3版在原來的基礎上又補充了新的內容,並且增加了一整個章節描述吳作棟任總理期間的新加坡歷史以及向李顯龍政府過渡期間的狀況。時間跨度延長到2005年,新加坡獨立40周年之際。20世紀90年代,掌控新加坡從殖民地向獨立國家轉變進程的老一代領導人隱退,更年輕的一代開始成為中流砥柱。新一代的任務是,找到能夠延續前輩締造的經濟成長和社會穩定現狀的道路。20世紀90年代末,東南亞遭受了一場嚴重而持久的金融危機,這使他們經歷了一次嚴峻考驗,新世紀伊始,他們又受到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此外,他們還要學會如何去面對一群新富起來且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這些公民厭惡過去受到的種種束縛,渴望對社會建設事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

作者簡介

康斯坦絲·瑪麗·藤布爾(C.M. Turnbull,1927—2008),英國學者,倫敦大學歷史學博士,長期專注於對新加坡歷史的研究。她早在1952年就來到東南亞,在馬來亞的政府機構做公務員,1955—1971年間,她在新加坡的馬來亞大學教授歷史。後來轉到香港大學任歷史學教授、歷史系系主任,退休後直至去世,她還一直是任新加坡人文研究所的榮譽教授,以及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榮譽研究員。

目錄

前言
第一版導言
導言
第一章 新的殖民地(1819—1826)
新加坡能擁有這三位開拓者為其最初的管理者,實在是幸運極了:萊佛士具有遠見卓識,如果沒有他,現代新加坡就不可能誕生;法夸爾憑藉自己旺盛的精力、良好的判斷力和卓絕的勇氣,呵護這塊新生的殖民地安然度過了最初那些危機重重的歲月;克勞弗德精明理智,腳踏實地,把萊佛士的夢想中那些更為實際的部分一一實現。
第二章 “這塊生機勃勃的、無與倫比的小小殖民地”(1826—1867)
新加坡的商人們此時正享受著商業繁榮的燦爛陽光,但這種歡欣鼓舞的景象無法永遠持續下去。新加坡是個欣欣向榮的港口,是當時最先進的自由貿易和自由放任理論取得的豐碩成果。但它終究還是需要有更加現代也更加規範的管理體制來支撐,而東印度公司派遣的多位總督總是獨斷專行,官僚機構也無能低效,讓富有的歐洲商人們越來越感到灰心喪氣。
第三章 帝國正午(1867—1914)
過去的新加坡只是一塊孤零零的小殖民地,與馬來半島內陸聯繫甚少,獨自守望茫茫大海,殫精竭慮地應對著國際貿易中的種種不確定因素;而如今它卻已經牢固樹立了自己的國際地位,成為主要東西貿易路線上重要的貨物集散地、馬來半島與荷屬東印度群島之間貿易交換的中介,以及英帝國最重要的商貿港之一。
第四章 “東方大洋里的克拉彭站”(1914—1941)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國的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時,新加坡卻始終置身事外。但事實上,這兩大事件結合起來,卻改變了新加坡的歷史。那段相對而言的平靜時期其實可以看作是序曲,它將導向1942年的那場災禍,進而引爆此後數年的政治風暴。
第五章 東方的戰爭(1941—1942)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本的戰鬥機轟炸了新加坡。新加坡城正處於睡夢之中,對此毫無防備,街道和海港里的船隻閃爍著燈光,而民事防空警備隊的總部里空無一人。一系列災難自此開啟,並在不到70天的時間裡,迫使英國人投降,把新加坡交給了日本人。
第六章 “昭南”:“南方之光”(1942—1945)
新加坡人感覺有些麻木,緩不過神來,不敢相信所發生的一切。直到最後一刻,他們都始終相信著英國的聲明。一個多世紀以來,在英國人的統治下,新加坡的安全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忽然之間,就在短短几個星期的時間裡,這個似乎強大的政權其外強中乾的本性就暴露無遺。
第七章 戰爭的後果(1945—1955)
雖然殖民時代又延長了,但當地大多數人最關注的不是這個,而是儘快讓生活回歸常態:找到工作,有舒適的住所,能上學,能吃飽。重新回到此地的英國人卻遠遠沒有選擇回歸“常態”,而是帶來了一個新的激進的政治重組計畫。這個計畫將讓馬來亞變得天翻地覆,並激起此地最為老式的那種族群衝突。
第八章 通往“默迪卡”之路(1955—1965)
在新加坡,只有一小群人知曉這個計畫。數月來,唇槍舌劍的互相辱罵在公眾的注視下持續上演,但有關新馬分立的實際安排卻僅有一小群人秘密進行著。不僅公務員和政府秘書們完全不知情,就連人民行動黨內閣中的一些高級官員也被蒙在鼓裡,大英國協的防務夥伴們也都沒有聽到一點風聲。
第九章 新生的國家(1965—1990)
在獨立之初,新加坡70% 的外資都來自英國,但它馬上著手在國際上更廣泛地宣傳本地在經濟上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加大力度吸引本地和境外的資本,以使貿易和投資模式多元化。在一代人的時間裡,新加坡的經濟就將從轉口貿易,轉向根基更寬廣的製造業、煉油業、金融業和服務業。
第十章 新的衛士(1990—2005)
當初那個似乎根本無法存活下去的幼小共和國,不但生存下來了,而且還蓬勃發展為世界上最富有也最穩定的國家之一。充滿活力的行政體系和高效率的公務員隊伍治理著這個國家,腐敗事件極少發生。一系列新鎮建立,房地產發展健康有序,公共運輸系統便捷高效。21世紀的新加坡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一流的國際交通樞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