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故事
崖子村原名賈家店,金元時賈姓遷此定居,明初遷走。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孫繼祖、孫繼友由萊陽城裡遷居於此,因位於五丈崖前,故名崖子。
發展歷史
1938年3月下旬,中共膠東特委與“三軍”總部駐馬石店村。中共膠東特委與“三軍”總部改組後,在崖子村西河套里召開雷神廟戰鬥犧牲烈士追悼大會,近萬軍民參加,沉痛悼念理琪、杜梓林等4位烈士。大會悲憤壯烈,感人肺腑,當場就有近百人報名參加“三軍”。
1938年3月,“三軍”的中華民族先鋒隊總隊在崖子村成立了“民先”牟平縣隊部。不久,青山、北果子、馬石店等村的反動地主指使所操縱的大刀會、紅槍會等封建勢力進行擾亂,還矇騙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鬧事,企圖攆走“三軍”。中共牟海臨時工委書記於克恭指示“民先”牟平縣隊部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孫加諾等人發動東西澇口、東西鳳凰崖、東西井口、前後垂柳、田家、史家等村的數千名農民民眾,高舉旗幟,扛著土槍、大刀、紅纓槍,在崖子村西河邊柳樹林裡召開“挽留三軍抗戰保家鄉”誓師大會,大力宣傳“三軍”的性質和宗旨以及在雷神廟戰鬥中拚死抵抗日本侵略軍的英勇事跡,會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各村民眾紛紛把糧食、柴草、肉蛋、蔬菜等物品送到“三軍”駐地,表達對“三軍”的擁護和支持,有力地打擊了漢奸及反動地主的囂張氣焰。
1938年4月,中共膠東特委和“三軍”到崖子村、馬石店村一帶休整時,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馬石店會議,會議作出建立三軍總部修械所等重大決定。隨後,“三軍”總部修械所在崖子村成立,吸收能工巧匠隨軍修理槍械,成為膠東兵工廠的前身。
在1938年4月的馬石店會議上,中共膠東特委還作出了創辦膠東抗日軍政學校和膠東公學的決定。由於急需抗日軍事幹部,會後在崖子村成立了膠東抗日軍政學校,賀致平任校長,不久由膠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三軍”總指揮高錦純兼任校長。
1941年3月20日夜,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支隊一團將駐崖子及肖阝里的國民黨投降派苗占魁部包圍。21日凌晨2時戰鬥打響。先克肖阝里據點,敵軍一個營大部被殲,少數撤回崖子。主攻崖子部隊突破外圍工事後,即組織突擊隊強攻。苗占魁忙集中收縮兵力,妄圖反撲。八路軍炸塌圍牆,沖入村內,展開巷戰。凌晨4時,苗占魁見潰局已定,忙拼湊“敢死隊”突圍,突至村西窪地處再次被圍。戰鬥至22日晨結束。此戰全殲苗部1000餘人,俘虜敵軍司令苗占魁、副司令孫海濱,繳獲迫擊炮2門、機槍7挺、長短槍1000餘支。當日下午,駐騰甲莊、海陽所等地的國民黨投降派秦毓堂、匡玉洲、安廷賡等部趕來救援,也被五支隊擊退。
1940年春,
北海銀行在王家庵村(今屬乳山市馮家鎮)建立東海印鈔廠。1941年底,在棲霞成立了膠東印鈔一廠,東海印鈔廠改稱膠東印鈔二廠。抗戰勝利後,膠東印鈔二廠與膠東印鈔一廠及製版廠合併為北海銀行膠東印鈔廠,遷至崖子村的一座大廟裡。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各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山東成了主要戰場。為安全起見,這年秋天印鈔廠搬到位於深山的東夼村和澤科村(今均屬乳山市崖子鎮)。
1946年夏,膠東工業研究室在駐地乳山縣島子村(今屬崖子鎮)設立“學員隊”。為了適應形勢發展需要,1948年9月,華東財辦工礦局第二軍工局決定,以工業研究室學員隊師生為基礎組建膠東工業學校,為兵工戰線培養中級技術人才。校址設在乳山縣崖子村。1949年2月,膠東工業學校遷至煙臺市虹口路原崇正中學校址。膠東工業學校為膠東兵工廠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也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工業建設造就了一批領導骨幹和技術人才。
改革開放前,本村以農業為主,絲紡織業發達,是寧海綢的主產地。1941年,為了支援抗戰,東海行政管理局將崖子一帶的制絲小作坊組織在一起,成立今乳山境內首家公營奎豐絲綢廠,廠址原在現崖子鎮台上村,1944年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該廠更名為經綸絲綢廠,廠址由台上村遷往崖子村。20世紀80年代開始村辦工業迅猛發展,相繼建立建築機械廠、釀酒機械廠、紙製品廠、針織廠、糧油加工廠。該村大力發展果業,是崖子鎮最早發展蘋果的村莊,又是大棚櫻桃的首創地和微滴灌、噴灌等技術率先引進的村莊。
傳統習俗
村域傳統習俗,為典型的膠東乳山民俗特色,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民眾群體性格艮心憨誠(堅韌、忠誠)。
姓氏宗族
崖子村原名賈家店,金元時賈姓遷此定居,明初遷走。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孫姓由萊陽城裡遷居於此立村,清末到民國初年陸續有李、趙、於、王、楊、鐘等姓氏遷入,現全村以孫姓為主。
名人事跡
崖子村孫氏族人歷代入仕為官者有:孫如蘭,明萬曆三十二年(1598年)進士,任雲南清吏司主事;孫振甲,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舉人,任武定學正;孫熙,清康熙二年(1663年)舉人,任成山衛教授;孫式恂,清康熙二十四年(1686年)進士,任陝西山陽知縣;孫式發,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舉人,內閣中書改授知縣。
孫文山(1855~1930年) 名曰溫,字文山,以字行世,崖子村人。其父孫家賓曾被人陷害入獄,出獄後在上海創建太興絲綢行,並建起較大規模的恆興功繅絲廠,1869年又在家鄉崖子村建起太興繅絲廠,不久病逝。孫文山接過父親的重擔,南下上海掌管企業,很快就成為企業經營的行家裡手。19 世紀80年代,他在煙臺創立了“恆興德”絲行。幾年後,又在煙臺開辦了“義豐德”、“義豐恆”和“恆記”3個較大規模的繅絲廠。後來,又在煙臺增設“泰安恆”絲行。孫文山還在周村開辦了義豐興絲廠,在安東開辦了絲廠和麵粉廠,在煙臺開設了濟東實業銀行,同時是生明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他支持李東山在煙臺建成中國第一家鐘錶廠,崖子村村民孫寶泉在煙臺開辦全興義漁行,也是在他入股支持下發展壯大起來的,後發展為當時煙臺最大的漁行。在發展絲業的同時,孫文山還在家鄉崖子及周邊村莊購置土地3000多畝、山林 3000多畝,建造了幾百間房屋。據專家估算,孫文山的企業總資產在高峰期達1200萬兩白銀,房產、土地、山林等資產則無法估算。
孫文山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實業家。20世紀初,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他發動社會各界人士,組織聲勢浩大的街頭抗議示威活動,聲援官方抵制帝國主義列強在煙臺劃設租界的企圖。在隨後設立的煙臺華洋工程局裡,他作為6名中方代表的領頭人,積極維護中國權益,抵制列強的非分要求。
1911年,在煙臺商務總會的換屆選舉中,孫文山當選為會長。是年,辛亥革命爆發,11月13日山東軍政府(隨即改稱山東軍政分府)成立,孫文山被推舉為財政官。1912年,孫中山從上海乘船赴北京,途中在煙臺停留,8月21日在煙臺山下的北飯店會見各界代表人士,孫文山接受了會見。
孫文山還是一位慈善家。辛亥革命後,慈善機構膠東第一廣仁堂改名為“煙臺廣仁堂”,並改官辦為官商合辦。當地政府聘請孫文山與益豐錢莊經理為董事,官商協定籌募經費,孫文山利用自己在商界的威望為廣仁堂募集大量資金。廣東籍愛國商人、煙臺順泰五金號業主梁浩池於1901年創辦了煙臺第一所國小——煙臺養正義學堂(1913年更名為養正國小),招收貧窮人家子弟免費入學學習。後梁浩池因參加進步活動犧牲,孫文山以名譽校長的身份為學堂提供資金。後來,孫文山親自擔任校長,並提供經費,直至20世紀20年代末期。孫文山在家鄉崖子成立了紅十字會崖子分會,收養12歲以下的孤兒、社會上的孤寡老人、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廉價出售糧食給貧困戶,免費給貧困者治病施藥。他還多次給家鄉受災民眾免費發放糧食達數萬斤。他在崖子村建立今乳山境內第一座公園,所有人都可以免費遊覽。
華楠(1921.1~2015.2) 原名孫寶楠,字仲華,崖子村人。1936年4月,在煙臺志孚中學(今煙臺一中)讀書時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被推選為負責人之一。1937年9月,到達延安,先後入陝北公學、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習。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任新成立的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宣傳大隊大隊長。
1939年3月,華楠調任新組建的山東魯迅藝術學校政治協理員兼黨支部書記。不久,給山東縱隊政委黎玉當秘書。此後,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宣傳部教育科副科長、一旅政治部宣傳教育科科長、三團政治處代理主任、教導一旅宣傳教育科科長、魯中軍區政治部宣傳教育科科長。此間,他參加了攻克沂水、蒙陰等戰鬥和3次討伐偽軍吳化文戰役。戰後,他為《前衛報》撰寫了《把解放戰士改造為革命戰士》的社論,及時有力地指導了部隊對俘虜兵的改造。1945年後,歷任魯中軍區宣傳部部長、政治部主任、分區政委等職,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戰役。1947年後,歷任華東野戰軍第八總隊宣傳部部長、師政治部主任,蘇豫皖軍區五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軍政幹校副政委、黨委書記,第二野戰軍第十八軍隨營學校政委,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等職,參加了渡江戰役和淞滬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華楠奉命於1950年7月調到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擔任《八一雜誌》副社長兼總編輯。1951年4月,雜誌正式創刊,華楠為朱德總司令起草了發刊詞。十年中,華楠在總編輯崗位上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受到總政領導的肯定。1960年12月,任總政治部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1961年10月,任《解放軍報》總編輯、黨委書記。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華楠受到打擊。1972年底,華楠重新工作,任總政治部副秘書長(按部長待遇)。1973年底,任《解放軍報》社長、黨委書記。“文革”結束後,兼任中共中央宣傳口(當時中央宣傳工作的統一領導機構,耿飈為主要負責人)負責人之一。1980年1月,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主持《解放軍報》編輯工作並積極組織和參加了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認真宣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1981年3月,鄧小平表揚說“《解放軍報》辦得比較好”。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華楠參與起草了葉劍英、鄧小平、華國鋒等中央領導同志20多篇重要講話、報告和檔案,參與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工作。1986年1月離休。
華楠是中共十一大和十二大代表,曾兼任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思想戰線領導小組成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團主席,《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委員。
孫欽善 崖子村人,1934年3月出生於煙臺。195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60年7月本科畢業,繼續攻讀同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1963年3月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主要研究中國古文獻學,兼及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思想文化。歷任助教、講師,1985年晉升副教授,1988年晉升教授,1990年起任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古典文獻教研室副主任、古文獻研究所所長。199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退休,繼續擔任古典文獻學儒家思想與典籍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承擔本系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課程。2004年被學校返聘,參加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工作,並任教育部重大項目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的儒學文獻大型叢書《儒藏》總編纂四人之一。社會兼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2007年,被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等聯合完成的《2007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遴選入新中國成立以來“505位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名單。出版專著有:《高適集校注》、《論語註譯》、《龔自珍詩文選》、《中國古文獻學史》(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一等獎)、《中國古文獻學史簡編》(入選“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中國古文獻學》(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古文獻學文選》(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論語本解》、《清代考據學》等。合作編著有:《關漢卿戲劇集》、《高適岑參詩選》、《近代愛國詩選》、《插圖本中國文學小叢書·〈論語〉〈孟子〉》等。發表學術論文約70 篇。主持並主編出版《全宋詩》,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第四屆中國古籍圖書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最高榮譽獎。
風景名勝
【膠東工業學校誕生地舊址】 1946年夏,膠東工業研究室在駐地乳山縣島子村(現屬崖子鎮),設立“學員隊”。為了適應形勢發展需要,1948年9月,華東財辦工礦局以第二軍工局決定,以工業研究室學員隊師生為基礎,組建膠東工業學校,為兵工戰線培養中級技術人才。校址設在乳山縣崖子村。1949年2月,華東工礦部第二軍工局所屬膠東工業學校遷至煙臺市虹口路原崇正中學校址。膠東工業學校為膠東兵工廠及其事業單位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也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工業建設造就了一批領導骨幹和技術人才。之後,學校幾次參與合併、演變,發展為現在的齊魯工業大學。
【北海銀行膠東印鈔廠舊址】 1940年春,北海銀行利用八路軍繳獲的幾台印鈔機,在王家庵村(現屬乳山市馮家鎮)建立東海印鈔廠,以增加印鈔能力。1941年底,在棲霞成立了膠東印鈔一廠,東海印鈔廠改稱膠東印鈔二廠。抗戰勝利後,膠東印鈔二廠與膠東印鈔一廠及製版廠合併為北海銀行膠東印鈔廠,遷至崖子村的一座大廟裡,四周是高牆圍著,大門口沒有任何標誌。為了保密,廠子代號“福記棧”。大門旁邊的警衛室里,是穿便衣背駁殼槍的戰士,陌生人禁止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