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華,男,漢族,1965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1986年3月參加公安工作,現為北京市公安局強制治療管理處基礎工作處處長,一級警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新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5年6月
“能力有限,努力無限;只要你有堅定的信念,一切困難就會變得渺小,勝利將永遠屬於你”。崔新華常常用這句話與身邊的同志們共勉。崔新華是強制治療管理處基礎工作處處長,從警25年來他就是憑藉這份努力,這份堅守,在強制治療管理的路上一路奮進、一路求索,得了人民民眾的信任與支持,成長為一名學者型、學科帶頭型的領導幹部。
甘冒風險 深度體驗
“沒有進取,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為打破強制戒毒發展“瓶頸”,降低戒毒人員復吸率,時任強制戒毒所副所長的崔新華以吸毒人員的身份,遠赴雲南某開放式“戴托普戒毒社區”,同患有肝炎、愛滋病、肺結核等各種傳染病的當地戒毒人員同吃同住,進行了為期2個多月的深度體驗。期間,他樣樣較真的勁兒和無法掩蓋的北方口音,很快就使他受到了排擠,驚險事件接連發生,甚至連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在深度體驗的最後一周,崔新華換上了威嚴的警服,公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和來意。此時,周圍的戒毒人員紛紛投來驚呀與敬佩的目光。
隨後,在崔新華的積極爭取和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下,全國首家強制與自願有機結合的“向日葵治療社區”在北京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的高牆內正式掛牌成立了。經過不斷完善與發展,這種集心理、社會、行為、醫療及效益於一體的強制隔離戒毒新路,受到了社會各級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讚譽,並贏得了聯合國國際禁毒署官員“亞洲最好”的高度評價。
“致遠號”和“向日葵社區” 負責指導全市各分縣局開展精神病人社區管控和社區戒毒工作的強制治療管理處基礎工作處成立後,面對由大牆內轉向大牆外開展“兩類人”社區管控這一全新工作,調任基礎工作處處長的崔新華繼續發揮創新進取的精神,帶領部門全體民警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意識,又打響了打造“兩類人”社區管控模式的攻堅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精神病人社區管控工作中,崔新華帶隊走訪基層派出所22個和300餘個街道、自然村,並對1984年以來全市四家精神病鑑定機構登記的21000餘份肇事肇禍精神病人信息進行了逐一篩查,核錄重點病人信息3020人。首次解決了我市重點精神病人“底數不清,狀況不明”的歷史問題。
隨後,崔新華選取了3個城區派出所和22個郊區縣派出所為試點,採取集中授課、專業指導、實兵演練等形式,培訓基層民警、社區幹部2000餘人次。在總結分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崔新華按照“分別走訪、逐個評估、綜合評定”的原則,制定了《精神病人風險評估管控分類標準》,首次將精神病人劃分為極高風險、高度風險、中度風險和低度風險四個等級,並制定了相應的管控措施。通過奧運安保的檢驗,實現了“本市精神病人肇禍滋事零指標”的突出成績。之後,崔新華多方聯繫局內外相關部門,竭力固化工作機制,於2009年8月會同民政、殘聯等7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多部門合作機制建設的意見》。多部門合作,齊抓共管,使他們在建國60周年安保工作中又打了一個漂亮仗。
為貫徹執行2008年6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積極探索戒毒人員後期照管的首都模式,調配出一劑科學有效的社區戒毒“藥方”,崔新華憑藉在精神病人社區管控工作中的成功經驗,以及拯救吸毒人群的強烈責任感,帶領民警走訪60餘個社區、街道,座談社區幹部、民眾及戒毒人員1300餘人次,在充分研判全市禁吸戒毒工作形勢與現狀的基礎上,建立了全國首個由回歸社會戒毒人員自願參加的“致遠號”和“向日葵陽光社區”戒毒心理康復小組,吸收自願戒毒康復人員近300人。經過不斷改進和完善,現在基礎工作處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向日葵陽光社區”“致遠號”為依託,由街道、鄉鎮政府負主責,公安機關指導和牽動的有專業特徵、有科學基礎、有理論支撐的戒毒社區管控工作模式。
進入2011年以來,按照市局黨委提出的“以民意主導警務”的指導思想,崔新華已經開始把工作觸角延伸到自願戒毒康復人員家屬和社會民眾,並先後探索建立了“家庭干預戒毒工作法”、“社區戒毒無縫銜接工作法”等社區戒毒形式,積極向“人人參與禁毒,共建無毒社會”的目標邁進。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作為基礎工作處的“一把手”,崔新華始終堅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的領導作風,身先士卒,親歷親為,用無聲的語言和真實的行動感染著每一位民警,凝聚著民警的心。在各項改革創新中,他為廣大民警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智力支持。由基礎工作處青年民警總結提煉的各項公安工作創新成果,分別獲得市局第五屆、六屆和第七屆青年民警科技創新評選活動三等獎。
在工作上,崔新華就像一位鋼鐵戰士,仿佛永遠不知疲倦。憑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憑藉著對公安事業的執著堅守,他在強制治療管理工作的創新之路上結出累累成果。25年中,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3次,獲得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在他的領導下,基礎工作處成立4年來,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一次、集體三等功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