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崔彭傳
- 作者:魏徵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隋書》
- 作品體裁:傳記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崔彭傳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祖楷,魏殷州刺史。父謙,周荊州總管。彭少孤,事母以孝聞。性剛毅,有武略,工騎射。善《周官》、《尚書》,略通大義。周武帝時,為侍伯上士,累轉門正上士。及高祖為丞相,周陳王純鎮齊州,高祖恐純為變,遣彭以兩騎征純入朝。彭未至齊州三十里,因詐病,止傳舍,遣人謂純曰:“天子有詔書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強步,願王降臨之。”純疑有變,多將從騎至彭所。彭出傳舍迎之,察純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詐純曰:“王可避人,將密有所道。”純麾從騎,彭又曰:“將宣詔,王可下馬。”純遽下,彭顧其騎士曰:“陳王不從詔征,可執也。”騎士因執而鎖之。彭乃大言曰:“陳王有罪,詔征入朝,左右不得輒動。”其從者愕然而去。高祖見而大悅,拜上儀同。及踐阼,遷監門郎將,兼領右衛長史,賜爵安陽縣男。數歲,轉車騎將軍,俄轉驃騎,恆典宿衛。性謹密,在省闥二十餘年,每當上在仗,危坐終日,未嘗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上每謂彭曰:“卿當上日,我寢處自安。”又嘗曰:“卿弓馬固以絕人,頗知學不?”彭曰:“臣少愛《周禮》、《尚書》,每於休沐之暇,不敢廢也。”上曰:“試為我言之。”彭因說君臣戒慎之義,上稱善。觀者以為知言。後加上開府,遷備身將軍。
上嘗宴達頭可汗使者於武德殿,有鴿鳴於樑上。上命彭射之,既發而中。上大悅,賜錢一萬。及使者反,可汗復遣使於上曰:“請得崔將軍一與相見。”上曰:“此必善射聞於虜庭,所以來請耳。”遂遣之。及至匈奴中,可汗召善射者數十人,因擲肉於野,以集飛鳶,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復請彭射之,彭連發數矢,皆應弦而落,突厥相顧,莫不嘆服。可汗留彭不遣百餘日,上賂以繒彩,然後得歸。仁壽末,進爵安陽縣公,邑二千戶。
煬帝即位,遷左領軍大將軍。從幸洛陽,彭督後軍。時漢王諒初平,餘黨往往屯聚,令彭率眾數萬鎮遏山東,復領慈州事。帝以其清,賜絹五百匹。未幾而卒,時年六十三。帝遣使弔祭,贈大將軍,謚曰肅。子寶德嗣。
史臣曰:王長述等,或出總方岳,或入司禁旅,鹹著聲績,以功名終,有以取之也。伊婁謙志量弘遠,不念舊惡,請赦高遵之罪,有國士之風焉。崔彭巡警岩廊,毅然難犯,禦侮之寄,有足稱乎!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