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表演藝術虛擬仿真實驗是東南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崑曲表演藝術虛擬仿真實驗
- 建設院校: 東南大學
- 授課教師:張順、盧文超、孫菁、徐子方
- 課程負責人: 趙天為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崑曲是第一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中華美學精神的代表。進行崑曲表演藝術虛擬仿真實驗,實現了藝術與技術的高融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匠精神、中國美。家國情懷等德育要素融入現代科技,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中華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可以觸發學生對中華文明的理解和熱愛,同時將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真正將立德樹人融入教學全過程。
教學目標
僅就虛擬仿真實驗部分而言, 實驗教學目標有以下四個方面:
1.通過崑曲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崑曲藝術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歷程,熟悉崑曲的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從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學習中了解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2、通過崑曲藝術與科學技術的結合,讓學生可以近距離、互動式、沉浸式、全方位地體驗崑曲藝術的魅力,掌握崑曲表演中不同腳色的視覺造型、動作程式、念唱方式等特徵,了解中國戲曲藝術的行當紛類和表演技巧。培養學生的視覺識別力、美鑑賞力、和諧判斷力等綜合養。
3、通過基礎知識、表演仿真實驗、虛擬演出實驗三個階段的學習及變數組合的配置過程,掌握經典崑曲選段中的人物塑造及戲劇舞台呈現,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具備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提升勇於探索的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4、從崑曲表演的造型和技巧學習中深刻理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華傳統審美精神,培養學生對崑曲表演的審美及鑑賞能力、傳承及創新能力,喚起傳承與保護崑曲的意識,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築牢華夏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