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中醫)

崑崙穴一般指本詞條

崑崙,出《靈樞·本輸》。別名下崑崙。屬足太陽膀胱經。經(火)穴。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布有腓腸神經,小隱靜脈及外踝後動、靜脈。主治頭痛,目眩,項強,鼻衄,腰痛,腳跟痛,小兒癲癇,難產,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癱瘓,及坐骨神經痛,足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崑崙
  • 別名:下崑崙
  • 出處:《靈樞·本輸》
  • 隸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 功能:安神清熱,舒筋活絡
  • 主治:頭痛,目眩,項強,鼻衄等
  • 特殊主治:經穴
  • 操作:直刺0.5—0.8寸
  • 主要配伍:配太溪、丘墟、三陰交治療足跟痛
  • 五行屬性:火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

名稱釋義

1)崑崙。崑崙,廣漠無艮也。崑崙名意指膀胱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膀胱經經水的氣化之氣,性寒濕,由於足少陽、足陽明二經的外散之熱作用,寒濕水氣吸熱後亦上行並充斥於天之天部,穴內的各個層次都有氣血物存在,如廣漠無艮之狀,故名崑崙。上崑崙名意與崑崙同。
2)膀胱經經穴。經,經過也,動而不居也。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之氣,其運行變化為吸熱上行,動而不居,故為膀胱經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原本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之氣,在本穴的變化為吸熱後上行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功能作用

散熱氣化。

定位

在外踝後方,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

有腓骨短肌;布有小隱靜脈及外踝後動、靜脈;有腓腸神經經過。

主治

1.後頭痛,項痛,腰骶疼痛,足踝腫痛;
2. 癲癇;
3. 滯產。

操作

直刺0.5—0.8寸。孕婦禁用,經期慎用。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踝關節炎、神經性頭痛等。

配伍

配風池、天柱、肩中俞、後溪治療項痛;
配太溪、丘墟、三陰交治療足跟痛。

功效

安神清熱,舒筋活絡。

附註

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屬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