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感(sense of loftiness)是一種審美情感。人對崇高事物的敬仰、讚嘆的情感體驗。能夠產生這一感情的事物往往雄偉、壯觀,具有懾人心魄的強大力量;而且往往暫存了和諧、均衡、節奏、比例等形式美規律,表現為結構宏偉、線條粗獷、變化劇烈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崇高感
- 外文名:sense of loftiness
- 定義:一種審美情感
崇高感(sense of loftiness)是一種審美情感。人對崇高事物的敬仰、讚嘆的情感體驗。能夠產生這一感情的事物往往雄偉、壯觀,具有懾人心魄的強大力量;而且往往暫存了和諧、均衡、節奏、比例等形式美規律,表現為結構宏偉、線條粗獷、變化劇烈的特點。
崇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chóng gāo,指高尚;至高。在精神或道德上能達到統攬全局的無私的犧牲奉獻精神。出自《國語·楚語上》:“靈王為章華之台,與伍舉升焉,曰:“台美夫。”對曰:“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安民以為樂,...
《論優美感和崇高感》是2001年11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伊曼努爾·康德。內容簡介 正如書名所示,康德在書中對兩個美學範疇優美感和崇高感作了精當的分析,比如他對兩者比較的經典概括:美有兩種,即崇高感和優美感。...
與給人以天人合一、情理和諧之愉悅的秀美不同,崇高感產生於天與人的衝突、感性與理性的不和諧。在受制於外在的自然與自身之自然(情慾)的生存狀態中,人既沒有自由可言,更談不上精神的自覺。而對外反抗狂暴的自然力以求生存和發展...
《關於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德 Beobachtungen uber das gefuhl des Schonen und Erhabenen;英Observation on the Feeling of the Beautiful and Sub-lime)亦譯《優美感覺與崇高感覺》或《對於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觀察》簡稱《觀察》。
《雲壑藏漁圖》是明代藍瑛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圖構圖奇險,尤其是畫幅的上半部,一段奇峭聳立的山峰嵯峨壯觀,於危峙聳拔呼之欲倒的險迫中,又具“去天不盈尺”的崇高感,顯示出作者較強的造景生勢能力...
因各種情感因素配搭不同,構成許多色調不同的悲劇感,如悲壯、悲憤、悲憫、悲傷、悲喜等。因為“悲劇是人底偉大的痛苦,或者是偉大人物底滅亡”,所以它所產生的美感和崇高感本質上是一致的。崇高感不一定是悲劇感,但悲劇感必然是一...
《康德美學思想探繹》是2008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振。內容簡介 本書以西方美學史為背景,將康德“前批判期”的《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批判期”的《判斷力批判》以及晚年的《實用人類學》三部美學著作聯繫起來,...
金正燦善於表現朝鮮的英雄主義主題,他的人物油畫具有鮮明的雕塑感和崇高感,讓人肅然起敬。個人簡歷 金正燦(功勳藝術家)1948年4月20日出生於江元道元山市章崇洞 1971年平壤美術大學朝鮮畫學部畢業 1998年獲功勳藝術家稱號 2000-2003年...
這一點對於理解弗里德里希和透納作品中的崇高感而言至關重要,也是理解孫堯的藝術為什麼如此令人心馳神往的關鍵所在。孫堯的作品有力而富有詩意,這種特質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他利用了風景傳統,並賦予其新的形式。如果將弗里德里希的《海邊僧人...
康德從博克的提法中引申出崇高與美的最重要的內在區別。康德認為,崇高感是一種只能間接產生的愉快,它先經歷一種生命力在一瞬間受到阻滯的感覺,然後立刻又繼之以生命力的更強烈的迸發,它在想像力的運用上是很嚴肅的,包含著驚訝和...
《延安答卷——脫貧漫記》在崇高美中獲益有二。論及其一,崇高美征服人們,使人們生畏,轉而又振奮人們的精神,鼓舞人們的意志。“激起人們崇高感的是那遼闊的蒼穹,鋪天蓋地的狂風暴雨,浩渺無際的汪洋大海”,更崇高的是,“蘇格拉底...
美與崇高的區別在於,美是與有限的對象相關聯,美的東西是有確定的界限的,而崇高則是由那種沒有確定界限的和無形式的東西產生的。康德認為,崇高感是一種理性的內在活動,理性的本性就是要追求那無條件的整體。在崇高感中顯示出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