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島刺參

崆峒島刺參

崆峒島刺參,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崆峒列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底質條件及水質條件,為崆峒島刺參的優良品質奠定了基礎,崆峒島刺參的肉質厚實緊密,口感細糯滑潤,富有彈性,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鮮參含有蛋白質。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崆峒島刺參”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崆峒島刺參
  • 產地名稱: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崆峒列島
  • 品質特點:肉質厚實緊密,口感細糯滑潤,富有彈性,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277號
  • 批准日期:2015年7月22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特性,產地環境,氣候條件,底質條件,水質條件,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崆峒島刺參體型圓筒狀、黃瓜形,成參一般體長為15~40厘米、體重100~1500克,體表亮潔呈黃綠色或深褐色。背面稍隆起,背、側面有4列(尤其是背部兩列)排列不規則的挺直粗壯的圓錐形肉刺(疣足)。具有刺參特有的氣味,無異味。
崆峒島刺參
崆峒島刺參

內在品質特性

崆峒島刺參肉質厚實緊密,口感細糯滑潤,富有彈性,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鮮參含有蛋白質4.13~5.12克/100克、脂肪1.0~1.5克/100克、鈣91.28~93.14毫克/100克、鐵5.01~6.15毫克/100克。

產地環境

氣候條件

崆峒列島海域遠離陸地,屬於大陸性過渡氣候,夏季海洋因素影響明顯,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冬季屬大陸性氣候。8月最熱,月平均氣溫不超過25℃,極端最高氣溫為38℃;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6℃,可以說是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年平均降水量為737毫米,年最大降水量為965.0毫米。累年年平均風速為4.1米/秒。太陽能較為豐富,年日照時數多達432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0%,大風日數平均為67天,年最多99天。在崆峒島刺參的生長繁殖季節,溫度適宜,光照充足,有利於各種餌料生物的快速繁殖,為崆峒島刺參的繁殖生長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基礎。
崆峒島刺參
崆峒島刺參

底質條件

①海洋底質:崆峒列島系地層斷裂形成分離基岩島嶼,各島周圍基岩裸露,多為海蝕地貌礁石,或呈海蝕平台、海蝕洞,或島礁環繞或陡岸峭壁。列島底質多為岩礁,暗礁底質連成一片,各島間5米等深線外側則多礫石或砂泥、粉砂及泥砂底質,這裡潮流和余流緩和,各島間易形成多種洄流沉積,形成多種生態小環境。沉積物中硫化物、有機碳、石油類、汞、銅、鉛、砷、鎘均符合一類海洋沉積物質量標準。優質的底質環境,為崆峒島刺參提供了優越的棲息和繁衍環境。
崆峒島刺參
崆峒島刺參
②藻類資源:崆峒島海域海底藻類多樣性豐富且密度較大,主要種類為大葉藻、鼠尾藻、馬尾藻、石蓴、石花菜、萱藻。其中,大葉藻分布面積較大且資源量豐富,經水下觀測,密度較大的區域呈片狀分布;鼠尾藻、馬尾藻、石蓴等多分布於沿岸岩礁上。豐富的藻類資源為刺參提供了安全棲息場所,衰敗後的有機碎屑、有機質和分解成的營養鹽,豐富了海域浮游生物資源,為崆峒島刺參提供了優質的鮮活餌料。

水質條件

①海洋水文:崆峒列島海域無淡水注入,海水鹽度較高且變幅小,一般在30.44~31.36間,11月最高,8月最低;列島海域海流和余流均較弱,主要是潮流,最大漲潮潮流流速20厘米/秒,最大落潮流流速22厘米/秒,最大余流流速9厘米/秒;水溫變化於2.0℃~24.6℃之間,水平分布和垂直變化均勻,由於崆峒列島海域受煙臺近海冷水團和黃海暖流末端的微弱影響,海水夏冷冬熱,減少了嚴寒酷暑的影響,相對延長了刺參的生長周期,同時該海域四季分明,符合了刺參夏眠的生長習性,保證了崆峒島刺參的品質。
崆峒島刺參
崆峒島刺參
②海水化學:海水PH值均衡、穩定,變幅為8.12~8.31,年平均值8.24;海水溶解氧含量高,變幅在6.4~9.80毫克/升之間,年均值為8.50毫克/升;列島海域海水有機質含量均值為1.044%,海水水質優良。海水活性磷酸鹽、硝酸鹽和活性矽酸鹽等年均值都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COD、石油類、溶解氧、重金屬均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的要求。
③海洋生產力:海洋初級生產力年均500每毫克平方米,年總產量183每毫克平方米,高出一般溫帶海洋標準;海洋葉綠素表層2.74每毫克立方米,底層4.24每毫克平方米。據計算全海區每公頃年產浮游植物3600噸,浮遊動物549噸,有機碳近萬噸,海洋生產力均高於煙臺其他海域。崆峒列島中除崆峒島有居民和擔子島有養殖公司、馬島有苗種中心常駐外,其他島嶼均為無人島,海域中除少量生活污水注入、少量養殖機船排污外,沒有工業污染,海流暢通,水質肥沃而清新,優越的水質條件為崆峒島刺參的優良品質奠定了基礎。

歷史淵源

崆峒列島位於芝罘區東北9.5公里處,由崆峒島、豆卵島、擔子島、夾島等十三個小島組成,總面積0.8平方公里。是中國刺參著名的原產地之一。崆峒島是煙臺市區第一大海島,島多海蝕岩洞,島的北面多是陡峭的礁石,南坡地勢平緩,並有一月牙形的天然海水浴場,後岸峭壁危岩,水急浪險,周圍島礁環列。獨特的自然環境、底質條件及水質條件,為崆峒島刺參的優良品質奠定了基礎。
崆峒島刺參
崆峒島刺參

生產情況

崆峒島刺參地域保護範圍面積7690公頃,刺參(鮮)年產量約280噸。

產品榮譽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崆峒島刺參”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煙臺市芝罘區崆峒列島(崆峒島、擔子島、夾島、鴕羅頂島、馬島、柴島、鱉砣島、號島、頭孤島、二孤島、三孤島、大岩石島、地理星島、北豆卵島、南豆卵島)周圍海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21°27′28.80″~121°37′40.80″,北緯37°32′28.68″~37°37′06.96″。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691
安全要求
產地環境、育苗、底播增殖、加工等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從事生產經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GB 18406.4)、《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2)、《無公害食品刺參》(NY5328)、《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1)、《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NY5073)中規定的項技術標準。按照上述各項標準要求,制訂質量管理細則,強化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確保“崆峒島刺參”的質量安全。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及水質條件規定:生產區域為崆峒列島周圍海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良,遠離陸地,受工業“三廢”及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污染影響極小。水溫適宜,浮游生物、大型藻類豐富。海區水質均符合《無公害食品 海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2)、《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的規定要求。
2、育苗和底播增殖:親參和育苗按《刺參增養殖技術規範親參》(SC/T2003.1)、《刺參增養殖技術規範 苗種》(SC/T2003.2)技術規範實施。其中,親參必須全部采自崆峒島海域自然生長個體,苗種必須為省級芝罘刺參原種場生產。常溫育苗於五月下旬開始,升溫育苗於三月下旬開始,人工育苗是從受精卵培育到稚參,然後進入養苗階段,養至體長達到3cm以上檢驗合格後,投放到自然海域增殖,確保崆峒島刺參為自然生長品種。
3、自然環境最佳化:通過人工投放魚礁、移植大型藻類等措施,最佳化刺參繁衍生息環境,增加資源密度,自2005年起,共投放魚礁68.5萬餘空立方米、投放廢舊漁船共278艘,魚礁投放完成後移植鼠尾藻、馬尾藻等大型藻類。
4、采捕收穫及種質資源保護:採取潛水采捕方式,以免產品受傷;采捕規格控制在個體重150克以上的不低於90%;采捕季節留存不低於20%的大個體親參以供自然繁殖,保障刺參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5、產品加工:根據市場需求,鮮銷和加工乾品相結合。乾刺參加工主要依照已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加工工藝:剖髒、淡水煮熟、鹽漬、乾燥、鹽煮縮形、灰參、乾燥、分等、檢驗、包裝等流程進行,現在加工的全過程,除水和食鹽外,杜絕施加任何其它物料。
包裝貯存與運輸
(1)包裝:所用包裝材料要做到堅固、潔淨、無毒、無異味。內包裝採用清潔無毒的塑膠袋。所有包裝物符合《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的規定。
(2)包裝標識:按《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7718)的規定,產品外包裝上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等級、商標、條形碼、食用方法、貯存指南、單位名稱、單位地址、產品標準標號、生產日期、批號、毛重公斤)、聯繫電話等。
(3)貯存:貯存環境潔淨衛生、陰涼、無毒、無異味,符合技術規範的技術要求、執行嚴格的衛生制度。遠離有毒有害物質及防止其它損害。
(4)運輸:運輸工具清潔、無毒、無異味,禁止與有毒、有害或有腐蝕性的物品混運,運輸途中防止日曬雨淋、蟲害、有害物質的污染及包裝物的機械損傷。

專用標誌使用

在產區地域範圍內的所有從事刺參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崆峒島刺參”地理標誌,須向煙臺市芝罘區漁業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標誌使用單位應在其產品或外包裝上統一使用水產品地理標誌(崆峒島刺參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