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防禦戰役

島嶼防禦戰役,依託島嶼及其周圍海空區域進行的防禦戰役。通常由陸軍、海軍、空軍和其他作戰力量聯合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島嶼防禦戰役
  • 定義:依託島嶼及其周圍海空區域進行的防禦戰役
依託島嶼並利用其周圍海空區域進行的防禦戰役。防禦戰役的樣式之一。島嶼防禦戰役通常由陸海空軍和其他作戰力量聯合實施。按島嶼地理位置,分為近岸島嶼防禦戰役、大洋島嶼防禦戰役;按島嶼類型,分為大型島嶼防禦戰役、群島防禦戰役和珊瑚島礁防禦戰役等。島嶼防禦戰役是隨著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和作戰能力的提高而發展變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受武器裝備的打擊距離和威力限制,島嶼防禦戰役的作戰行動主要在水際灘頭和島上地區進行,有時有海上作戰行動配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島嶼防禦戰役對海上進攻之敵的打擊距離增大,作戰行動不但包括海岸防禦作戰和島上作戰,還包括奪取制海權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航空母艦和遠程航空兵的廣泛運用,島嶼防禦戰役發展成為由陸海空軍協同實施的包括空中作戰、海上作戰、海岸防禦和島上作戰等多種作戰樣式的聯合戰役,作戰行動通常以島嶼為中心,在周圍廣闊的海空區域展開;奪取和保持制空權和制海權成為島嶼防禦戰役成敗的關鍵。其中,在太平洋區域的作戰中,美日雙方在菲律賓群島、瓜達爾卡納爾島、中途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硫黃島、沖繩島等一系列島嶼爭奪戰中,廣泛實施了各種規模和樣式的島嶼防禦作戰,充分體現了島嶼防禦陸海空聯合作戰的特點。現代島嶼防禦戰役參戰軍種多、戰場廣闊,作戰樣式多,爭奪制空權、制海權和制信息權鬥爭激烈,作戰物資消耗大,獨立作戰能力要求高。基本要求:①建立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對參戰的陸海空軍和其他作戰力量實施統一指揮。②集中使用精兵利器,在島嶼防禦的主要方向和重點區域形成有效的打擊能力。③建立陸海空聯合防禦體系。④彼岸擊、半渡擊和背水擊等戰法綜合運用,力求盡遠打擊和挫敗立體登入之敵。⑤堅守作戰和機動作戰相結合,打擊和殲滅上島之敵。⑥反覆爭奪制空權、制海權和制信息權,適時增援島上作戰力量,挫敗進攻島嶼之敵。⑦長期堅守、獨立作戰、以攻為守、積極反擊,力爭在外部力量的配合下,打破敵人的封鎖和圍困。島嶼防禦戰役準備包括:建立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定下島嶼防禦決心;制訂作戰計畫;建立環島、立體、有重點的島嶼防禦作戰部署;組織諸軍種、兵種的戰役協同和各種保障;補充兵員和武器裝備,進行臨戰訓練;修築和完善陣地體系、障礙體系和各種指揮通信設施等。島嶼防禦戰役行動通常包括:反敵先期作戰,打擊集結上船(登機)之敵,打擊航渡之敵,抗擊敵方立體上陸,實施島上防禦作戰。反敵先期作戰,要以反偵察、反干擾、反摧毀和必要的信息進攻行動,挫敗敵方信息作戰企圖;以防護、抗擊和反擊相結合的行動,反敵海空襲擊和封鎖;以工事防護和火力反擊行動,反敵預先火力準備和掃雷破障;堅守近岸島嶼,扼控海上要點。打擊集結上船之敵時,應選擇敵方主要或便於突擊的上船地域,抓住敵方登入兵裝載上船、輸送艦船會合等集中、暴露的有利時機,集中使用遠程飛彈、潛艇和航空兵對其實施突然襲擊,破壞敵方登島準備。打擊海上航渡之敵時,選擇敵方編隊必經的海峽水道和機動受限、距己岸較近的海區,以遠程飛彈、潛艇和航空兵火力予以持續打擊,消耗敵方作戰力量。抗擊敵人突擊上陸,要最大限度地發揮陸海空軍和飛彈部隊的火力,對展開、換乘和向海岸接近之敵實施綜合火力突擊,力爭在水際灘頭予敵以毀滅性打擊;當上陸、著陸之敵向海岸地區進攻時,一般依託和堅守海岸要點和瀕海城市,適時實施戰役反擊,殲滅上陸、著陸之敵,制止敵方奪占和連線登入場。當敵方實施戰役空降時,力爭在敵人集結、空運和臨空之際予以打擊;對空降著陸之敵,通常在敵立足未穩、兵力分散之時,採取先機制敵、快打快殲的戰法予以殲滅。實施島上防禦作戰,通常依託有利地形和既設陣地,堅守和扼控戰役要點,殺傷、消耗敵人上島兵力兵器;創造和捕捉有利時機,實施戰役反擊和補給機動作戰,各個擊破上島之敵;實施海空反擊作戰,打破敵方海空封鎖;適時向島上增援兵力和補給作戰物資,增強島上防禦能力;有條件時,在上島之敵的側後實施登入和空降作戰,配合島上部隊作戰行動,挫敗或殲滅上島之敵。未來的島嶼防禦戰役,島嶼周圍的海空作戰範圍將更加廣闊,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制信息權的鬥爭將更加激烈;由多種作戰樣式構成的陸、海、空、天、網路電磁一體化作戰將成為島嶼防禦戰役的基本作戰形態;遠距離突擊、先機制敵將成為島嶼防禦戰役的主要作戰手段。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