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0.5-2米。葉長圓形,長15-30厘米,寬5-10厘米,具4-8對小葉,基部-對小葉距葉柄基部0.5-2.5(-4)厘米,上面深綠色,微有光澤,葉脈顯著,有時凹陷,背面淡黃綠色,網脈隆起,葉軸粗2-2.5毫米,節間長(1.5-)3-6厘米;小葉無柄,基部一對小葉倒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寬1.2-2.3厘米,其餘小葉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4-9厘米,寬2-3厘米,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偏斜,葉緣每邊具10-16刺牙齒,先端漸尖,頂生小葉長8-12厘米,寬2.4-3.7厘米,其柄長約2厘米。
總狀花序3-5個簇生,長5-6厘米;芽鱗卵狀披針形,長約2厘米,寬約1厘米;花梗長2-3(-6)毫米;苞片闊披針形,長6-11毫米,寬3-5毫米;花亮黃色至硫黃色;外萼片卵形,長3-4毫米,寬2-2.5毫米,中萼片長圓狀橢圓形,長4-4.5毫米,寬2-2.6毫米,內萼片長圓形,長約5毫米,寬2.6-3毫米;花瓣長圓形,長3.6-4.2毫米,寬2-2.1毫米,基部腺體顯著,先端微缺裂,裂片圓形;雄蕊長約3毫米,花葯長約1毫米,藥隔不延伸,頂端截形;子房長2.7-3毫米,花柱極短,胚珠2枚。
漿果倒卵形,長5-6.5毫米,直徑3-4毫米,藍黑色,微被白粉,宿存花柱長0.5-1毫米。花期3-5月,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300-3100米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或針葉林下、灌叢中、竹林下、路邊或石山坡。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貴州東北部、四川、雲南、西藏。緬甸和印度(阿薩姆)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葉:滋陰清熱。主治肺結核,感冒。根、莖:清熱解毒。主治細菌性痢疾,急性腸胃炎,傳染性肝炎,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咽喉腫痛。外用治眼結膜炎,癰癤腫毒,燒、燙傷。
採集加工:栽後4-5年,秋、冬砍莖桿挖根,曬乾後炕乾。葉全年可采。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