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縣食用菌產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岳西縣食用菌產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是岳西縣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十四五”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和《安徽省食用菌產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加快推進岳西縣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振興岳西縣經濟,特制定的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岳西縣食用菌產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7月20日 
  • 發布單位:岳西縣人民政府(政府辦公室)  
法規內容
一、明確目標任務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綠色高質高效為導向,以提升產能、做大產值為最終目標,堅持外延式量的擴張與內涵式質的提升並重,加快綠色生產方式和現代經營方式的轉變,不斷提升食用菌產業發展活力、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構建食用菌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切實打造食用菌產業發展升級版,努力把食用菌產業建成我縣現代農業的先導產業、示範產業、富民產業。“十四五”期間,力爭全縣食用菌產量、產值分別年均增長20%以上,“十四五”末分別達到1.2萬噸、3億元以上。
二、開展重點示範
綜合考慮各鄉鎮食用菌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充分尊重發展食用菌產業意願,統籌兼顧全縣食用菌產業整體布局,確定茯苓、天麻、桑枝木耳、香菇、靈芝、羊肚菌等菌類為“十四五”期間我縣重點發展菌類,同時積極開展野生松樹菇、剝皮菇等野生食用菌資源的研究與馴化,積極培育地方特色品種。
三、實施“八大工程”
(一)菌種振興工程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配合省有關單位開展大型真菌種質資源普查、調查,摸清資源種類和數量,加強種質資源保護。
——建立良種育繁推廣體系。加強茯苓、天麻等食用菌種質資源開發利用,依託思遠、養馨、聚菌堂等公司建設原種和栽培種生產基地。篩選適合我縣工廠化生產的食用菌品種,加強廣適性和工廠化生產食用菌品種的推廣套用。
——規範菌種市場監管。圍繞“放管服”改革,堅持嚴格食用菌菌種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與簡化程式、快捷便民並重,在搞活食用菌菌種市場的同時,加強食用菌菌種市場監管,確保菌種生產經營等市場行為規範、質量可靠。
預期目標: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菌種廠1-2家;篩選適合我縣生產的食用菌品種2-3個;全縣食用菌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
(二)科技創新工程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項目實施和交流合作引進高端人才;聯合安徽大學、省食用菌技術協會等科研單位相關研究人才組成岳西縣食用菌技術創新與服務團隊;推動安慶大別山科技學校增設食用菌相關專業或課程,為我縣食用菌產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支持和加強我縣食用菌協會建設,充分發揮食用菌協會的能動作用。組建縣、鄉二級技術指導服務體系,實施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團)行動計畫。以科研院校、創新與服務團隊、生產基地等為依託,建設食用菌教學實訓基地,培訓基層技術人員和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
——加強關鍵技術攻關。與安徽大學、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建立食用菌政產學研推用協同創新機制,組織實施科研項目,聯合開展茯苓代料栽培、天麻室內層架、無土工廠化栽培、靈芝配方無公害栽培、羊肚菌液體菌種播種、茯苓精深加工及配套設備、低碳生態等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與集成攻關;開展野生食用菌資源馴化研究與示範,推進成果轉化。
——加速先進技術推廣。加強省內外先進生產技術模式的學習借鑑與推廣套用。推廣液體菌種工廠化代料栽培、隧道發酵培養料製作、栽培環境智慧型化調控等綠色高效的生產技術模式。
預期目標:建立食用菌技術創新與服務團隊1個;建設食用菌培訓基地1個;配備食用菌專業技術人員1-2名。
(三)裝備提升工程
——推進設施裝備改造提升。圍繞食用菌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進行設施裝備全面改造和提升。支持永發機械等研發食用菌生產加工機械,並力爭進入國家農機補貼機械目錄,打造食用菌生產加工機械品牌。支持我縣菌棚菌房、生產基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食用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菌棒製作、栽培採收、分揀包裝等先進機械配備,著力改善食用菌生產經營的硬體條件。建設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實現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廠房機械等生產設施,以及冷庫、烘乾、包裝等配套設施裝備的標準化。支持鄉(鎮)村出資建設標準化、高質量廠房(菌棚)等生產設施,生產經營主體通過回購、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使用。支持組建食用菌生產設備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裝備水平和使用效率。支持大力發展和推廣移動式智慧菌房,在帶動農戶增收的同時,快速擴大全縣生產規模,提升全縣產能。
——加快全產業鏈數位化改造。擴大信息化、自動化、智慧型化裝置在食用菌生產經營上的套用普及程度,推廣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智慧農業技術,推動食用菌生產機械化操作、自動化控制。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食用菌生產、加工、物流、商貿全面深度融合。
預期目標:標準化菌房、廠房、生產基地覆蓋率30%以上,移動式智慧菌房普及率40%以上;周年化、立體化高效生產普及率70%以上。
(四)主體培育工程
——建設規模生產基地。按照政策集成、要素積聚、企業集中的要求,大力建設科技化、機械化、標準化、集約化、綠色化、特色化、規模化等“七化”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圍繞菌種、菌材兩大核心要素,著力建設菌種(栽培種)菌棒(出菇棒)專業化生產基地、菌材生產供應基地。
——培育規模經營主體。加快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食用菌新型經營主體,推動食用菌產業適度規模經營。鼓勵支持有條件、有實力的食用菌企業跨區域合作、併購和重組。培育和支持符合條件的食用菌企業申報農業產業化國家、省龍頭企業。支持圍繞食用菌產業創建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示範家庭農場。
——招大引強借力發展。著力最佳化營商環境,加強食用菌產業的招商引資工作。對引進企業在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護,確保“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
——打造區域產業集群。以龍頭企業為依託,加快推動科技研發、加工物流、行銷服務等生產要素、經營主體和產業形態的集成集聚,有力有序打造食用菌產業集群。重點打造岳西茯苓天麻生產加工產業集群。
預期目標:建設有一定規模食用菌生產加工基地1-2個;培育岳西茯苓天麻生產加工產業集群1個。
(五)綠色發展工程
——推廣綠色生產模式。圍繞“雙碳”目標,推行立體化種植、生態化環保、綜合化利用的綠色生產技術模式,推進食用菌生產減排、減損、固碳和能源替代。在制棒、出菇等環節推廣輕簡化、綠色化技術,大力推廣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病蟲害防治措施,減少塑膠薄膜和農藥等使用,加強食用菌生產廢棄物環境污染防治。積極發展“糧菌”“菜菌”“果菌”等立體、多元、高效生產模式。推廣“水稻+羊肚菌”等輪作模式。
——加強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利用。把加強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重大舉措。開展茅草、農作物秸桿、畜禽糞便配方發酵栽培雙孢蘑菇種植。
——加強菌渣綜合利用。推廣菌渣肥料化、飼料化、基質化、能源化、生物提取及“二次生產+生物有機肥”等模式,引導無害化、高效化、資源化處理廢菌棒。
——實施“林菌共生”行動。支持菌農集成林下仿野生栽培技術,發展林下香菇、木耳、靈芝、天麻、茯苓等特色菌業。鼓勵食用菌生產企業和其他社會主體建立木質菌材基地,鼓勵農戶利用房前屋後種植速生樹種如楓樹、黃槐等,保障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結合國家儲備林項目,搞好間伐松木等菌材利用,大力發展林菌產業;加快推進農林副產物替代雜木作為新基質的研發和產業化示範。
預期目標:規模30萬棒以上的食用菌企業廢菌棒(袋)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建立林下仿野生栽培示範基地1-2個;力爭建設生態循環經濟示範點1個。
(六)全鏈打造工程
——補齊加工流通環節短板。推進茯苓、天麻、靈芝、香菇等食藥用菌為原料生產即食休閒食品、保健食品、中成藥、調味料等精深加工產品。對符合製造強省建設等政策獎補條件的新建和改、擴建標準化、清潔化、智慧型化加工的生產線(設備),按照有關政策予以獎補。結合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推廣以預冷保鮮儲運、快速烘乾等為重點的產後預處理,提升鮮菇品質和乾品質量。開展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的省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創建工作。
——發展食用菌新興業態。鼓勵發展產加銷融合,科普、文化、體驗、休閒觀光一體的食用菌新業態,實現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挖掘、整理、宣傳食用菌傳統文化,豐富食用菌品牌內涵,實施農文旅結合,推動食用菌產品轉化為美食產品、旅遊商品。支持開發“菌旅+康養”“菌旅+研學”等新型業態,開展食藥用菌功能性產品健康體驗。依託食用菌示範基地、風景區等旅遊資源,建設菌旅精品園區、菌旅特色小鎮、菌物健康體驗精品線路,推進菌業與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有效對接。
——推動食用菌網上銷售。依託郵樂農品、聚農e購等本土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及淘寶、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子商務平台,引導經營主體積極開展食用菌網上銷售等業務。推廣雲農場、短視頻、直播等網路經營模式,鼓勵發展智慧觀光農業、線上體驗農業和生鮮電商新零售業態,探索與盒馬鮮生、抖音、拼多多等合作,打造食用菌網紅產品。
預期目標:培育或引進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1個以上;力爭打造以食用菌為主題的旅遊、休閒、康養相結合的特色村(鎮)1個;全縣食用菌及加工品網路銷售額0.4億元以上。
(七)增收富民工程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堅持戶企一體、產村融合發展,探索、創新和完善靈活有效的多樣化、針對性利益聯結機制,全方位、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土地經營權出租、出讓、作價入股等方式增加農民的土地流轉收入;通過到企業、基地、園區就業務工等方式增加農民的勞務收入;通過菌房承包、以生產要素和提供社會化服務合作經營等方式增加農民創業收入;通過以資金、資產等生產要素投資(作價)入股分紅等方式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推動聯農帶農發展。引導和支持食用菌企業,吸納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對帶動脫貧人口、易返貧致貧等農村低收入人口穩定增收的食用菌企業繼續給予扶持,在項目安排、示範評定、用地用電等方面傾斜支持。大力推廣“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統-分-統”生產經營模式:企業統一負責前期菇棚建設、菌包提供、基料提供、技術指導以及後期的產品回購統銷與品牌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只負責中間環節的栽培與出菇。積極探索“村集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龍頭企業+村集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靈活多樣的聯農帶農模式。
預期目標:實現食用菌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三者之間的靈活多樣化合作、抱團整體性發展,菌企增效、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有機統一,農民收入明顯增加,食用菌真正成為富民產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統—分—統”生產經模式達到80%以上。
(八)品牌創建工程
——積極開拓市場。深入開展食用菌進商超、進食堂活動,鼓勵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等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建立直供基地、委託第三方採購等形式,帶頭推動食用菌進食堂。食用菌生產經營主體要創新行之有效的行銷策略和產銷對接機制,積極探索配送直供、田園直購、產品認籌、網路定製等行銷方式。支持在北上廣深等全國一線城市、大中城市開設銷售門店或網點等直銷視窗,支持食用菌參與各類展示展銷活動。
——開展“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推行帶碼上市,強化質量追溯。推動食用菌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支持企業申創馳名商標。支持符合條件的食用菌區品牌優先推薦納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實施品牌“走出去”戰略,支持利用央視等媒體及各類新媒體平台,開展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和企業形象展示。
——承辦和參與產業重大活動。積極承辦食用菌產業區域性工作會議以及技術交流、產品展銷等重大活動。積極支持主體舉辦食用菌推介活動、參與經貿交流等活動。
預期目標:通過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的產品1個以上;培育“岳西茯苓” “岳西桑木耳”等特色品牌。
四、強化高位推動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縣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工作,適時研究謀劃、協調解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縣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推動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主管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上下各級協同聯動的組織領導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協調各項措施和政策落實。縣直有關部門和單位加強協調配合,研究重大問題,健全完善支持食用菌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各鄉鎮要因地制宜,把食用菌作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明確專人負責,專人聯絡;摸清食用菌生產情況,提出食用菌產業發展計畫,建立本鄉鎮食用菌項目庫;落實各項食用菌發展措施。
(二)強化要素保障
完善用地政策。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供地政策,並納入縣級及以上年度重點建設項目的食用菌產業項目,縣政府優先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優先安排在食用菌產業發展重點鄉鎮,盤活建設用地優先用於食用菌產業發展。食用菌種植、加工企業及大戶對土地通過村集體進行流轉的,政府優先進行確權頒證。
完善財稅政策。將食用菌產業發展納入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等相關涉農資金支持範圍,統籌涉農項目資金向食用菌產業傾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突出財政資金的公共屬性,有效引導和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貸款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具有較強公益性、對農民帶動能力強的企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實施食用菌產業鏈生態擔保。支持擴大實施食用菌政策性特色保險和食用菌農機補貼優先保障。
完善其他政策。加強企業菌房用電、菌農移動式智慧菌房、食用菌冷藏保鮮設施等用電保障。食用菌種植和初加工用電按規定執行農業生產電價。提倡和支持食用菌人才辦企入企、科技入股分紅等機制創新。支持和鼓勵各地利用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合作互補、共建共享,有效解決食用菌產業項目因某個要素制約而難以落地和推進的難題。
(三)強化工作推進。縣農業農村局按季調度,根據工作需要適時開展督查。各鄉鎮按月上報工作進展與成效。對當年食用菌工作成效突出、產業進步明顯的鄉鎮,在有關項目安排與資金分配時予以傾斜。按照國家及縣有關規定,對為食用菌產業振興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給予表彰、獎勵。
(四)強化宣傳引導。發揮主流媒體、網路新媒體等作用,加強食用菌產業政策導向、重大動態、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效的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現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關注度,營造食用菌產業發展良好氛圍。宣傳打造食用菌產業發展樣板,激勵先進人物,推廣鮮活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