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地理環境,行政區劃,人口,經濟,社會,交通,
歷史
新場鎮,歷史上經歷了多次的規劃調整,由原岳池縣斷橋鄉和武勝縣新場鄉、踏水鄉組成。
1921年,武勝縣新場鄉、踏水鄉分別成立。
1945年,岳池縣和溪鄉成立,劃歸民國34年第五轄區。
1952年武勝縣新場鄉、踏水鄉劃歸岳池,岳池縣禮安鄉劃歸武勝縣。
1954年,和溪鄉更名為斷橋鄉。
1956年,撤銷斷橋鄉(併入新場鄉)、踏水鄉。
1958年9月,新場鄉併入到電光公社,恢復踏水鄉,成立踏水公社。
1961年,撤銷電光公社,恢復新場鄉,成立新場公社。
1966年9月,新場公社更名為永紅公社,踏水公社更名為向東公社。
1981年,永紅(新場)公社更名為斷橋公社,踏水公社則不變。
1984年,撤銷斷橋公社、向東公社,恢復斷橋鄉和踏水鄉。
1992年,撤銷踏水鄉,併入斷橋鄉。
2001年,撤銷斷橋鄉,設立新場鎮。
2003年,岳池縣進行片區規劃調整,新場鎮被劃歸白廟鎮片轄區。
地理環境
新場鎮位於岳池縣境西南部,距縣城11公里,幅員面積41.2平方千米,新場鎮成立初期,經歷了16次的頻繁調整;由原武勝轄區的新場鄉、踏水鄉和岳池轄區的斷橋鄉,在經歷了多次的變化後,於2001年撤鄉建鎮。耕地面積2851公頃。新場鎮地勢東高西低,屬淺丘。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熱良好,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廣安市岳池縣新場鎮[
行政區劃
岳池縣新場鎮下轄25個自然行政村。
居委會 | 永勝社區居民委員會 | |||
新場村 | 斷橋村 | 杜家寺村 | 梓桐寺村 | 大石壩村 |
紅關寨村 | 冉家溝村 | 賀家堂村 | 黃家梁村 | 老廟子村 |
瓦蓋牆村 | 坨甲橋村 | 韓家院村 | 水洞橋村 | 董家梁村 |
踏水橋村 | 聖興寺村 | 大橋村 | 七星照月村 | 佛保寨村 |
張家壩村 | 黃桷樹村 | 寶珠寺村 | 梁家埡村 | 報茲寺村 |
人口
經濟
新場鎮農業穩步發展。主要農作物有水稻、高梁、油菜、玉米、大豆、小麥。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充分發揮新場鎮農業的優勢,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發展多樣化的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規模發展果蔬產業,發展優質蔬菜7000畝,2008年全鎮糧食年產量達11755噸;在佛堡寨、張家壩、黃桷樹、寶珠寺、梁家埡、報慈寺村及梓桐寺、大石壩、冉家溝村和公路沿線村建83.33公頃的大紅高粱基地,是岳池縣主要產糧區之一。2008年新場白酒產量達40噸,新場豆乾產量達30噸,生豬出欄6.65萬隻,培育養鴨、養魚、養豬等養殖戶150戶,通過輻射帶動,全鎮出欄肉禽75萬隻,魚130萬公斤,綠色養殖初見成效。
我鎮合理有序組織,實現勞務輸出1.10萬人/次,創產值6800萬元。擴大新場酒廠和鄭氏豆腐乾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遠銷重慶、成都。推行家庭庭院經濟模式和家禽“寄養”養殖模式,廣辟增財源,形成農業生產加工鏈,以此引申出糧食加工、販運、釀造等;發揮養魚、生豬協會輻射帶動作用;商業產業鏈,降低“門檻”,興辦啟活,由此引申出餐飲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3條產業鏈。新增個體工商戶20戶,新增從業人員150人。
2008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275萬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426元,全鎮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10萬元。
社會
新場鎮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文教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鎮醫院現有醫護人員11人,年門診量達1萬人次,擔負著本鎮及周邊地區近3萬人口的醫療預防及保健工作。教育事業也得到了發展,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全鎮現有1所中學,2所中心國小。3所基點校。鎮政府多次投資,新建和翻建了教育設施,改善了教學條件。金融、保險業有了長足發展,經濟效益顯著。近3年先後為1782名農村人口、31名鎮貧困人口落實了最低生活保障;鎮建有敬老院1所,環境優雅,條件舒適,現集中供養孤寡老人58名,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為5戶無房困難戶修建了住房。解決城鎮低保43人,農村低保1782人,城鎮新增就業40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再就業2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123人,勞務扶貧工程培訓20人。溫暖工作培訓30人,陽光培訓70人,品牌工程培訓25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6470人。
交通
全線貫通高(埡)新(場)公路。給當地帶來很大的發展。加上新場靠近岳池邊界。所以交通比較發達,場鎮內設定了臨時車站,每天都有車輛來回岳池和新場之間。每15分鐘1趟。票價3元,更加實惠。交通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