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歷史背景和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岳忠武王祠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作品譯文
自南宋建都杭州以來,捨棄了汴梁巍峨的宮闕。
此時號稱中興宋室,可有幾個將領能克敵制勝呢?反倒是主和負國的奸臣一直掌權。
在寒雨中,岳王祠廟滿是黃葉堆積,青山野墳間白雲靄靄。
為什麼朱仙鎮大捷之後,岳將軍就再沒能打勝仗、高奏凱歌了呢?
歷史背景和作品評析
十五世紀中葉是一個動盪的時期,東西方兩個古老的帝國都被蠻族入侵,首都都被蠻族圍攻。在西方,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圍攻,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國祚1000多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在東方,剛從蒙古人手中復國的中國明朝也正經歷著滅頂之災,土木堡之戰後明軍主力盡失,首都北京被瓦剌大軍圍攻,中國即將再一次被蒙古族滅亡。這首詩作於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幾十萬精銳全軍覆沒,瓦剌大軍壓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這個時候有很多人勸皇上放棄國都,南下遷都南京,以躲避瓦剌大軍的刀鋒,在一片遷都聲中,于謙力排眾議,極力要求堅守北京,堅決打擊瓦剌大軍。這首詩用南宋遷都的故事來向人們說明遷都是錯誤的,在這首詩中,于謙很痛心宋的遷都,他更痛心當今的時事,因此于謙用這首詩影射了宋室南渡後無力收復故土,朝廷內的投降派阻撓主戰派抗金的事實,體現了堅決守衛北京的決心。
于謙自己也是民族英雄,他悼岳飛可謂惺惺相惜。于謙自小就崇拜岳飛。後來,他曾留下一首題為《岳忠武王祠》的七律:“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虜,負國奸臣主議和。黃葉古祠寒雨積,青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 ”于謙還十分欽佩文天祥。他將祖父收藏的文天祥的畫像掛在書桌邊,並且題上讚詞,發誓要做一個像文丞相那樣“殉國亡身,捨生取義”、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志士。
作者簡介
于謙(1398—1457),明代政治家、詩人。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明成祖年號,公元1403—1424年)進士,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頌聲滿道。公元1430年(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公元1446年(正統十一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公元1449年(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他整飭兵備,率師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公元1457年(天順元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有《于忠肅集》。